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进入成都,当出行最后一公里解决后,会怎样影响房地产?

匿名 2020-12-04 11:36 阅读 2000+

共享单车

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用可负担的价格来完成一次几公里的市内骑行。

和传统市政公共自行车不同,共享单车不需要办卡,没有固定的停车桩,也不需要充气,不怕爆胎。每三十分钟仅需1元或0.5元,一般骑行距离在3-5公里左右,覆盖了大部分的短距离出行场景。

目前,成都已进驻了三家共享单车公司,分别是摩拜科技、永安行、1步单车。其中以摩拜单车(mobike)分布最广泛,本文将以此为对象进行讨论。

11月16日深夜,摩拜科技在成都投放了第一批摩拜单车,这是继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之后摩拜单车进入的第五个城市。

▲整齐停靠在成都街头的摩拜单车

从上周末开始,成都市民就可以在街头看到摩拜单车的影子。或整齐排列,或孤零零地停在街角某个角落,一辆辆红色的小单车,成为这座城市一道新的风景线。

其实笔者早在9月,就已经持续关注摩拜单车的消息,从北京上海,到广东深圳,摩拜单车在全国最繁华的四座城市已经有了初步运营成效。

当然,对摩拜单车的评价褒贬不一。

上周末笔者还在成绵高速上昏昏欲睡时,从朋友圈看到mobike出现在成都的照片。

当即睡意全无,笔者赶紧查新闻,果然,在16号深夜,摩拜单车就已经进入成都了。

▲朋友圈里打算利用骑单车省下的时间,去背单词的有志青年

随后笔者赶紧安装了摩拜单车的app,注册账号,整个过程需要押金和预充值。

根据调查显示,共享单车的消费者大多为22-45岁的白领。他们对骑行1元/半小时,同时交299元保证金是没有感觉的。

到家后,我立刻打开app,搜索附近的摩拜单车,没想到还真给我搜到了。注意,笔者是住在一个老式小区,周围的一切都比较老旧了,能在这个地方找到单车还是很意外的。

一切准备就绪,笔者开着手机导航,雄赳赳气昂昂地去提车了。提车,怎么听着很有钱的样子!

▲有的地方单车很少,整条街仅2-3辆

地图显示最近的车距我300多米,5分钟内就能找到。然鹅,跟着导航的笔者越走越懵,地图显示有路的地方其实是一面墙。

我想应该是我自己路痴的原因,毕竟当初搬到这个小区半个月之后仍在楼下迷过路。此时一句名言出现在脑海: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既然这辆单车找不到,那我改变目标好了,地图显示不远处还有一辆。

这次的寻找过程轻松了许多,因为整条街就只停着那一辆单车,鲜红的颜色十分醒目。单车和网上看到的图片基本一直,设计简洁时尚,没有链条,整体较为沉重。

笔者迅速扫描二维码解锁,迫不及待地骑上车体验一番。

▲扫描把手上的二维码就能完成解锁

▲停车后将锁芯轻轻拨过来即可上锁

好了,溜达完一圈之后,笔者先来讲几点体会。

优点

1、注册过程很简单,实名认证以及299元押金,还需要预充值一部分。骑车计费是1元/半小时,用微信和支付宝都能付款,按需充值即可;

2、繁华路段及地铁站附近车辆很多,方便寻找;

3、骑行过程并不费力,滑行距离可观,刹车灵敏(与此前笔者看到的骑行费力、滑行距离太短等评论不符,应该是成都这边的单车均有过改进了);

4、停靠方便,在路边任意公共停车区域放下即可,上锁后手机端会自动停止计费。

缺点

1、偏僻的小区或街道单车数量不足,找车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成本;

2、成都的单车目前座椅还不可调节,对部分人不太方便(部分城市已有可调节座椅的升级版);

3、锁车后手机端有短暂的延迟,这个时间不固定,所以无法在结束一段行程后立刻开始下一段行程;

