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点名!深圳又排第一!这个能力越强,经济水平越高!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1-05-15 08:26 阅读 1000+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交出了抢眼的成绩单。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8个创新型城市以占全国10%的国土面积、33%的人口,汇聚了全国77.2%的研发经费投入和70.4%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培育和产出了全国80%的高新技术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出炉,深圳排名第一。

2020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出炉!

深圳排名第一

据《科技日报》:12月26日,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公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0》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

“报告显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部分城市创新动能强劲、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志耘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创新能力前5名的城市,分别为 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

据介绍,今年是该系列报告的第二次公开发布。报告构建了包括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和创新驱动力5个方面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监测和评价。其中,创新治理力和创新驱动力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共性要求,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分别体现不同创新能级城市的主体创新功能,引导城市探索差异化创新发展道路。

摆脱投资依赖

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自2008年以来,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先后支持78个城市(区)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

报告发现, 38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苏州、厦门、无锡、宁波等城市低于60%,意味着这些城市已摆脱投资依赖,走上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报告显示, 此次排名前15位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西安、苏州、长沙、成都、青岛、厦门、无锡、合肥、济南和宁波。

这些城市创新能力领跑自有道理。比如,西安、深圳等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3%(全国平均水平为2.19%);深圳、合肥、苏州等地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超过6%(全国平均水平是2.77%)……

“在投资驱动时代,北方享受了较好的政策和资源红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赵志耘解释说,而在消费和创新驱动时代,更加市场化的南方,成为人才、技术、资本的聚集地,成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

注重发挥创新比较优势

创新型城市很有“个性”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一点在报告中得到充分验证。研究发现,城市创新能力越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深圳、无锡、苏州等城市充分利用外部创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超出具有同等创新能力的其他城市。

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则是人才。深圳、广州、杭州、苏州等排名靠前的创新型城市,同时也是在集聚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方面表现突出的城市。

报告指出,各城市根据自身科教资源、产业基础等,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格局。

赵志耘介绍,在对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分类评价时, 报告依据主体创新功能(创新能级)的不同,将72个创新型城市划分为创新策源地、创新增长极和创新集聚区三大类。

——以深圳、广州、南京、杭州、武汉为代表的15个创新策源地城市。这类城市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多,高端科研人才集聚,原始创新能力强。如,广州、南京等城市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超过10%,是全国平均水平(5.5%)的2倍多。

——以苏州、无锡、常州大连、宁波为代表的25个创新增长极城市。这类城市拥有一定的科教资源,市场化程度较高,技术创新能力强。比如,大连和无锡等城市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1.8%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1.27%)的1.4倍。

——以佛山、嘉兴、泰州、石家庄、连云港为代表的32个创新集聚区城市。这类城市科教资源较匮乏,目前城市创新发展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主,需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环境,集聚各类创新资源。 (科技日报 刘垠 文中图片除标注外由作者提供)

深圳PCT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

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9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达到132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9%,这个数据在全国居于前列,在发达经济体国家中也是处于前列的。从产出来说,去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75万件,占全国1/3,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据统计,深圳已累计建成基础研究机构12家、诺奖实验室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6家,各类创新载体达2642家。建成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6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建设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截止2019年底,深圳拥有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7000家,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

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深圳创新主体保持了强劲的创新动力。前三季度,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速度表现抢眼,分别增长4.3%和2.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在深圳经济增长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深圳企业提交21.9万件专利申请,专利授权量16.4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1.4万件,多项知识产权核心指标居全国首位。全市商标申请量达43.6万件,居全国大城市首位。(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王海荣)

深圳营商环境排名居首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和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了

《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

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

并指出,2020年四大一线城市

营商环境排名全国前四

其中深圳居首

下面跟随小编

一起看看具体数据吧!

2020年中国哪个城市营商环境位居前列?近期,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测算了全国近300个地级和地级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水平,于12月21日联合发布《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并指出,2020年四大一线城市营商环境排名全国前四,其中深圳居首。

本次报告使用各类统计年鉴数据和行政记录,以及多个大数据公司数据,测评了296个所有地级以及地级以上的城市,并从 软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市场总量、商务成本、生态环境6个维度进行测评。其中软环境指数权重最大,占25%,市场容量和生态各占20%,基础设施分别占15%的权重,社会服务、商务成本各占10%的权重。

测评发现,2020年全国296个营商环境城市中,深圳、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杭州、南京、长沙、武汉位居前十。报告显示,四大一线城市在很多指标上有独特的优势。 其中深圳市场主体总数和每万人市场主体总数,多年持续位居全国第一。

同时,数据还显示——

深圳的每千人的市场主体数、每千人的企业数、PCT国际专利申请数、上市公司数(全口径)等,均为全国第一。

深圳2019年常住人口增加总量、每万人的专利授权数、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都为全国第二。

2020年,全国城市软环境指数排名中深圳位居第一,全国市场总量指数、社会服务指数排名中,深圳均位居第三。

深圳在基础设施指数排名中位居第六等。

报告认为, 每千人的市场主体数和企业数是创新创业活跃度的最主要指标,深圳这2个指标分别达到了250个、150个左右,均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深圳的市场主体总量为300万个,各类有限公司的企业数为200多万个,深圳的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也在全国靠前。 这表明深圳不只是创新创业活跃,而且创新的质量也高。

报告还指出,测算发现,在2020年营商环境得分前50名中城市中,长三角有14个城市,珠三角有8个城市,京津冀仅仅有北京、天津2个核心城市,成渝城市群仅仅有成都和重庆2个中心城市。 这些表明长三角、珠三角地的城市经济分工明确,市场活跃度高,投资吸引力大,营商环境水平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珠三角城市尽管营商环境排名全国靠前,但是仍有明显短板。报告认为,这表现在核心城市商务成本过高,社会服务有很多短板要补;另外基础设施也待完善。如深圳的工业土地价格、商品房价格以及房价收入比,均为全国第一,深圳和广州的工业用天然气价也在全国靠前。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