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已定,郑州今年将继续大爆发!

匿名 2020-12-02 23:31 阅读 1000+

●●● 1● ● ●

中国的城市竞争已经白热化。

不管是人才、产业、政策,都使出了百般手段。毋庸置疑的是,现在的资源之争赌的就是之后十年二十年的城运,没有人想在华夏复兴的崛起之路上落后掉队。

郑州作为近年才崛起了二线城市,恰好正处在风暴眼中。

近十年来,围绕郑州从不缺流言蜚语。郑州西安之争,郑州武汉之争,郑州济南之争,中部四城郑、武、长、合之争,北方城市之争,等等等等,何其之多!

分开来看,西安从地理地形上,是整个中国西北的出口和军事重镇,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肩负西北复兴的重任,中央赋予国家中心城市和自贸区的双王牌。

武汉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第二城,光谷聚集了最多的高新产业第二总部,九省通衢,郑州有的优势武汉都有,郑州没有的优势武汉也有。

就连之前的江淮小邑合肥,依托中科大和国家级实验室,通过政府直接融资的方式,赌成了全球家电之都、中国IC之都、中国光伏第一城、平板显示器之都,羡煞旁人。

而人们对于郑州的记忆似乎只有大粮仓和铁路,除了天下之中地理位置,郑州似乎并没有太多优势。

但郑州却让自己从中部塌陷一步步进入到了今日的GDP万亿俱乐部。

我们总觉得,这个千年老城日夜盼望复兴,但总是差个最后一个契机。

日前,郑州市委新书记徐立毅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必须跳出郑州、站位全局谋划郑州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可谓高屋建瓴。

根据会议文件,郑州确定了三大战略: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水平扩大开放。

毋庸置疑的是,郑州未来的很多年,需要依靠的就是这三大战略。

●●● 2● ● ●

在国家战略定位上,河南一直都是农业大省,这一点没有质疑。

很多人一定会记得在2019年的两会上,国家核心领导人在看望河南代表团时说的那句话:河南一定要把粮食种好。

这句话传到河南本地,所有人都五味杂陈。城市竞争如火如荼,没有人不希望现代化、产业化,河南更是如此。

改革开放已经40年,但是人们对于这方古老大地的商业认知,依然是只有宇通、思念和三全,以及最近凭借猪肉概念崛起的牧原股份。

不过,国家对于河南的战略定位一定会变。

因为另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就业。

河南人口超过一个亿,而农业人口是多少呢?

对于就业来说,农业能提供的就业数量,远远不能和工业提供的就业数量相比。

2003年中国实施新修订的《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法》,宣布农村人口不再分地。

这在是一个很大胆的举措,也是一个意义深远的举措。如温铁军所言,中国农民工本质上不是无产阶级或者工人阶级,在农村有土地的农民工更属于小有产者家庭剩余劳动力。

农村人口不再分地,直接导致了03年以后的新生代农民群体,将从流动性打工转变为固定性打工。

于是,河南为整个国家的制造业提供了高达2000多万的农民工,占据河南五分之一的人口。

这五分之一河南人,无形中成为全球分工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为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在后来,这些农民工却成为了国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核心社会问题。

到了今天,这些农民工一共迭代了两代人。如今主力是90后二代农民工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证是,定居城市的意愿和需求更加强烈。

他们长时间浸淫于城市,已经无人再愿意回乡。

但是,核心的问题是,河南的新生代农民工很难落到打工的城市,他们大概率只能回乡城市化。

如今这已经渐渐成了国家的重中之重。于是,我们看到了大力推进创业的“返乡创业”政策。

所以,工业化不仅是河南的主观意愿,也是国家对河南的客观要求。

这些就是河南近二十年来发发展的现实基础。

作为省会,郑州的担子很重。

但回溯历史,郑州这座城市一直有个忧伤的历史。

20年前,河南省的城镇化率排在全国倒数后两位,而在当时,整个中国的城镇化率也不过30%,而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在全国水平下,要再减10个百分点。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却破弊衰败,不仅在省内的的首位度极低;就算是放在省会城市群中,也毫不彰显。舆论开始盛行中部塌陷。

