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坪山区,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印发!超强战略...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1-05-15 08:04 阅读 826

近日,在最新一期的深圳政府公报中,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深圳医学科学院选址坪山区。 

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中枢和桥梁的深圳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基本建成,部分重点领域研究取得进展,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技术获得阶段性突破,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深圳医学科学院运行机制逐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化研究院所基本定型。 

到 2035 年,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核心引擎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技协同创新体 更加成熟定型,重点领域研究取得重大进展,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获得显著突破,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制度安排、 规则对接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为科技创新引领健康城市发展的范例。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医学科学院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 科学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全球卓著。 

建设进度安排:

(一)筹建期(2020-2021 年)。 

组建筹备团队,启动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遴选工作。研究制定深圳医学科学院建 设方案,编制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可研报告,研究出台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办法。构 建“1+N+X”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体系。启动临床研究医院改建项目。设立“深 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启动 1-2 类研究专项,建设全市医学科技资源信息平台。 

(二)建设期(2022-2025 年)。 

完成深圳医学科学院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基本完成首批研究所和中心 的建设工作。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院所管理制度,全面开展深圳医学科学院各项工 作,3-5 个研究院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 

(三)发展期(2026-2035 年)。 

深圳医学科学院稳步运营,高端人才集聚取得明显成效,在研究重点领域取得重 大突破,在应用创新方面取得一批优秀成果,在卫生健康交付学科领域达到国际水 平,有 3-5 个研究院所国际影响力显著,深圳医学科学院品牌影响力国际一流。 

其他方案亮点:

● 牵头改建或新建 1 -2 所国际化高水平临床研究医院。

● 培养一批能够把握医学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医学科技战略科学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技术创新的临床科学家。

● 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定期发布粤港 澳大湾区及深圳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

● 院长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法定代表人,面向全球招聘,由理事会聘任,实行任期 制,全面主持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工作。副院长由理事会根据院长提名聘任。

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有关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的要求,为深入推进深圳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生物医药及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 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 大历史机遇,以推动医学科学发展、促进人民健康为总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 线,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共建共享,建设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国际 化医学科学研究机构,推动构建产学研医多元参与、分工合作的开放式医学协同创新 体系,推进医学科技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健康优先。围绕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目标,积极对标国际,聚焦解决“以健康 为中心”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需求牵引的医学科技研究及成果交付,为 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适应的健康城市提供科技支撑。 

关注前沿。积极应对医学科技关键核心技术竞争、人类健康及遗传资源竞争、健 康策略与健康公平安排,主动布局医学科技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积极探索新兴领域 技术研究,抢占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宝贵资源及制高点。 

共建共享。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各类创新主体及平台资源,调动国内外优质医学科 技和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多方参与的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以目标定任务、以任 务配资源,实现汇聚全球资源为我所用。 

先行先试。在突破医学科技转化及应用瓶颈、完善临床研究及应用体系、促进内 地与港澳及国际医学科技资源和规则对接等方面积极探索,善用中央赋予深圳综合改 革试点政策,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 政策举措,将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医学科技创新政策、标准、规则的策源地。 

依法办院。以“一院一法”形式保障深圳医学科学院依法自主办院,实行法定机 构管理,遵循理事会治理和学术自治原则,公共服务与学术决策分离,院内项目与院 外项目分设。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中枢和桥梁的深圳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基 本建成,部分重点领域研究取得进展,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技术获得阶段 性突破,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深圳医学科学院运行机制逐步完善,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化研究院所基本定型。 

到 2035 年,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核心引擎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技协同创新体 更加成熟定型,重点领域研究取得重大进展,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 获得显著突破,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制度安排、 规则对接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为科技创新引领健康城市发展的范例。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医学科学院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 科学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全球卓著。 

