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套已分配入住的人才房实际无人住

南方Plus客户端 2020-12-30 16:41 阅读 1000+

深圳234套已分配入住的人才房实际无人入住;233家企业自设立后未缴纳增值税,有281人领取1.8亿元的奖励补贴,其中39人涉嫌在深圳非全职工作,个别人员在全国注册40多家公司并在多个城市申领类似奖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昨日审议的2020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指出,2018-2019年,公交场站租赁费分别为3.23亿元、3.45亿元,分别占场站费用总支出的68%、70%,支出不合理。

报告指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

的政策功能未充分显现

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46次会议昨日审议《深圳市2020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审计主要关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人才扶持等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深圳审计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情况,重点关注金融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政策落实情况和相关资金使用效益。截至2020年6月底,深圳新增信贷千亿计划补贴机构14家,补贴1.9亿元,涉及贷款8.7亿元;民企发债千亿计划发行项目233个,融资321.7亿元等。

报告还审计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人才政策落实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政策执行、任务落实、建章立制、经费管理和引才成效等方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市财政安排51项人才类专项经费,合计支出108.9亿元,各区在市级奖励基础上发放配套奖励补贴33.43亿元;引进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才34.18万人、留学人员3.44万人,认定高层次人才4233人,新增技能人才31.7万人。

报告指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政策功能未充分显现。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占比未达到80%的政策要求,对小微融资担保业务聚焦不够。增信资金在民企发债千亿计划中撬动作用不明显。财政部门通过提供增信资金支持,为民营企业增加信用保障,助力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截至2020年6月底,其中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获得40亿元增信资金支持、担保民企发债126.3亿元,增信资金撬动的发债规模占全市已完成规模321.7亿元的39.26%。

部分人才政策不够科学完善,建议建立严格的人才认定和资金使用监管体系

报告还提到,部分人才政策制定不够科学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市区两级未建立政策执行层面的联动机制,未形成监管合力。由于市区两级未共享人才审核信息,5名人员在市级和2个区领取了3次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26.25万元,2名人员在区级申领奖励补贴时审核未通过,却在市级通过了同类审核。由于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234套已分配入住的人才房实际无人入住。

另外,主管部门对高层次人才的认定存在唯学历、唯论文的倾向,仅通过学历或论文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分别为2768人、1017人,占认定总人数的57.3%、21.05%。同时对发放奖励补贴的后续管理也存在漏洞,未设定绩效考核目标,无法形成有效约束。

审计抽查发现,233家企业自设立后未缴纳增值税,上述企业有281人领取了1.8亿元的奖励补贴,其中39人涉嫌在深圳非全职工作,个别人员在全国注册了40多家公司并在多个城市申领类似奖励。

审计建议,市人力资源保障局要会同其他人才主管部门建立全市人才政策执行联动机制,建立严格的人才认定和资金使用监管体系,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的认定、评价和考核体系,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注重对质量、贡献和绩效进行考核。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和住房建设局要完善信息系统,加强市区信息共享互通,联合征信机构建立人才诚信“黑名单”。

部分高校财政经费管理不到位

建议高校完善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在对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绩效审计方面,高校财政经费管理使用方面,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共有14所高校(不含正在筹建及民办高校),分别为市属高校6所、国内高校在深合作办学机构5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所。高等教育发展质量提升较快,各高校牵头建设了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9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9所高校获批国家和省自然基金项目939项、立项金额4.47亿元,4所高校入选广东省第二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2所高校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2020年,市财政安排14所高校预算287.75亿元。

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投入使用方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公共交通补贴支出155.1亿元。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共有8家公交企业,其中3家为特许经营企业。

审计指出,部分高校财政经费管理不到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一是部分财政专项经费成为高校一般性经费的补充。各高校人员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日益增长,占比较大,财政生均经费未能覆盖,各高校普遍依赖财政专项经费弥补缺口,多元经费筹措机制待完善。高水平大学二期建设专项经费支出10.69亿元,其中用于一般性支出6.58亿元,占比61.52%。大数据审计抽查发现,部分高校科研启动费、校长基金等专项经费使用管理不合规,涉及金额342.46万元。二是大部分高校已授权发明专利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14所高校收到科研专项经费48.89亿元,支出36.77亿元。审计抽查发现,各高校已授权的专利5006件中,仅389件发生过转让或许可,占7.77%。

另外,公交企业场站租赁费支出不合理,成本费用测算存在风险。一是3家公交企业场站租赁费支出不合理。由于3家公交企业长期租赁公交场站用地,且频繁搬迁,公交场站租赁费长期居高不下,不利于节约财政资金。2018-2019年,公交场站租赁费分别为3.23亿元、3.45亿元,分别占场站费用总支出的68%、70%。二是个别成本费用偏高,据此测算财政补贴存在风险。2019年,3家特许经营企业中,1家的车辆安保费比其他2家高出100%以上,1家的车辆清洁费比其他2家高出50%以上,明显拉高了行业平均值。主管部门据此测算财政补贴,存在提高财政补贴金额的风险。

审计建议,市教育局、财政局要强化高校财政预算审查工作,研究完善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高校合理规划使用经费。

而对于公交企业场站租赁费支出不合理及成本费用测算存在风险的问题。审计建议,市交通运输局要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加快公交场站建设,与企业共同研究租赁费降低办法,并会同市财政局做好运行监测,改进公交企业成本费用测算方法。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