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遇”警!他们是烈日下的最帅风景线

匿名 2020-12-04 16:33 阅读 1000+

随着9月的来到,重庆今夏高温天气也即将结束。8月我市共发布19天高温橙色预警,阶段性高温更是从7月27日持续至8月30日。

面对过去的高温“烤”验,重庆交巡警用行动讲速度,用负责讲态度,用耐心讲群众的满意度。同时,也用坚守“叫板”盛夏的温度。烈日下,为保证道路畅通有序,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办事便利,那群熟悉身影一直在。

近日,慢新闻记者深入交巡警一线,看看在高温期间,不同交巡警岗位下的坚守者故事。

▲王维

室外一天验车100余辆

他,住“蒸笼”

头顶是同时运作的三个大功率风扇,吹出的是呼呼的热风。室外、无空调、39度,当几个条件同时重合,连吹热风似乎都变得幸福了起来。

29日上午11时,市车管所三分所机动车查验区,热得似“蒸笼”。查验岗民警郑鑫再次打开一辆车的引擎盖,他弓着身子,握着小手电,远看,鼻子都快要“贴”在发动机上。

核对发动机号、车架号是否与车主提交的资料相符,判断车辆是否进行违规改装。简单点说,查验车辆是为了确保车辆的唯一性。而新车注册,二手车转入转出等变更登记都需查验,一旦违规,车辆不能上牌上户。

43岁的郑鑫做了20年查验工作,按照他的经验,夏天需要查验的车辆比较少。“比较少”是个什么概念?“每辆车耗费的时间长短不一样,遇上问题车辆则要耗上半天。但平均下来,夏天一个人一天要查验100多辆。”

这意味着,郑鑫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都很忙。就连采访时,他也不停地更换着动作。钻进车里,他要半蹲着细看车辆识别代号;打开前盖,他得趴着拓印发动机号码;甚至躺在地上,查看“嫌疑”车辆车架号是否被改动。

室外温度近40度,地表温度轻松突破50大关。说起躺下的感觉,郑鑫没忍住笑着抢答:“那酸爽。”

其实,除了“烫背”,交巡警查验岗还有个形象的比喻——像山芋,烫手。

“说实话,这个工作最苦的就是夏天。”郑鑫直言,因为机动车查验区设在室外没有空调,不少车主会打上空调坐车里,发动机在高温下运转就会非常烫。但发动机部位狭窄黑暗,我们一般大拇指食指负责拿电筒,剩下的中指和无名指就成了被烫出水泡的高发区——稍不注意,小的金属构件温度一碰就是一个水泡。

▲郑鑫查验车辆

20年工作下来,夏天车辆哪里能碰,哪里不能都已明确在心。这让郑鑫的手如今已很少受伤。对查验岗民警来说,夏天就是引擎盖铺面而来的热浪,是湿了一次又一次的警服,还有干了之后衣服留下的白白盐霜。

为了练就一双查验时的“火眼金睛”,喜爱汽车的郑鑫道出了他的查验诀窍——“眼缘”。

“会把平时查验过的,有特点的车辆用A4纸记录在册,什么车,什么型号,什么排量等等。”20年下来,郑鑫的文件盒装满了7盒,那是上千辆汽车。

看得多了,积累得多了,“眼缘”自然练就。“有些车只需粗粗一看,就知道不对劲。”郑鑫说起了前段时间查验的小轿车。“看车前,车后都没问题,但我就觉得这个车很怪。”怪这个形容很抽象,但当郑鑫执意用举升架抬起车辆查看底盘时,问题果然暴露。那里发现了闭合焊接的痕迹。“这是一辆拼装车。”郑鑫说,判定车辆时,他会抱着这个车有问题的态度去查验,只有这样,才能看出问题。

查验速度要快的同时,还必须要做到准确。夏天,满头大汗,后背打湿很容易——只需查验完一个车。

被问到什么是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时候,面前这个带着眼镜,斯文内敛的警察难得地笑了一笑,“查到问题给群众挽回损失,工作受到认可,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郑鑫检查发动机号

皮鞋被烤化!

