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到深圳来抢房”系误读,限外令根本没有取消

匿名 2020-12-02 15:36 阅读 1000+

周末一则“大波香港人要到深圳来抢房”的传言,在深圳人朋友圈不断发酵流传。

经查证,这其实是夸大事实的误读!

上周末,一则关于“香港人将无障碍杀入深圳,成为主力买房”的重大新闻,在网站及朋友圈中不断刷屏。

该文章称一大波香港购买力即将杀入,毫无疑问地会影响深圳的房地产市场。

周末期间,不少二手房中介在朋友圈中沸腾了,声称“限外令取消,香港户籍等同于深圳户籍”,“在深圳不用注册公司,即可以个人名义在深圳买公寓、写字楼、商铺”,“香港人购房热情有目共睹,即将迎接强有力的竞争”。

事实上果真如此吗?中房君通过查阅新闻得知,该文章的背景出自10月30日晚间,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广东省省长马兴瑞签署落实《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重点工作》

重点工作指出,粤港两地围绕8大方面57项具体措施开展合作,旨在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其中,在第六部分:共建优质生活圈,第46条提到,优化落实便利香港居民在粤购房政策。进一步简化香港居民购房流程,完善香港居民购房贷款政策,推动落实与广东本地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对此,中国房地产网深圳专程采访并整理多位专家观点,就该《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提到的香港居民在粤购房政策措施,对深圳以及广东省楼市走势有何影响进行研讨,以供读者需求参考。

01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宋丁

该框架协议的签署,对香港居民来广东省特别是临近的深圳市购房,有利于增加便利性,消除障碍。

但如果说是“香港人要到深圳来抢房”,则是过分解读。

第一,香港居民到深圳买房,不意味着没有任何购房限制,还是有一定的购房门槛。

第二,长期多年以来,出于深港生活行为的习惯与文化的差异,香港居民北上买房一直是少数、小众群体的行为,并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第三,目前深圳房价高企,以目前香港普通人的收入水平,到深圳买房同样负担不起。

综上所述,相关政策出台引发部分香港居民北上购房,但如果解读来“香港居民如潮水一般,涌入深圳购房”这一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

01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

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从香港居民到内地购房来说,提倡同等的国民待遇,该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鼓励香港居民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创业、居住。

事实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2019年曾经发布过类似政策,即大湾区其他城市对香港居民的购房行为是放开的。

香港居民在本市没有住房的前提条件下,以自用自主为目的,提供工作证明、回乡证,无需提供缴纳社保证明,可以在大湾区各城市购买一套住宅。

事实上,过去深圳楼市,港籍人士购房的比例大概占2%-3%,最多不超过3%,且始终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变化。

再加上香港,从去年开始经济不景气,老百姓的收入也受到比较明确的影响,在深圳抢房,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03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同致行(中国)董事长王波:

关于香港居民到粤港大湾区买房的问题是由广东省里面统一制定,符合粤港深度融合的思路的,这是件好事儿。

事实上,香港居民只要有回乡证,之前也是可以在深圳买房的,但这次稍微放宽了一些。

但这并不意味着香港居民“大举进攻”深圳来买房,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方面,从政府层面来说,对于拥有深圳户籍的人,深圳市政府还没有解决住房问题,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的待遇,香港人是不可能拥有的。

此外,深圳目前房价过高,深圳市政府本身对于房价的压力比较大,目前仍然严格限制购房资格,才能保证房价平稳。在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指导思想下,深圳不会将购房资格放款。

第二方面,从市场层面来说,香港人到深圳买房,无非是两个目的。

其一,对于有钱人来说,就是投资。目前深圳房价比较高,且政府严格限价,税费相对较高,买得起深圳房产的人不会有太多。不会像上个世纪90年代时期,香港居民来投资单价几千元的房产,目前投资获利大打折扣。

其二,为表达粤港深度融合的态度,给香港居民提供“认祖归宗”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香港居民在原祖籍广东省中山市、惠州市等地方购房。

04美联物业深莞惠董事总经理 江少杰:

事实上,香港居民在大湾区9个城市,购买一套住房是没有问题的,本次政策只是在购房过程及程序上增加部分便利性。

而对于此前出台的“限外令”,本次框架协议仍然没有放开,即香港居民(港澳台居民其实都划归为同一类人),对于公寓、写字楼、商铺、厂房等物业类型,仍然不能以个人或家庭名义购买,而只能以注册公司的形式来购买。

05深圳中原地产董事总经理:郑叔伦

2019年11月,香港居民获豁免所需的在大湾区本地居住、学习或工作年限证明,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及社保条件,使香港居民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但深圳作为限购城市,一直未出台港人购房相关细则,仅前海地区发布了12项惠港澳居民政策。目前,港人在深圳买房部分条件仍受《关于规范境外机构和境外个人购买商品房的通知(深国房〔2007〕254号)》的约束。

例如港人在深圳购买公寓产品,必须以注册公司名义;贷款仅能从内地银行贷款等。也就是说,开放“限外令”的愿望在深圳落空。

而在这政策影响下,香港来大湾区的购房人群不断庞大,多在珠海惠州中山等地,2020年疫情下,他们更是成为大湾区购房的主力军。据中原反映,中山客户占比中,香港客户比例已超过深圳客户比例,足见其购买力之强。

这次再提,“同等待遇”将进一步完善落实,即买房时香港户口=深圳户口,未来,香港人在深圳的购房细则会逐步出台,预计“限外令”取消将不可逆转,香港居民将在深圳得到其他大湾区同等购房条件。

在住宅方面,香港居民或者更优于深圳户口,因为没有三年社保限制,这必将带到深圳住宅市场的成交,特别是二手房市场,但由于深圳户型相对香港大、总价相对高,所以更有利于小户型、公寓的成交。

而对于商办市场,一旦“限外令”取消,深圳商办地产将迎来春天。香港客户在深圳商办市场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限外令”之前,有两个“50%”对中原工商铺影响巨大。

第一个“50%”是指超过50%的境外客户选择在中原成交;第二个“50%”是指中原工商铺(特别是商铺部)成交比例中,香港客户一度超过50%。

“限外令”后,深圳商办市场自2011年以来一直较为低迷,缺乏香港客户投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如果“限外令”取消,香港客户即将开始不用注册公司,可以个人名义买商办物业,如公寓、写字楼、商铺,届时香港客户将大量涌入。

一方面,香港客户对于投资商办物业向来情有独钟,“收租”观念强,深圳商办物业回报率普遍达到4%-5%,而住宅一半水平都达不到。

另一方面,对于在深圳投资住宅的成本,已经是香港中产居民都较难以承受的压力,中山、惠州等其他大湾区地区将承接更多住宅需要,而深圳商办物业中小面积、中低总价的众多,更符合他们的投资需求。(文章来源公号:中国房地产报深圳)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