二、主要任务 主要建设“四平台一智库”。 

(一)建设整合型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与不同创新主体的有效协同与合 作,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重点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国际前沿医疗技术、 可持续发展健康研究领域,主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临床及转化研究、公共卫生研 究,推动研究转化、工程化及产业化全链条创新。建立临床研究协同创新体系,协同 市内外医院组建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同步抓住中央赋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机 遇,围绕药品、装备及技术转化作制度创新、体系重塑、流程改造等,推动国内外先 进药品、装备及技术在深圳转化,并通过深圳辐射全国。坚持应用导向的集成创新, 建立药品、器械及技术的筛选评估、临床研究、监管政策设计、医保支付制度设计等 一体化创新研究,打通医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瓶颈,推动深圳成为国内外医学科学研 究成果验证、应用、推广的重要落地平台。 

(二)建设开放型医学科技资源管理平台。深圳医学科学院作为汇集政府、社 会、行业等各方面医学科技资源的管理平台,建立多方资金筹措机制和高效择优的项 目资助管理运行机制。市政府设立“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由市卫生健康委委 托深圳医学科学院实施专业化管理。实行院内院外项目分设,院外项目紧扣“健康中 国”建设重点领域,面向全市并逐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乃至全球开放,重点 资助能协同解决健康重大问题和具有良好转化前景的项目,汇聚全球优势资源解决健 康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积极引入社会投入,通过设立联合基金、接受慈善捐赠、引 入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汇聚资源。 

(三)建设引领型医学科技基础支撑平台。深圳医学科学院负责统筹全市临床研 究资源,探索建立全市生物医学及医学相关研究资源的统筹协调机制,搭建全市生物 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业化团队运营管理的共享实验及转化平 台,为研究机构、企业及国内外科研人员提供科学研究共享平台,牵头改建或新建 1 -2 所国际化高水平临床研究医院,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临床研究及转化平台。整合 全市临床研究机构、生物样本库、动物实验中心、卫生健康科学数据中心等机构和平 台,搭建共享服务平台。牵头组织开展涉及人群的战略性科学研究计划,建立相关队 列研究。协助政府及政府部门对其设立的生物医学及医学研究机构开展绩效评价等。 

(四)建设创新型医学科技人才培育平台。完善需求牵引的医学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医学科技交叉复合型人才。强化医学科技战略导向,培养一批能够把握医学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医学科技战略科学家。强化临床需求导向,培养一批 洞察临床研究需求、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技术创新的临床科学家。强化协同创新 导向,建立生物医药企业与临床医技人员双跨双聘机制,通过专业人才的交叉融合促 进需求导向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强化改革创新导向,联合高校培养前沿交叉和新兴学 科研究生教育。强化应用导向,面向全市建立与职称体系相衔接的分类分层医疗卫生 科技人才评价制度,面向生物医药产业,开发为新兴产业配套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体 系并开展相应的评审认定工作。 

(五)建设智慧型医学科技战略研究智库。以服务全面推进医学科技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宗旨,面向世界医学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 健康,开展医学科技趋势分析、技术预测、战略规划、政策研究、科技评估、技术服 务、咨政建言等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学科技战略研究 智库。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定期发布粤港 澳大湾区及深圳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积极研究医学科技创新与卫生健康实际应 用衔接的制度、政策、标准,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三、管理运行机制 

(一)机构性质。 

深圳医学科学院由市政府设立,登记为市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实行党委领导下 的院长负责制,作为法定机构遵循理事会治理的原则,按照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办法 和深圳医学科学院章程实施日常管理;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 业务归口市卫生健康委管理。

 (二)治理结构。 

理事会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决策机构,由政府代表、深圳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和 院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代表等构成,理事会依据章程履行 职责。院长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法定代表人,面向全球招聘,由理事会聘任,实行任期 制,全面主持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工作。副院长由理事会根据院长提名聘任。深圳医学 科学院根据战略发展规划,结合不同阶段的战略重点,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 的原则,分期分批设立若干研究部门并动态调整;按照“精简高效、科学规范、专业 服务、公共支撑”的原则,分期分批设立若干技术支持部门和管理保障部门并动态调 整;建立战略咨询和学术咨询制度,设立相应的委员会,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及建议。 

(三)运行机制。 

按照全新机制的要求,积极探索六大创新机制。 

灵活的引才用才机制。通过建立规范的遴选程序和明晰科学的选拔程序,面向全 球遴选人才,实行社会化用人。采用全职、双聘、兼职等多形式灵活用人方式,建立 面向人力资源市场、体现知识价值的薪酬激励制度。