他,站“铁板”

头顶是烈日当空,脚下是煎烤难熬。

大学城隧道三车追尾,红色越野车就坏在快车道,极易发生二次事故。接警后,城市快速道路支队勤务三大队副大队长王维迅速到达现场。为了避免路段发生拥堵,待完成事故前期处置,车量得要及时推离。

时值中午,路面温度超过50度。烫手的汽车外壳让王维手掌接触的瞬间就回缩了一下。他望了望身旁飞速的车流,狠吸了一口气,矿泉水直浇头顶,咬牙:“推!”在和同事的努力下,车缓缓地挪出隧道口。

▲三车追尾 王维和同事推车

其实,这起交通事故处理只是王维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夏天的内环上,爆胎、自燃的事故并不少见。加上早高峰的追尾、擦挂、交通堵点的指挥疏导,对于城市快速道路这个较为特殊的工作区域,辖区支队要保证24小时定点巡逻。

相比于其他的城区道路,王维把内环快速路形容为“一根独肠子”。“内环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消散能力弱,需要极快地处理警情,否则极易形成拥堵。”王维告诉记者,内环车流量大、车速快,民警隐患排查治理时风险随之升高。加上内环没有掩体遮挡,道路也没有树木遮阴,这意味着道路的温度更高,人也更热。

不久前,后台监控中出现一位神智失常的人跌跌撞撞跨进了内环护栏。这让王维大夏天惊出一身冷汗。“快快快!快开车!赶紧去现场拉住他!”飞速出警、迅速到达,火速处理,一套流程快而果决,在发现该人没有亲人的联系方式后,王维将其安全送到了附近的救助站。

▲为换胎时,市民撑伞

跑得气喘吁吁,而背上也早是一片湿润。灼人的热浪晒得皮肤生疼,灼烧感让王维逐渐缓过神。他低头后知后觉地发现,警用皮鞋的橡胶鞋底踩在沥青路面上,有些许粘连——鞋底有小部分烤化了!

对于王维而言,车辆通行顺畅,及时圆满地处理好每一个事故,都是烈日工作中最好的鼓励和认可。“晚高峰疏导交通时,不少开车的市民递我们矿泉水;那天晚上飘雨了,我们民警还在现场处理事故,路过的妹儿特意下车来,塞了我们一把伞。”王维告诉记者,每次听到市民的感谢,不管是行动,还是言语上说谢谢我们大热天的辛苦付出,就觉得累也罢,流汗也罢,都值得了。

▲ 王维

酷暑不易战,初衷却难忘

他,坐“火炉”

利落的骑行服骑行靴, 7、8斤重的单警装备配上五斤重的头盔,身高1米8的“渝警骁骑”队员张停跨坐在摩托车上,身姿格外挺拔。

但若给这幅画面添上时间:下午5点半;添上地点:车水马龙,尾气不断的桥头,再添上37度的温度,帅气的背后则显得有点“残酷”——被晒得分界的手臂,帽檐接触的皮肤长起了痱子,甚至是一天就能喷完一瓶的衣物清凉液。

▲张停执勤疏导交通

“说实话哈,其实热习惯了。” 嗡嗡声起,摩托车即将发动,张停一边回答,一边调整后视镜。他即将骑着摩托前往执勤路段,在晚高峰期间维持交通秩序,缓堵保畅。

32岁的张停来自河南,2017年加入“渝警骁骑”队伍。一开始,这个河南小伙子并不习惯重庆闷热的夏天。“感觉自己随时都在被热浪包裹,执勤前会提前喝藿香正气液,但依然中暑,后来,藿香正气液都被我当成了水喝。”

▲ 张停执勤疏导交通

张停拍了拍坐着的“大家伙”,笑:“夏天骑摩托车真是让人又爱又怕。爱的是,摩托车适合山城的地形和交通特色,一旦有事故,我们能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顺便还可以吹下风。也只有那时,热到仿佛凝固的空气才有一丝喘息。”至于“怕”,但凡伸手摸摸摩托车坐垫就能领会一二。

高温使得发动机部位烫得如同着火,而坐坐垫则像坐于火炉。“骑车的时候腿太靠近发动机很容易被烫,夏天被烫红是常事。”车流里,疏导交通的张停十分专注,头盔下的汗却一颗一颗地滴落,因执勤地点并无安全岛,车流似乎随时都将擦身而过。近5小时的骑行巡逻后,行驶里程增长的同时,警服也在干了又湿,湿了再干中反复循环。

“肯定有热到不行,咬牙坚持的时候。”对于那时在想什么的问题,张停答得很快:心中默念自己成为一名渝警骁骑的初衷——想平平安安站好每班岗,给更多人安心和放心。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周荞/文 市交巡警总队供图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