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订单一夜“清零” 旅居业再面困境

财联社 2021-08-08 16:42 阅读 1000+

“八月份订单一夜清零,最近一直在忙着退款,还要与平台扯皮,暑期已经提前结束。”多位阿那亚民宿业主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如果疫情持续,很可能十一假期也将受到影响。

近期,由于多地相继发生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各大航司、酒店等均出台了相关退订政策。除民宿业外,受商务出差减少、旅游限制等因素影响,各酒店品牌亦出现集中退订现象。

据景鉴智库分析师周鸣岐介绍,本轮疫情导致暑期旺季提前结束,目前部分酒店退订率已经与去年年初持平。“市场对旅游业的下半年预期本身向好,但在本轮疫情打击下,住宿业现金流紧张短期内难以纾解。”

“一夜降温”

7月以来,传统暑期旺季到来叠加出行意愿强烈等因素影响,旅游住宿业复苏态势强劲。据OTA平台显示,6月底以来,三亚、中卫等热门目的地酒店价格普遍上涨,但随着南京出现本土确诊病例,持续不到一个月的酒店预订高峰戛然而止。

据了解,中卫民宿品牌黄河宿集旗下酒店8月份均已基本满房,单房价格在2000-5000元不等。但截至8月6日,集中退订导致大量空房再次上架,一房难求的场面不再。

黄河宿集工作人员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宁夏并没有中高风险区,低风险地区持绿色健康码和绿色行程码可正常办理入住。但也要根据出发地当前的政策,谨慎出行。

这一情况同样出现的京津冀热门目的地阿那亚。疫情出现前,阿那亚民宿单房价格已经超过1000元,部分酒店单房价格超过3000元。阿那亚业主凌先生对记者透露,旗下经营的民宿由阿那亚统一控价,由于经营的民宿以别墅为主,此前预计的暑期价格均在10000元以上,但目前除部分周末订单尚存,8月份其他日期订单基本全部退订。

受差旅恢复提振的中高端酒店品牌,也遭遇了上述退订潮。北京朝阳区一位亚朵酒店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出京返京政策趋严,最近两天退订比较集中,公司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

去哪儿网提供的数据显示,8月4日8时左右,平台瞬时退款申请量已经达到平时10倍以上,已经超过2021年春运。 根据华住、亚朵提供的政策信息显示,针对中高风险区基本实现免费退改签,其他地区也在进一步覆盖。

暑期出现疫情反复后,张家界(000430,股吧)(000430.SZ)、宋城演艺(300144,股吧)(300144.SZ)、凯撒旅业(000796.SZ)、众信旅游(002707,股吧)(002707.SZ)等旅游概念股全线受挫,华住集团、首旅酒店(600258,股吧)等亦出现不同幅度波动。

此前,华住集团在业绩公告中提及,2021年第二季度华住(不计入DH酒店)业务的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恢复至2019年的102%,稍低于公司先前的预期,原因之一是受到广东疫情反复,以及6月份北京交通管制影响。

华住方面曾表示,希望随着广东疫情受控,以及北京旅游限制放宽,其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恢复重回正轨。

但据业内人士分析,本轮疫情影响力度超过广东疫情,导致已经亏损中的首旅酒店、华住集团等业绩恢复难度加大。

同时,本轮疫情也让亚朵赴美上市之路更加扑朔迷离。“亚朵在完成多次调整后,终于率先实现盈利,但本轮疫情让其持续盈利能力受到考验。招股书中已经可以看出亚朵综合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而一直没能实现登陆资本市场,也让亚朵资金链进一步承压。”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或现新一轮集中出清?

2020年,受疫情影响,部分单体酒店因抗风险能力弱未能存活下来。携程数据显示,有近15万家酒店停运,其中98%为单体酒店。华住、亚朵、首旅酒店等头部酒店品牌逆势扩张,收编了其中一部分单体酒店。

但从目前看,我国酒店连锁化率仍然不高。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酒店连锁化率为31%,同比有所上升,但与欧美成熟市场60%-70%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这也成为上述酒店品牌不断扩张的背景。

“疫情后期市场迅速出清,为华住、亚朵等腾挪了不少位置较好的物业;但RevPar和客流量的恢复无法预测,中小酒店业主能否承受投资回报时间较长带来的经营难题会一直存在。”酒店行业专家夏子帆曾对记者表示。

去年翻牌为华住旗下怡莱酒店的西安业主对记者表示,换牌的成本约为5.5万元/间,共有88间客房,折合租金成本等因素,总成本价超过600万元。虽然位置较好,但开业以来,断断续续的疫情让其资金链持续承压,已经将其运营的另一家餐厅转出,缓解部分压力。

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不少酒店投资人动摇,从事酒店并购、投资业务多年的冯少辉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咨询酒店投资业务的客户明显减少,避险情绪明显。

不少酒店业主对记者表示,暑期是酒店业恢复现金流的关键时期,疫情影响下,酒店出清还会继续。

今年上半年,旅游市场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回暖,根据文旅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8.71亿,比上年同期增长100.8%,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0.9%。

但周鸣岐认为,这一恢复程度仍不及预期。“市场对旅游、酒店业下半年的表现充满期待,但现实的打击不小。疫情长期化是必然的,要作好多年以上的准备,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变化。疫情对旅游行业,或者更大的文旅行业冲击,也会是持续的。”

另一方面,疫情并不是酒店业承压的唯一原因。周鸣岐认为,在出境游受限后,万亿级规模的消费能力,因为疫情被困锁在国内,但目前优秀的度假产品太少,国内打造理念也比较落后,造成供给侧严重不足。“度假产品人均客单价更高,适应地域更广,游客更私密、分散、安全,受疫情影响也更小。所以观光型、大客流型产品,向度假化、体验化产品的转变,会成为疫情期间的大势所趋。”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