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原来这么彪悍

匿名 2020-12-01 11:13 阅读 1000+

疫情席卷全国,靠什么来抗击疫情?

粤港澳大湾区告诉你:靠科技!

以科技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粤港澳大湾区雄厚的科创科研实力和制造业基础,在这波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为抗疫提供了科技的力量。

全国首个测温巡逻机器人就诞生在广州黄埔,让全国人民见识到,广州的科研也并不逊色。

这款由高新兴机器人公司研发的5G红外热成像测温巡逻机器人,可一次性测量10个人的体温,温度误差在0.5摄氏度,可以在红外线5米以内快速测量体温。

随着各地大规模复工潮,高密度的人流让排查人员面临巨大压力,难以快速高效地进行体温异常和疑似患者筛查。

而这款机器人不仅提高了检测和巡逻效率,可以借助移动式红外测温筛查、循环播报提醒等功能,实现远程可视化指挥。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当前疫情下,可以有效避免人与人的接触。

深圳的云天励飞,也推出“口罩佩戴检测”和“AI人体测温”两大疫情防控功能模块产品,驰援防疫前线。目前已经在深圳、杭州、成都、东莞、济南、贵阳等城市的大型商超、园区、社区、楼宇完成部署。

经过对近一周的使用,云天励飞口罩佩戴检测的准确率超过了98.6%,属业界领先水平。AI人体测温系统结合领先的AI算法与热成像测温技术,体温检测精度最高可达±0.3℃。全程无需人工参与,真正实现了7*24小时持续无感测温。

广州极飞科技利用了自己研发生产的R80无人车和无人机空地联合作业,进行全面立体无死角的防疫消杀。

相比传统的人工,无人车和无人机消毒效率高,对于一些人力难以完成的大范围消毒,用无人机和无人车相结合的方式,从地面、空中喷洒可以很迅速地完成防控消杀。而且,无人化的消毒方式,还可以避免人力消毒的感染风险。

位于广州科学城的信息技术代表企业海格通信,研发了海格北斗智慧防疫定位服务系统,不仅可以实时查看人员位置信息,还可以通过海格通信防疫定位手环“SOS”一键报警。

手环提供车辆、人员的精准定位、轨迹跟踪,掌握监控人员的实时情况。一旦发生越界,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并自动向防疫管理人员手机发送短信,协助防疫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异常,并与相关人员通信,避免隔离人员进入高风险防疫场所。

广州还推出了5G+AI送餐机器人目前已在广州市内部分隔离酒店投入运营。该机器人代替人工,为隔离人群提供全自主“免接触式”餐饮、日用品、药品等必需品的服务,只要输入房间号,就能将物品精准送达,不需要任何人操作。有效降低人员接触频次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有效减少一次性防护物资消耗。

在新冠肺炎上也有多项相关科研成果在全国得到应用。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研发的院内制剂“肺炎1号方”,截止到2月17日17时,治疗确诊病人221例,服药超过6天的病人(121例患者)中已有62人治愈出院。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总体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4%。

服药6天后,约84%体温异常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约71%咳嗽症状患者、69%咽痛症状患者、79%乏力症状患者、64%纳差症状患者相应症状好转,约74%患者的胸部CT好转。

研发出来的药,第一时间就支援重灾区。第一批生产的8万袋中,直接向湖北省人民医院等10家湖北省医院和1家浙江省医院捐赠2万余袋。

而深圳华大基因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是首批正式获准上市的抗击冠状病毒疫情的检测产品之一。目前,广东省有7个检测试剂产品已进入国家药监局第二批应急审批通道,其中包括5个30分钟以内快速检测试剂产品,一旦获批,就可以立即量产并投入临床应用。

广东在病毒研究上也作出巨大贡献。

1月27日,广东的科研工作者就确诊患者的肺泡灌血液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株,2月1日在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病毒核酸阳性。

2月11日,钟南山院士团队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活的新型冠状病毒。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

腺病毒载体疫苗方面,2月15日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候选疫苗株,预计将于2月28日前开展动物实验。

mRNA疫苗方面,2月4日在细胞水平证实蛋白表达成功,动物实验证实mR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抗体,目前正在进行中和实验评价中和抗体情况。

重组蛋白疫苗方面, 2月5日完成了携带S蛋白基因的穿梭载体。

科研科创的厚积薄发

大湾区在抗疫战中杰出的表现,离不开它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雄厚的科研科创实力。

广东是全国的制造业重心,华为、富士康、广汽、美的、格力、比亚迪、TCL、中兴等一大批龙头制造业企业扎根于广东。尤其是在通信、智能手机、家电这三大行业中,广东省几乎占据了全国约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而拥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等制造业大市的大湾区,则是广东制造业的重心。

大湾区抗击疫情的科技硬实力,是广东不断投入科技创新的厚积薄发。

2019年,广东对量子通讯、芯片、5G、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九个重点领域重点布局,投入研发超2800亿元,占GDP比重超2.8%,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占全省财政收入的22.1%,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

实际上从2016年起,广东就一直是全国最舍得在科研上“烧钱”的省份。仅一个华为在研发上投入的费用,2018 年就高达 1015 亿元,超过25 个省份。

作为制造业大省,2019年广东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3%和32%。

2019年,广东有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5万家。2018年全国各省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广东省占据第一位。

广东的高新技术企业又大部分集中在大湾区内。粤港澳大湾区有超过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万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疫情之下,广东省也在不遗余力地支持科技企业。

2月14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发布《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强化科技攻关实施科技惠企行动支撑疫情防控的若干措施》。从五方面提出17条措施,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支持科技企业渡过难关。

如提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公司的支持比例,珠三角地区由30%提高到 40%;支持全省高新区、国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大学科技园、农业科技园对在孵科技企业免收一个月租金,减半收取二个月租金。

同样在2月14日,广州市科技局印发《关于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疫情渡难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大手笔支持科研攻关、大幅度降费减负等举措,也在帮助科技企业渡难关、稳发展。

科研创新已经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要不断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必须围绕科研创新这个核心。

相比东京、纽约、旧金山这世界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过去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差距是最大的。

粤港澳大湾区要瞄准世界第四大湾区,大湾区的科创水平必须站上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前沿,才能抢占创新先机,开拓产业新赛道,从而实现弯道超车,追赶上三大湾区。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抗疫战争中,大湾区已经充分展示了它的科研科创风采。相信粤港澳大湾区离成为一个综合性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已经不远了。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