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年地产怎么干?孙宏斌、吴亚军、祝九胜说得很清楚了!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0-09-01 17:58 阅读 1000+

郁亮曾多次表示,万科是一个“农民”,万科不预测天气……天气跟农民没有关系,农民只需要好好种地;资本家需要看“天气”,因为它影响收成。

天气当然没办法精准预测,因为天气是政策,是周期。但很多人很多企业,还是希望能预测个大概,否则方向错了,怎么努力都很难走到正确的地方。

此外,大家也希望向“优秀的农民”学习“种地的技术”。

平时,多数地产大佬还是比较低调的,他们对行业的预判是什么,未来打算怎么干,一般人并不容易知道。中报业绩和年度业绩发布会,是个难得获取众多大佬想法的机会。

最近,众多房企已经发布半年报,并召开了业绩发布会。大佬们有哪些观点,是需要值得特别注意的?明源君梳理了碧桂园总裁莫斌、融创董事长孙宏斌、龙湖董事长吴亚军等大佬的观点,涉及行业大势、投资拿地、发展模式等,值得关注。

关于拿地

今年下半年是拿地的好时机

作为房企的命脉所在,土储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今年早些时候,明源君跟多位百强房企老总交流,他们均表示:目前,公司最关心的就两件事,一件是销售,另一件就是投资拿地。

过去半年多以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多个热点城市的土地市场就迅速升温。让不少房企措手不及,继而不得不先后加入抢地大战。

过去几年,融创大肆买买买,一度被业内称之为“孙宏斌轮”。不过,今年上半年融创却显得十分低调。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新增土地储备约1730万平方米,新增货值约2330亿元,同比下降64%!在上半年企业拿地金额榜单中,融创以345亿元位列13名(来自克而瑞),只有恒大的一半。

对此,在2020年半年报业绩会上,孙宏斌表示,“现在是土地市场风险最大的时候,开发商手中有钱,老百姓手中没钱,土地拍的贵,房价压力挺大的。很多公司在上半年买了很多贵的地,上半年不是很好的拿地机会,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机会好一点。”

优秀的企业都是类似的,龙湖CEO邵明晓在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龙湖不会为了追规模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在短期内高点拿地,我们今年一二月份拿的项目比较多,到了3月初土地市场热起来以后,就比较节制了,上半年我们在长三角基本上没投什么项目,当时是最热的一个区域。但到了六七月份,我们又选择在一些城市出手,比如,最近我们在合肥就拿到了一些项目。

邵明晓进一步表示,往后看,未来几个月应该会是拿地的一个好的时间,因为一般到了四季度,会推一些好地出来。但还是那句话,我们会按照我们的节奏、在我们预定的城市里面,拿我们希望得到的价格。另外,整个拿地的规则还是量入为出,会控制我们整体全年的负债率在50%—60%之间。

收并购依然是低价获取优质土地的利器。比如,上半年,禹洲以收并购方式获取了多个优质项目,其中收购长江实业成都南城都汇资产包,用不到15亿元的价格带回来接近230亿元的货值,且今年就能有销售贡献。资产包地段和市场需求非常火热,这也显示禹洲收并购极具眼光。

在旭辉控股2020年的新增土储中,有9个是通过多元化手段零溢价获取,占新获取土储权益建面的近4成。这些项目的平均销投比达到了3.3倍,为利润提供了保障。旭辉控股CEO林峰表示,下半年,会优先保证多元化拿地项目落地,包括依靠商业、教育、旧改方式拿地。

城市布局上,大部分房企偏好一二线。比如,截至业绩发布日,禹洲新增的15幅优质地块全部位于一二线核心城市,货值接近700亿元;龙湖现在的土储,从货值上来看,一二线的占到了81%,卫星城占到了9%,只有10%不到在强三线;上半年,旭辉新增货值约838亿元,91%新增可售货值位于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三四线就没有机会。程光煜重申了碧桂园的布局,表示公司始终坚持在1-6线城市均衡布局,实际投资和经营成果也验证了这样的安排。

