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落户门槛拟提高!房价终于要被打趴下了?

搜狐焦点深圳 2021-05-28 16:37 阅读 1000+

最近深圳楼市出现了好几条大新闻,看完之后我有一个感觉:深圳在很多楼市问题上的解决速度在加快。首先是今天突发的重磅消息,深圳落户门槛提高!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内容很多,直接上重点。

第一个大变化,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此前,学历人才的底线要求是35岁以下的全日制专科,说句实话,如今大专学历随手抓的年代,这个人才政策其实严重滞后于社会当下的受教育状况,也可见之前的深圳所谓学历型人才落户其实非常宽松。

第二大变化,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35岁以下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此前的政策是45岁以下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中专学历。对于技术人才,学历要求变高,年龄要求变低。以上这两点都是人才落户政策,深圳未来对人才的要求呈现出更高学历、更年轻化的倾向。

第三大变化:政策性入户条件中提出夫妻投靠基本要求由结婚时间及被投靠人入深户时间满2年调整为满5年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调整为15年,而且还增加一个额外要求,子女在深圳缴纳社保连续满15年才能允许老人随迁。无论是人才落户还是政策性落户,落户条件都比之前更加严苛,从楼市角度看,这是利空的信号。举个例子,比如老人随迁这一项,之前很多深圳家庭会用老人落户的名额买房,然后搞接力贷做贷款,最后结果就是家庭又多持有了一套住房。政策之后,在这一方面能够操作的人会明显变少。因此,从楼市角度看,落户政策收紧,就意味着房票减少,千里迢迢来落户,落户就能去买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当然,从城市发展角度看,深圳也需要这样做。此前,深圳七普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深圳人口增长了713.65万,是过去十年人口增长数量最大的城市,增长率达到68.46%,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35%。

户籍人口2020年底也达到了587.4万,相比十年前增长了134%。相当于翻了一番。入户政策过于宽松,导致人口流入过快,让本就土地面积小、资源有限的深圳更加“内卷”而且,在超一线城市当中,和北京上海相比,深圳的入户条件是最宽松的。北京的人才落户政策,最低标准是硕士以上学历;上海的虽然也可以本科落户,但要求是清华北大、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这六所高校本科才可以落户,这标准可不比北京的要求低。人地矛盾最突出,落户政策却最宽松,城市各种社会问题肯定会爆发,最突出的就是高企的深圳房价。针对这个问题,深圳发改委上个月在回答市人大代表的问题时就表态过:深圳入户政策目前不宜再加以放宽。

从不再放宽,到马上准备收紧,仅仅一个月,深圳对落户政策变革的行动速度明显加快。

不仅是落户政策,深圳加快的还有楼市不良现象的整治。前几天,深圳楼市圈里到处在传一张图片。

图片中,深圳一家中介门店发布“水果挂牌价”,用榴莲和香蕉作为单位标识房价。一颗榴莲1000万、一根香蕉100万,代替指导价政策之后不能显示的挂牌价数字。
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我真的除了笑不知道能说什么,拿水果做单位,真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恐怕只有深圳楼市才会有这样天才般的设想。
不过很快,图片周一被曝光之后,周二,新华社报道就来了一篇报道。

然后,深圳市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马上进行了核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也将上述机构和有关人员做了不良行为记录处理,要求出现荒唐水果价的中介店停业整顿一周
一天之内乱象马上得到整治,这个效率确实是快,让人不禁好奇,这还是那个查经营贷和出调控政策慢吞吞的深圳吗?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水果价”快速被查也说明,虽然调控政策已经出台三个多月,但现在整个深圳楼市依然在紧调控的状态。
紧调控氛围之下,调控的效果也越加明显。
比如最近被大家上了热搜的学区房狂降就是一个例证。

上周,位于百花片区的国城花园有一套学区房交易价比之前的交易价狂降了662万,当然,由于这套房市法拍房,所以有一定偶然性。
但作为百花片区的学区,被誉为深圳学区房中的“爱马仕”的国城花园能有那么大的降幅,已经足够有爆炸性。因为,一直以来学区房都是深圳楼市中最坚挺的产品,现在学区房中的头部降价,会更有效地打击深圳业主的调控预期。
可见,当下深圳楼市的利空氛围依然很浓。
最近,还有一个在加快推进的事项,那就是已经说了很久的房地产税。之前,四大部门开会商讨房地产税试点,就有专家建议深圳和海南率先试点。

房地产税试点选在深圳,一方面是这里的房价最高、楼市最热,需要给调控再加一把火;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所谓的房产大户最多,城市发展和房地产的捆绑也最深。
房地产税,是直接税的一种,而我们国家现在的财税体制之下,主要的税源来自于间接税,如增值税、关税、营业税、消费税等,而不是财产税为主的直接税。
这会带来什么问题?就是工薪阶层和资产所有者都只征一样比例的间接税,资产所有者的主要收入来源——财产收入却少征或不征税。
有钱人靠资产赚钱但几乎不征税,打工人打工赚的钱足额上交。

这其实严重影响社会公平,而且从国家内循环的大方针上看,大多数工薪阶层要忍受高房价和高税负,不利于提振内需。
在这个问题上,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就是深圳,从这个角度看,就能明白为什么要先拿深圳开刀,而且还要加快推进了。

自从本月新政府班子上任之后,可以看出新政府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很多问题都在加快推进解决,对楼市的调控措施也有增无减。
最近深圳楼市很热闹,信息很杂,但我想有几个信号想提醒一下大家:

(1)短期内楼市一定不会反弹
本来大家会想着208政策之后几个月内市场就会恢复,但很明显大家还是低估了深圳压制楼市的决心。
过去四周,深圳每周的二手房的成交量全在1000套以下,市场现在利空信息这么多,深圳楼市的这一波冷静期肯定还会更长。

(2)深圳房价进入短期下跌,长期横盘的阶段
从深圳试点房地产税、推进落户政策收紧以及增加住房供应这几个措施来看,有别于之前略显粗放、只追求发展忽视民生和社会公平的发展模式,深圳即将走入一个相对稳定、亲民生的发展模式。
短期内,在各项政策的夹击之下,深圳房价先下降,然后维持横盘。
但总体来看,深圳房价不会大跌。

(3)要抓住窗口期做出正确选择
任何红利都会有周期,很明显,从2019年开始的这一波深圳楼市的红利期已经过去。
随着深圳楼市的进一步收紧,接下来临深和大湾区这些还没有多大动作的城市可能也会面临调控,所以,趁着当下的窗口期,捉住机会尽快入场临深和大湾区有价值的板块,才是最好的选择。


-end-
以上为正文,来自湾区区长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