4、目前天气转冷,笔者遇到过一次无法解锁的情况,上网查了一下,这个问题在其他城市也比较普遍,不知道后续官方是否会有改进措施。

讲完了摩拜单车的初体验,下面笔者要开始划重点了。一辆半小时收费1元的单车,将会和房地产发生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还得从老生常谈的“出行最后一公里”说起。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出了地铁站或下公交后,到家还有一两公里。乘出租不划算,打摩的不安全,走路又有点浪费时间。

即便此前有便宜的滴滴打车,如今也因为不停涨价而怨声载道。此时异军突起的共享单车,或许是一方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良药。

根据《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成都上班族2015年平均通勤时间为47.3分钟,仅次于京沪。

▲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

通勤时间取决于家与公司的距离,以及线路中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

这就涉及到自己居住的具体位置,以下笔者将围绕共享单车对租房和买房两方面的影响进行讨论。

租房者说

共享单车会改变我租房时的思维

对城市中的租房者而言,他们对交通的要求远高于配套及其他属性,公交和地铁必须得保证其一。

然而房屋中介也早就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临近地铁的房子租金一般要贵200元左右,配套和房屋质量还相对较差。更重要的是这种房子都比较抢手,很难租到。

对此,大部分租房者选择了“曲线救国”。房子租在距地铁站一公里左右的位置,宁愿每天步行至地铁站,如果比较赶时间就直接打车。

阿木是笔者的一位朋友,他就属于上述情况中典型的例子。据他自己统计,每天他的通勤时间在50分钟左右,其中有20分钟用于步行。

其实他花的时间并不长,问题在于偶尔比较赶时间、冬天喜欢赖床等因素出现时,步行的那20分钟就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正当他打算换房时,摩拜单车出现了。尝试之后发现,同样的距离,他骑单车到地铁站只需要7分钟左右,减少了三分之二的时间。

对此,他已经不决定换房了,下次再要租房时,也不必非得找地铁口的房子,即便距地铁2公里也无所谓,这样的距离骑车也就十分钟左右而已。

阿木只是一部分租房者的代表,另一部分则表示:每天下了班走会儿路挺好的,刚好可以顺便去买菜。骑单车的话,一来太累,二是冬天骑车会很冷。

不过对于家门口到地铁站或公交站有一段距离的租房者来说,共享单车将会是不错的选择。

▲平时20分钟的步行距离,单车只用了9分钟

购房者说

通勤时间对我买房的影响并不大

对购房者而言,考虑的问题则和租房者完全不一样。交通因素并不占主要位置,他们通常更看重区域、配套、教育等方面的资源。

而且通勤距离是变化的,正如很多购房者说过的那样:工作随时都能换,但房子需要住很长时间,所以只看重眼前上下班消耗的时间并没有太大意义。

为了收集不同的看法,笔者采访了几位已经买房的同事。

▲你想的很美好,今天记了多少个单词?

▲这位朋友很有想法,简直为国家财政操碎了心

虽然采访过程并不“顺利”,但最后还是得出了这样的结果:对买房的人而言,动辄上百万的房子是不会被共享单车影响到的。

单车的最大作用是对以后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不会干扰到他们买房时对区位的选择。

总结

事实上,对于上班族而言,很多都曾选择过用自行车出行,但存在停车不方便、停车费昂贵、担心被盗等问题。

政府也正在做公益类的绿色单车,但城市绿色单车使用的是比较老式的技术,一是必须固定地点停放,二是没有与互联网接轨,并不符合年轻人的使用习惯。而且公益单车数量较少,在城市中分布不均。

▲一辆混在公益类单车中的mobike

在笔者采访过程中得到最普遍的回答是:共享单车才刚刚进入成都,目前看不出什么效果,以后估计会好点。

随着单车数量增加、使用更加便捷,同时,绿色出行的理念有了更高的普适性后,笔者相信共享单车未来对人们出行、租房等,都将带来不容小觑的影响。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