没有任何的办法,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侥幸,像浦东新区一样,等着巨大的政策红利砸到郑州头上。郑州完全没有这个机会。

河南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自救!时任省领导指出了破局之路:增强郑州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

这是用城市化去带动郑州经济发展的第一枪。

省里提出,要以推动郑州市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强力开发郑州的新区建设为重点,提升其在全省的首位度。

这里有一个名词需要着重提出来,就是中心城市。

这应该是郑州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到这个名词,只不过,是区域性中心城市。

这不能怨前人眼光狭窄,只能说在当时,郑州真的太弱了。

●●● 3● ● ●

郑州在3600年前,就是商代都城,是华夏大地最早的大都市和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但无人能想到,当时的极致已是顶点,此后一连荒芜了几千年。半个世纪之前,之所以能力压洛阳开封成为省会,凭的是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

因为郑州有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有亚洲最大的客运高铁站,所以被称为中国铁路的心脏。

2007开始,郑州和武汉争夺国家航空港,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项目对河南对郑州的重要性,结果郑州赢了。

2013年3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至此,郑州成了中国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交通枢纽。

我们要懂的是,这个综合枢纽,可不是为了方便河南人出行,方便外出打工。

而是让河南的物流行业、商贸行业、仓储建设、包括未来主流的智能物流服务平台等,在国内的重要性都跃升了很多。

几年后,2016年河南航空港正式列入十三五规划,同年,国家选定郑汴洛自贸区。

一个航空港,一个自贸区,这是中央支持河南的两份大礼。

而最大的礼还在来的路上,2018年,郑州成为国家级中心城市。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在现有的国家中心城市中,只有郑州连副省级城市都不是,只是一个地级市。

在这个国家城镇体系中,有着层次分明的等级:

以金字塔尖的全球城市,带动世界级城市群发展;

以次一级的国家中心城市,深度参与国际竞争;

以国家边境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促进国家均衡发展。

郑州直接实现了两级跳,成为第一批国家中心城市。这是郑州成为省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身份跃升。

在国内,目前有过这种跃升的只有两个地方,一是海南,连自贸区都不是,直接跳到了自贸港;另一个就是郑州,连副省级城市都不是,直接跳到了国家中心城市。

想一想在20年前,郑州的愿望是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谁能想到在今天会始愿不及此如斯!

●●● 4● ● ●

就在从落地航空港到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这近20的时间内,郑州发展成了今天的产业格局。

而这20年的时间,可以分为两个10年。

第一个10年,得益于通过近10年建设,郑东新区吸引了金融业、服务业企业入驻逐渐发力,迅速成为郑州快速发展的支点。

第二个10年,得益于富士康落地郑州航空港,使2011年成为郑州高度发展的起点。

从2010年11月5日开始,富士康深圳园区发生了举世哗然的十三连跳,被迫选择内迁。河南省委抓住机遇,积极引进,最终郑州成功承接产业转移。

引入富士康后,带来了许多相关企业入驻,最终形成产业集群。

富士康带给郑州的,除了30万就业机会,还有对其他著名手机厂商的吸引,如中兴、创维、OPPO、魅族等集聚于郑州航空港区,形成郑州智能手机生产集群,使郑州电子信息工业在规模以及创新能力上都有了质的提升。

全球每七部手机就有一部生产于郑州的新闻,震惊了世人!

2018年郑州实现了人口破千万,GDP破万亿的双破计划。

再回到开篇的那个话题,近10年来,围绕着郑州的郑西之争、郑汉之争,中部城市群之争、北方第二城之争,等等。

这岂非正是郑州实力大幅度提升的最真实的反应。毕竟,弱者连参于话题的机会都没有。

●●● 5● ● ●

郑州发展迅猛,但是短板也有!