中报显示,其进驻的三四线城市中,85%的城市处于库存短缺或合理状态。碧桂园三四线城市的项目获取18个月后的投资转化率为1.28,相比行业一二线城市对应的0.73左右的指标,依然存在不小的优势。当然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程光煜坦言,会仔细研究供求关系,是否匹配公司的投资标准。

关于大势

平稳发展是对实力房企的最大利好

根据8月28日住建部官网消息,8月26日,住建部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会商会,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次会议罕见提出“统一认识”、“政治站位”,而参会的6个城市(沈阳长春、成都、银川、唐山、常州),多为楼市热门城市。

考虑到这已不是住建部今年第一次“点名”城市参会; 加之此前的“三条红线”确认等一系列动作。不难预见,未来,小热约谈,大热调控,冒头就打,将成为楼市新常态。

对此,孙宏斌在业绩会上表示,“去年就一直在说,调控就是限价、限制资金流入行业,限制总量,调控会持续很长时间,(未来)房价不可能会暴涨的……地价那么贵,房价再狂涨的话,这个是不对的。”

当然,这并非对所有房企都利空,事实上,对实力强的房企来说,这反而是个机会。此前孙宏斌就不止一次说过,中国楼市正处于“钻石时代”。

碧桂园总裁莫斌就在业绩会上表示,平稳健康发展的市场对碧桂园是最大的利好,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所有房地产的价格上升都趋于平缓,这种情况下,谁的竞争力更强(今年初碧桂园集团核心管理层提出“一率五力”,即在合法合规、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做好高效率、成本力、产品力、营销力、服务力和科技),谁的利润空间就会更大。碧桂园在做一到六线城市均衡布局时,本身就积蓄了相当的力量,现在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碧桂园集团常务副总裁程光煜透露,3月份开始,碧桂园的销售就略好于去年同期,前7月累计接近去年同期的水平,公司有信心在8月份超过去年同期。

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出席业绩发布会时表示:“有信心超额完成全年2300亿销售目标。”

龙湖CEO邵明晓也充满信心。今年前7月,龙湖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320.8亿元,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51%,其表示,公司全年的可售货源达到4100亿,今年有信心完成2600亿的销售目标,而且销售目标不变。

如果按照全年550亿元销售目标计算,绿地香港前6月业绩完成率为24%,绿地香港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陈军仍然表示,目前没有调整年度经营目标的计划。其坦言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非常大,二季度经营业务的增长非常明显,但在房住不炒的情况下,三季度和四季度将会保持比较好的房地产发展势头。

关于负债

降是主流,未来再没有侥幸

去杠杆,早已有之。因此,像恒大早在几年前,就把永续债提前还了。不过,宽松的窗口期也不时出现,所以部分房企依然心存侥幸。

未来,侥幸将不复存在。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央行召开会议,与各房企代表讨论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传言中的“三道红线”成真。参会的12家房企,今年9月底前就要提交降负债方案。

因此,接下来降低负债成为各房企的共识。

在回应住建部、央行收紧房地产融资的问题时,首席财务官及副总裁伍碧君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政策释放的信号对碧桂园而言是安全的,不会对碧桂园带来太大的影响,因为政策的出台都是为了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而碧桂园目前的财务指标也处于良好的状态。

中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碧桂园总借贷是3420.4亿元,同比下降7.5%,净借贷比率是58.1%,现金短债比是1.9倍,资产负债率在2019年年底为83%,目前则是81.6%。

伍碧君称,碧桂园的资产负债率还会进一步下降,因为公司拥有比较好的土地储备,足以实现在降低负债的前提下保持比较好的规模,各财务指标也会越来越良性。

早在去年就已经对此大刀阔斧调整的中梁,也预期短债比会继续进一步下降。中梁控股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游思嘉表示,未来中梁会透过三个方向改善债务结构,包括继续降低成本、改善对于境内非银渠道的依赖度,同时也将着力改善现金短债比,未来希望将负债水平维持在70%-80%的水平。

