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房价预期上涨7.6%,买房真的不能再等了?

匿名 2020-12-04 05:50 阅读 1000+

社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5月23日发布了《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6(2019)》,该报告公布了两组敏感的数据:

1、2018年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增长12.2%,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房均价。该数据是已知的。

2、2019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平均价格上涨7.6%,达9206元/平米,该数字是预测的。

2018年,楼市调控最严之年,但新房均价依然上涨了12.2%,当然这里贡献最多的是大量三四线城市的楼盘。到了2019年,楼市分化继续,不过这次压力来到了一二线城市。蓝皮书预计,部分重点城市房地产上涨压力将大幅超过7.6%的平均水平。

一、地产商是急先锋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重点城市房地产的确面临比较大的上涨压力,地产商的热情已经带动全行业。

今年一季度的楼市小阳春,跟地产商的躁动有很大关系,大家都想趁着低谷收割一波廉价储备,再加上银根宽松预期,整个土地市场非常热。不过从近期的趋势来看,这一波小阳春将被“按下去”。

券商中国的消息,4月份以来,银监会已经发出32张罚单,15家金融机构因违规向房地产输血被罚超千万元。整顿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这阵风还得吹上好一阵子。

上游的土地环节同样如此,苏州被预警后,迅速出台方案,地价直降18.7%。在当前“稳”大于一切的基调下,苏州算是一个大起大落的典型,2018年,苏州土地市场还是比较平静的,流拍的地块宗数不算少,但到了2019年4月份,地价、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价及均价等指标均明显反弹。以二手房为例,4月份苏州二手房成交量近1.2万套,环比上涨99%,同比上涨84.1%。

针对土地市场的调整能够在上游迅速取得效果,但下游的商品房供应短期内无法得到明显改善,当地已经在研究更进一步的措施,力求遏制炒房需求进场。

不过对房企来说,赶在这个时间节点,注定几家欢喜几家愁。

除了苏州,佛山大连南宁这三个城市也同时被预警。据确切消息,被预警的城市已经有来自北京的工作组进驻,房企、二手房中介机构、银行、媒体等都被谈过了。

二、城市助攻不小

事实上,过去的一年多,重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得不错,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3月份的判断:“去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预期发生了积极变化”、“防止房地产大起大落”等。

至少在3月份以前,基调都是防止“大落”的,包括调控迅猛的重点城市和棚改缩水的三四线城市。但到了4月份,楼市瞬息万变,新型城镇化任务公布,二线城市成为人口重点流入地,嗅觉敏锐的房企自然不愿意缺席。

这些重点城市,本身就希望降低落户门槛,吸纳人口,辅之以各种人才购房优惠政策,更有部分城市直接调整购房政策,虽然不多,但从预期的角度来看,有助于加快形成整个市场回暖的预期。这种预期一旦形成,就能在短期内迅速转化成购买力。房地产这种商品是很难在短期内应对购买力的大幅波动的,最终反映在价格上,也是可以预见的。

楼市持续向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障房,比如北京的共有产权房,本来是来解决住房问题的,但在逐步向好的楼市面前,它的缺点被进一步放大,符合资格的购房者也不愿意只买一套“只能用来住”的房子。也正因为如此,5月22日,北京已经明确降低共有产权房的购房门槛。

三、如何遏制涨势?

事实上,去年12.2%的涨幅,主要跟中小城市有关,这些城市涨幅较高,成交量较大,没有什么调控,资金敞开供应。

要遏制楼市涨势,类似苏州限售的方案都不行,采取严苛的限购才能在短期内迅速取得效果,不过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经过多轮调控,各城市限购政策已经基本成型,进一步收紧的空间并不大。

从目前被预警的城市所采取的措施来看,目前收紧调控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改变土拍规则,给房企加压。二是保障供应,土地供应要密切跟踪去化周期,力求住房供需平衡。三是收紧房贷,这一点已经基本确定,比较冒尖的城市,不少分支行已经收到口头或书面通知,很快会反映到购房者身上。而这也注定接下来重点城市的房价仍将保持上涨的状态。

还是那句话,低谷期已过,房地产已经进入新周期,要做的就是“稳”,哪怕是涨。

最后叨叨一句,房地产行业的报告有很多种,地产商、专业研究机构、学院派等,其参考价值是逐渐递减的。不过报告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准不准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公布出来说不定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