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央行说“居民户均1.5套房,资产300万”

匿名 2020-12-02 08:59 阅读 2000+

这几天有两组新闻非常有意思:

1:央行公布的一组数据刷屏:(这组数据已经源头撤销)

近日,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发布《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该调查于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3万余户城镇居民家庭开展了资产负债情况调查。

第一,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资产分布分化明显;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住房拥有率达到96.0%;金融资产占比较低,仅为20.4%,居民家庭更偏好无风险金融资产。

第二,城镇居民家庭负债参与率高,为56.5%,负债集中化现象明显,负债最高20%家庭承担总样本家庭债务的61.4%;家庭负债结构相对单一,负债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房贷是家庭负债的主要构成,占家庭总负债的75.9%。

第三,城镇居民家庭净资产均值为289.0万元,分化程度高于资产的分化程度。与美国相比,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财富分布相对均衡(美国净资产最高1%家庭的净资产占全部家庭净资产的比重为38.6%,我国为17.1%)。

2:4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全国房屋网签备案业务数据标准的通知,要求优化升级房屋网签备案信息系统,推动房屋网签备案数据共享共用。要确保房屋网签备案服务不停止,数据采集不中断,并在数据共享应用时做好保密和脱敏处理。同时,积极拓展互联网移动端房屋网签备案业务,逐步实现“互联网大厅”模式,提高政务服务质量。

按照上面的两则新闻,其实很多研究机构就开始发挥了:

1:中国人不缺房子了?

因为中国很少有官方公布的房屋平均套数数据,所以央行这个数据一公布,市场沸腾了,因为按照这个数据,基本房地产已经到头了,户均1.5万以上的房子代表了什么?

对于中国这一代80后逐渐为主(30-40岁)的城镇居民来说,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也就是说,而户的统计口径是指父母及未成年子女。

也就是说,按照央行的数据,大部分城镇家庭的人均1.5万,意味着很大比例的70-80后真正拥有了4-5套房了(小夫妻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房产严格来说,也属于家族资产)

2:为什么央行的调查报告源头被删除了?

这篇发布在中国金融杂志的调查,已经在源头被删除了,所以这份报告的真相到底如何?是数据有问题?还是数据不合时宜?

3:看看调查样本:调查对象为县级以上城镇居民家庭,不包括农村居民家庭

4:数据采样不科学

找到之前这次调查的采样数据看:本次调查采用匿名形式,受访者不必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电话等个人信息,且调查将在较为独立的空间中进行,与不参加调查的人群隔离。调查数据将直接传至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系统后台,并存放在省级政府的信息中心,安全等级达到安保三级(最高级),完全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调查数据仅限央行制定政策参考使用,不针对个人信息开展研究,不对外披露数据。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居民部门资产负债状况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社会发展。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向社会公布了全市23个调查网点的具体情况,居民朋友可以就近选择离家较近的网点参加调查,完成调查的受访者还将获得调查纪念品。

调查太随意,这种数据报告完全不能代表市场真实情况!

6:简单的总结一下

央行根本不用调查,央行的系统中应该有所有房贷客户的真实资料,只要叠加已经公布全面落地的不动产登记联网数据,就可以清晰清楚计算出,中国房产的购房者按揭情况。

央行可以公布的数据非常多,比如每个月的房贷具体数据,包括利率的变化,但这些数据目前看,市场上全部都是融360等机构的假数据。

央行第一次的居民户资产统计数据,匿名统计,完全没有核实,而且数据背离市场,按照家庭1.5套计算,城镇居民叠加父母家庭房产以及严重过剩。

央行的这组调查数据,完全是误导市场,误导调控。毫无任何意义。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