融创从2019年开始一直在稳定整体负债增加净资产,降低杠杆;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调整资产结构土储结构,但依然踩中红线。根据亿翰智库的数据,一旦新规实施,融创的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增加。

对此,融创行政总裁汪孟德在投资人会议上表示,“加快推进杠杆率的降低,在未来三年的安排中作为重要的一个措施,将会落实在三年规划里。”在具体的指标上,年底时要将净负债率降至120%,进而在2021年降至100%以下。

世茂集团期内净负债率有序下降,持续维持在60%以下,未来五到十年继续维持,具体措施是通过分拆上市做到逐年下降。

恒大的降债措施,也包括分拆优质资产上市,比如恒大物业已成功引入中信、红杉资本、云锋基金、腾讯等顶级战略投资者入股235亿港元,除此之外,还有继续加大销售及销售回款、严控土地储备规模。夏海钧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恒大将继续以最大决心、最大力度降负债。

当然,对于负债率较低的房企来说,这反而是个机会。比如,万科执行副总裁、财务负责人韩慧华就表示,今年中期,万科净负债率在27%,比去年又有下降……手上有现金,对于未来去捕捉业务发展的机会是非常有利。

龙湖董事长吴亚军更是在业绩会上直言,新政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对龙湖过去坚持财务自律的报偿。

为啥这么说?因为按照新规,财务表现优良者,未来融资的空间更大。绿地香港董事会秘书雷雨就在业绩会上宣布,未来绿地香港会适度增加负债。因为绿地香港的负债水平在行业中处于低位,三项指标均未踩线。

关于模式

TOD模式将成为房企竞争的主战场

8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凡在演讲中表示,近期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了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到2025年……大湾区主要城市之间都是一小时通达,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房地产开发的模式实际上就是TOD的模式,这就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通模式,将会引领未来一段时间。

一石激起千层浪。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凡在演讲PPT

说到TOD,就不得不提日本,因为日本是将TOD规划做到了极致的国家,是众多国家效仿的对象。

资料显示,仅东京23区就有轨道线路42条、2246公里,日均客流1600万人次以上,轨道交通沿线的TOD项目随处可见,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未来,我国几大城市群,都会是类似的状态。TOD模式将成为房企在高能级城市角逐的战场。

业绩会上,祝九胜透露,TOD是万科在这几年的投资重点,是跟城市更新改造并行的两个重点之一。

其表示:对于开发商来说,TOD过往是加分题,今天变成一道必答题,城市的发展方向是跟人口的流动、交通密切相关的,我们正是基于这个认识,从2010年开始在TOD方面不断的加强投入,在这个方面建立自己的能力,也提升运营的效果。

对于TOD模式,龙湖也已经做了很多的能力准备。邵明晓表示,中国大概有44个获批修建地铁的城市,龙湖已经关注了接近30个,已经进入了大概20个左右。

TOD项目需要哪些能力?祝九胜认为有5种,包括对城市的理解,围绕客户的需求,多业态的运营能力等。以多业态的运营能力为例,祝九胜指出,万科从最早的简单做住宅到商业,到产业办公,到公寓,到酒店,都有相应的能力,能够把这些能力集合在一个TOD项目中。

据祝九胜介绍,对TOD项目,万科从2010年开始,从单一的站点住宅项目,到今天各种形态、各种业态的TOD项目,累计获取49个TOD项目,涉及到建筑面积是1803万,累计总投入2400亿,每个项目维持在40-50亿的投资和建面,大概70%-80%是居住属性,还有20%左右是要自持,自持当中2/3是综合商业。

这也体现了多元化的重要性,邵明晓就坦言,TOD项目对能力要求很高,但这种高度复合业态的项目相对来讲有合理的地价,对龙湖来讲还可以将C1、C2,甚至还有C3、C4的主航道业务完全组合在一起,这也是龙湖一个相对的比较优势所在。

这也是城市运营的一种形态。(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凌峰)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