龙湖设置了一个「影子前锋」。︱刘德科

匿名 2021-08-17 09:27 阅读 1000+

文︱刘德科

最近,龙湖也进行了重大的架构调整,最大的看点是:设置了一个「影子前锋」。

奇妙的「分拆」

龙湖的架构调整,涉及诸多人事调整,看起来眼花缭乱,简而言之差不多就是:在集团总部中「分拆」出一个地产总部。

为什么要「分拆」?战略变了。

去年,龙湖提出「第二个千亿」——地产开发销售额早已过千亿,现在的目标是经营性业务(服务与租金收入)也要过千亿。对于龙湖与万科这样的前沿房企来说,战略是大同小异的,都是「开发与经营并重」。

「第二个千亿」是丰满的理想,但骨感的现实是当前地产开发的比重仍然极大。所以,龙湖的办法是:总部必须把更多精力投入经营性业务,分拆出一个地产总部来专门对付比重庞大的开发性业务。

其实「分拆」这个词不太准确:不是说让地产总部与集团总部并峙,而是继续向集团总部汇报,但拥有更多权限。

你看,这次调整连集团总部的名字都给改了,现在叫「集团赋能平台」,职能变得更纯粹。当然,龙湖并没有「地产总部」的说法,他们把地产总部负责人的岗位叫做「地产航道总经理」——这是新设的,以前没有这个岗位。

就任地产航道总经理的,是陈序平,从成都公司总经理调上来的。

一张图

我们画了一张图,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影子前锋

陈序平就是龙湖新设置的那个「影子前锋」。作为地产航道总经理,他向龙湖集团 CEO 邵明晓汇报,他的那些高级下属则是双向汇报——既向他汇报,也向龙湖集团 CEO 邵明晓汇报。

表面上看,这带来了一种很奇特的上下级关系:陈序平作为地产航道总经理,是龙湖集团副总裁,他的高级下属中也有几位是龙湖集团副总裁,都是副总裁,不服气怎么办?更有意思的是,对于他的那些高级下属来说,双向汇报意味着有两个老板,意见一致倒还好,意见不一致时听哪个老板的?

当然,如果穿透这些表面问题,你就知道这些都不是事儿。首先,副总裁差不多只是「军衔」,有很多位;但地产航道总经理是职务,只有一个。地方公司总经理无论是什么样的「军衔」,在职务上都是地产航道总经理的下属。

对于地产开发业务,集团总部管的主要是粗颗粒度的战略问题,中等颗粒度或细颗粒度问题事实上是授权给了地产航道总经理。

所以说,地产航道总经理是龙湖集团的「影子前锋」——他前面还有真正的前锋,他是介于前锋和前腰之间,技术得扎实过硬,盘带、过人、传球都很细腻,梅西、劳尔、巴乔都是这样的人。

这很考验人,比前锋还考验人。

六个陈序平

考验人的活,龙湖喜欢派给「80 后」。地产航道总经理陈序平是「80 后」,龙湖发家重镇重庆公司总经理高巍也是「80 后」,龙湖一堆地方公司总经理都是「80 后」……他们基本上都是「仕官生」——那些一毕业就进龙湖的人。

当然,「80 后」也已经不年轻了。但如果一家头部房企的要职上连不太年轻的「80 后」都不多,那就说明没什么朝气了。

表面上看起来,龙湖的「第二个千亿」还很远,现在才 150 亿左右;但其实龙湖不止有「第二个千亿」,甚至藏着第三、第四、第五个千亿——等到龙湖的六大主航道业务分别都过了千亿,龙湖就会有六个陈序平。

所以啊,龙湖是年轻人的世界。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