 联动的多维合作机制。按照“一体多核、共建共享”原则,以目标定任务、以任 务配资源,协同国内外一流创新主体,实现多主体协作和联动发展。时机成熟,可考 虑在世界医学科研资源集聚地区设立联络处或研究中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多元的资金筹措机制。研究建立由政府资助、社会投入、转化收益共同组成的多 元资金筹措机制。政府通过设立“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支持深圳医学科学院 开展院内外项目研究,同时探索建立社会捐赠资金财政配套激励制度。社会资助通过 设立联合基金、接受慈善捐赠、引入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引导与整合更多资金投入 医学研究。 

创新的研究资助机制。深圳医学科学院院内外项目分设,院内项目主要支持院内科学家深耕探索,保持其对相关科学领域的敏锐捕捉与引领。院内研究所不参与院外 资助经费竞争。院外项目资助院外机构或学者开展研究或实施跨领域间的合作研究, 实行研发合同机制,通过“招标制”“悬赏制”“赛马制”等多种方式实现。 

科学的评审评价机制。构建“全球视野、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评审体系。建 立多样化的项目评审模式,探索建立对重大原创性、颠覆性、非共识创新项目的非常 规评审机制,建立项目伦理审查、生物安全性评估、科研诚信、数据共享等重点要素 的审核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对项目、机构及人员的分类评价机制。 

协同的产业转化机制。加快产业结合,形成紧密的产业合作生态系统。以临床研 究医院为核心,协同市内外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备案机构,组建临床研究协同创 新网络。推动临床数据向企业有序开放,支撑临床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探索科 技成果转化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四、建设进度安排 

深圳医学科学院选址坪山区,按照“边建设,边运行”模式推进。 

(一)筹建期(2020-2021 年)。 

组建筹备团队,启动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遴选工作。研究制定深圳医学科学院建 设方案,编制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可研报告,研究出台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办法。构 建“1+N+X”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体系。启动临床研究医院改建项目。设立“深 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启动 1-2 类研究专项,建设全市医学科技资源信息平台。 

(二)建设期(2022-2025 年)。 

完成深圳医学科学院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基本完成首批研究所和中心 的建设工作。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院所管理制度,全面开展深圳医学科学院各项工 作,3-5 个研究院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 

(三)发展期(2026-2035 年)。 

深圳医学科学院稳步运营,高端人才集聚取得明显成效,在研究重点领域取得重 大突破,在应用创新方面取得一批优秀成果,在卫生健康交付学科领域达到国际水 平,有 3-5 个研究院所国际影响力显著,深圳医学科学院品牌影响力国际一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推进。

 将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统一谋划。深圳医学科 学院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解决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卫生健康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协调推进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对深圳医 学科学院建设涉及的事项,各部门要建立“绿色通道”重点推进、优先解决。 

(二)强化政策保障。 

市卫生健康委加快制定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办法、章程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核 心制度。深圳医学科学院围绕六个全新机制,建立相应的内部运行配套制度。加强深 圳医学科学院全新运行机制与政府各部门现行各项制度规范的衔接。市各有关单位对 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遇到的场地保障、人才引进、政策衔接等问题,要及时提出解决 方案及优化政策。 

(三)加强经费保障。 

市卫生健康委按规定编制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政府投入预算,市发展改革委、市财 政局等部门结合我市实际和申报项目进行审核,按程序报批后予以保障。市卫生健康 委应加大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 

(四)加强人才保障。

 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人才工作局、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制定适应深圳医学科学院未 来发展的人才战略和政策措施,建立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各医疗卫生机 构应加强内设科研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的配备,推动全市医学科学研究融合发展。

 (五)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对深圳医学 科学院建设的宣传报道,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汇聚各方合力共同推进。依托国内外 医学专业期刊、网站、高水平学术会议等专业渠道,展现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与发展 愿景,增强社会各界对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增强深圳医学科学院 对专业机构和人才的吸引力。

来源: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