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型城市”调查:年轻人外逃,城市转型艰难

匿名 2020-12-04 09:30 阅读 1000+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 ,第一次提到了“收缩型城市”,明确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严控增量、盘活存量。

近期,发改委印发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再度提到“收缩型城市要瘦身强体”。

城市的收缩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阶段和形态,“收缩型城市”的重要标志是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的下降。

如果一个城市连续三年城区常住人口出现了下降,那便会被判定为“收缩型城市”。

对于很多人来说,习惯了城市的扩张、经济的增长,但在部分城市扩张、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地方人口减少、收缩的城市,为了更好地了解“收缩型城市”现状,我们选出了三个较为典型的城市案例,分别为资源枯竭型的萍乡、被北京虹吸的高碑店、地广人稀的呼伦贝尔,以作参考。

本 文 约 3976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中国城市人口新变局》报告显示,目前“扩张城市”、“饱和城市”和“收缩城市”的比重是4:5:1,并且人口正在加速向一二线大都市、都市圈集聚。

城市由“扩张”走向“收缩”,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资源枯竭、大城市周边被虹吸、产业变迁、偏远、欠发达、行政调整收缩型等。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收缩型城市”的具体情况,我们找出了三个较为典型的城市,最终发现:“收缩型城市”由于没有强力的增长点,导致了人口的流出,人口的流出又加快了产业的衰退,进而使经济陷入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的恶循环。

在这一过程中,年轻人开始失去对城市建设的信心,要么自认“不上进”,要么“上进外逃”。

01 资源枯竭型的萍乡:还是只适合养老

1898年起,由安源矿、高坑矿、青山矿等矿坑组成的萍乡煤矿就登上了历史舞台,是当时中国的“十大厂矿”之一。近120年的历史里,萍乡的煤矿业由繁盛逐渐走向了没落,资源储量也走向了枯竭。

2008年、2009年、2011年,国家分三批确定了69个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在这份名单中,江西萍乡被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表:萍乡市近五年GDP和人均GDP数据

数据来源:地方政府网站

2019年萍乡人均GDP跌破了近五年最低水平,仅为国内人均GDP的67.7%。

倒退的GDP数据中有一部分与城市棚改计划有很大的关系。

据多位当地市民透露,自前几年萍乡正式执行棚户改造起,整个城市基本都“推倒重建”了,而被拆迁的每户按照人头几乎都拿到了3-5套棚改房的补偿。

2015年,家住在安源区东大街的小刘从父母被拆迁的单位宿舍搬进如今的安置小区,按照户口本上的人数,他们一家共拿到了4套90平米棚改房的补偿,除了自住的两套,小刘把剩余两套于2018年3月挂在网上售卖,直至今年年初才终于以20万元的总价卖出了一套,买家首付仅6万元。

图文无关

截至2017年,萍乡已改造各类棚户区83536户,面积818.32万平方米。依据江西省政府下达给萍乡的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2020年计划改造各类棚户区12730户,包括城市棚户区改造11856户,至年末萍乡棚改的总户数将达到约11万户。

棚改房的大量入市增加了市场库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二手房卖不出去。随着本地煤炭业渐入衰败,下岗矿工多数外出打工,房子建得多了,却没那么多人住,二手房房价越压越低。

萍乡鲜有外来人口,因此,房子不仅卖不出去,也没多少人求租。小刘的高中同学家就有几处闲置空房,自2015年起向外出租,直到2020年,也没租出去。

“改善类客户基本都偏向于新房,单价稍贵一点的二手房就很难卖出去。”萍乡当地的中介介绍,由于萍乡本地人基本有房,外地流入萍乡人口较少,一般的住宅很难租出去,只有一些地段较好的公寓在萍乡租房市场才受欢迎。

表:萍乡市近五年相关人口数据

数据来源:地方政府网站

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萍乡出现连续四年新增常住人口下滑,2017年,萍乡新增常住人口1.08万人,低于当年的自然增长人口数。

据萍乡中学2014届某毕业班统计调查,该班的55名学生大学毕业后仅有9名留在萍乡,都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去出国和读研的学生,其他39名学生都选择在外地工作,其中深圳和长沙的比例最高。

选择长沙工作的小赖毕业后就把户口迁入到了长沙,2014年在长沙还未限购时,他的父母就拿出拆迁补偿的房款为他在长沙买了一套新房。“萍乡的就业机会实在太少,我是物流管理专业,在长沙可以选择很多电商平台,但在萍乡,我只能当个快递员。”

房子没人住,人少而房多,最终只能空置或以低价出售。在萍乡当地的棚改小区参观时,就发现入住率很低,只有零星的老人在楼下晒太阳。这些平房的一楼大门大多损坏,可直接进入,楼梯间贴满了各类“牛皮癣”广告。小区楼下的垃圾随便乱扔,卫生有待提高。

图文无关

小刘打算离开萍乡,他的老婆毕业后落户杭州,并留在当地工作,他打算把萍乡的房车都卖了,以老婆的名义在杭州缴纳一套房的首付。小刘表示,从小他就教育孩子走出萍乡。“萍乡还是只适合养老,除了公务员,留在这里没什么前途。留在这里的要不是老人家,就是没能力走出去的。”