比如说富士康将制造基地放在了郑州,但研发基地却放在了武汉。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举动,一只蝴蝶的翅膀之下,就是滔天飓风。

城市竞争如同商场,不是不进则退,是跑的慢了,就等于退。

从2016年开始,深圳最早开启了新一轮的人才和资源争夺战。就在北京、上海全力压缩城建和人口之时,深圳反其道而行,在2016年直接将人才落户的门槛,降至高等教育的最低文凭大专。这是全中国第一个明确抢人的城市,打响了抢人大战的第一枪。

几年后,深圳又加码政策,在2019年以极其优厚的条件,大举抢夺教育和医疗人才。

最近非常流行新基建,人才又何尝不是最重要的新基建,任正非谆谆教导世人,没有人才,没有基础科学,就不可能有新基建。

这个世界上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谁先落地谁就是赢者。

2019年成都、重庆、西安、武汉通过绝妙的城市营销,成为中国四大网红城市。

武汉可以凭借众多高校资源,落地小米第二总部,更重要的是中国芯片复兴重镇,因为这里有长江储存。

贵州凭借地理优势,成为中国大数据中心。

合肥依托于中科大和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成立了许多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已成为最被看到的后起之秀。

如今,郑东新区开发已经接近尾声。富士康也屡传外迁谣言。但是改革开放几十年,郑州依然还是思念、三全,还可以加上一个宇通。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对郑州新书记期望如此之高的原因。

郑州一路走来,最缺的就是最前沿的理念和最先进的发展思路。

我们再来重述一遍那三个战略: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水平扩大开放。

简单来说,其实是三个点:城市化,产业政策和扩大开放。

在看到这个政策那一刻,立即让我想到了几年前人民日报上那个三篇访谈定天下的权威人士。

我认真看过权威人士出道以来几乎所有重要的文章,而在今天,他的经济思想,已经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最重要的参考。

而他的经济思想,总结起来正好也是三大战略:城市化,产业政策和开放倒闭改革。

在这三者中,他最看重的是城市化。很早之前他就已经意识到:

未来20年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力量只有两个,中国的城市化和发达国家高技术的扩张。(《中国城市化的全球地位和均衡模式》)

他的城市化思想总结起来也是三句话:1、城市化是解决中国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2、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源泉;3、城市化是引导升级经济结构的正确选择。

这几乎就是河南问题的最切实的解题思路。

权威人士说,以城市化为主要线索和依据,在逐步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引导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国际化,是比较正确的选择。(刘鹤:《中国与世界经济应对长期衰退风险》)

郑州新书记说: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平台,实施好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不仅是一个建设问题,更是一个发展问题,是实施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2020年3月26日,《郑州全市高品质城市建设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

仔细对比,你会发现这两个思路,几乎如出一辙。

毋庸置疑,郑州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先进前卫,而且切合现实。

最重要的是,它是郑州崛起最有可能的突破点。

郑州看得见的改变接踵而至:

阿里高调落地,海康威视落地;(产业政策)

破除产业勾地政策,废除北龙湖北岸旧版规划,制定北龙湖北岸中原科技城方案;(产业政策)

制定核心城市32个核心板块打造方案,确定组团式发展方案;(城市化)

就在3月28日,郑州市委宣传部发布了郑州启动重大改革的消息。改革共分为10大领域:包含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改革等;以及43分项:包含营商环境、国企改革、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大都市圈等等。(开放倒逼改革)

…………

这一系列的动作,有纠正,有创新,让整个城市都非常兴奋。

它满足了郑州对于未来的想象,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期望。

曾经我们羡慕南方的苏杭,但今天,我们一直羡慕的杭州模式的执政策略,已经逐渐开始落地了。郑州要成为的,不是似南方,应是南方本身。

这是深藏在郑州心底的志向,眼下的千年古都,正在步入最好的时刻。

祝福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方热土,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