02 被虹吸的高碑店:“环京”的标签不好用

高碑店市距离北京约90公里,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三角腹地,环首都京津经济圈,是京南保北重要的工业城市。

和北京周边多数城市一样,高碑店市被贴上了“环京”的标签。

一方面,大量优质资源向北京集聚,尤其周边城市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向北京转移,人口流失越来越严重,面临被收缩的命运;

另一方面,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平台,高碑店也在承接一部分从北京外溢资源,包括产业和人口外溢,比如高碑店承接新发地农产品市场转移,建立新发地物流园。

虽然承接了一部分北京外溢的人口,但高碑店市的常住人口却在不断地减少。2008年至2018年,高碑店市人口总数从59.8万减少至54万左右,并且每年的常住人口增加量正在不断减少。

从事房地产经纪行业多年的小倪感触很深,他说,“高碑店总人口不过五十多万,本地购房需求比较稳定,这些年来自北京及周边的投资客比较多,房价也被炒热一波。”

图文无关

高碑店总面积672平方公里,不足北京的1/24。2017年5月高碑店市出台限购政策,本地人限购2套,外地人需要提供3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保证明可购买1套。这一年,高碑店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双双破万。

随后三年,高碑店市房价一直波动下滑,至2020年3月,新房均价约为9464元/平方米,二手房均价为8694元/平方米。

据小倪介绍,目前高碑店市二手房差价比较大,位置偏一些的项目均价在7000元/平方米左右,贵得小区均价也能达到11000元/平方米,年前房价有所下跌,目前二手房均价保持在8500元/平方米左右。

表:高碑店市近三年新房、二手房房价情况

除了投资客比较多之外,仍有一部分外地人在高碑店置业。小倪坦言,“在北京上班来咨询购房的人也有,但是买的并不多”

这主要是由于,考虑通勤成本,高碑店距离相对比较远,即便考虑在京南置业也会首选距离更近的廊坊或固安。一直以来,“北三县”才是北漂一族考虑置业的首选。

在“环京”的标签下,高碑店这座城市对北京外溢出的一部分购房人群来说的吸引力不如廊坊、涿州等城市。因为距离的原因,这座城市在北京虹吸效应下收缩最为明显。

03 地广人稀的呼伦贝尔:啥都没有,待不住

如果说资源枯竭型与产业变迁型的城市让人惋惜,被大城市虹吸的城市让人无奈,那还有一些既不靠近港口,又不靠近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群,本身又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撑,在城镇化的时代浪潮中,不仅人口最容易流出,还容易被人忽视。

“其实我们这里,连续几年都是人均最高消费的旅游地。”来自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阿伦解释说,“呼伦贝尔除了能源资源,还有旅游资源,其实并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样。只是因为呼伦贝尔太大,一个市顶上江苏加山东两个省的面积,却只拥有一个中小城市的人口,所以才变成现在这样。”

图文无关

数据显示,呼伦贝尔市总面积约25.28万平方公里,占中国版图的1/40。2018年,常住人口253.01万人,仅约绍兴市503.5万常住人口的一半。

2017年阿伦买房的时候,海拉尔区的均价大概在4000-6000元/平方米,现在已涨到6000-8000元/平方米,那时候他刚毕业不久,父母凑了十多万首付就买了,对他来说压力并不算大。

至于外来置业,阿伦想了好一会儿,表示他没见过,基本上都是市内消化。

由于呼伦贝尔市本来就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口趋于往像海拉尔区这样的区域中心迁移,市内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林区和牧区,基础配套有所缺乏,所以呼伦贝尔市的大部分人都集中到了中心城区,用阿伦的话来说就是:啥都没有,待不住。

图文无关

海拉尔区作为呼伦贝尔市政治、经济、文化、医疗、教育、交通、信息、旅游中心,是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2018年海拉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67460元。

阿伦觉得自己并不具有代表性,因为他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并且没有什么上进心的人,虽然也有想过离开现在所在的国企去外面闯荡一番,但最后也只是想想,他觉得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也就习惯了,没什么不好的。

无论是资源枯竭的萍乡、被北京虹吸的高碑店,还是地广人稀的呼伦贝尔,这些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并不具备强力的增长点,在与其他城市对人口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就如同呼伦贝尔市的人会集中到海拉尔区一般,萍乡、高碑店的人也会往更好的城市聚集,从全国角度来说,发展较慢城市中的人口会渐渐朝着大城市倾斜,这是全世界任何地方都难以避免的。

数据显示,全球有6%的大城市自2000年以来就已开始经历人口收缩问题,17%发展中地区的大城市将在2025年前经历人口收缩,60%将出现年轻人数量下降。

我国未来城市化进程将从城市的单打独斗转向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中部核心城市将成重要驱动轴,这种超级都市圈运动使不少中心城市在“收缩”中“升级”。

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在经济转型中扭转其收缩型趋势的城市,如山西大同就通过调结构、推动绿色发展,在经济转型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因此,我们认为,对很多城市来说,积极推动经济转型,顺应城市化新规律,谋划未来城市发展,未来收缩型城市也有可能成为幸福之城。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