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区:从农场到科学城的蜕变

中国新闻网 2020-08-30 09:29 阅读 2000+

图为俯瞰光明科学城一角。 陈文 摄

(特区40年)深圳光明区:从农场到科学城的蜕变

位于深圳西北部的始建于1958年深圳光明华侨农场(又名光明华侨畜牧场),是深圳市辖区唯一的华侨农场,也是深圳市安置归难侨最集中的地区,鼎鼎大名的“光明三宝”—光明乳鸽、甜玉米和晨光牛奶,就产自这里。

鼎盛时期,光明华侨农场有20多家国有企业、18家“三资”企业、40多家来料加工厂,拥有全国最大的鲜奶出口基地、亚洲最大的乳鸽厂。虽然如此,与深圳其他区域高速发展相比,这里曾被戏称为深圳的“西伯利亚”。

然而,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激活了这片土地。2007年,由宝安区的公明和光明两个办事处组成的光明新区成立,这是深圳首个功能区;2018年,光明新区成为行政区—光明区。此后,光明区的发展一发不可收,从2001年低保户占深圳四分之三,到如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破千亿元,绿色生态、科技创新成果遍地。2020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实施。曾经的农场上面,正在兴起一座世界一流的科学城。

图为建设中的科学城。 陈文 摄

今年8月24日,位于光明区光侨路以东、公常路以北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启用;正在加速建设的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现场,塔吊、起重机正有序作业,建设工人来回穿梭……

科学城空间规划的发布加快了光明区建设步伐。光明区发改局负责人介绍,核心区今年的建设项目已有6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了1400亿元。

据介绍,光明科学城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启动区土建工程用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项目主要包括脑解析与脑模拟大科学装置平台、合成生物大科学装置平台,建设内容为大科学实验装置及操作平台,以及科研办公、会议等相关配套设施。五栋大楼有望今年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此外,光明结合地理空间格局特点,正在构筑“一廊(龙大科技创新发展走廊)、三区(科技创新区、成果转化区、产业发展区)、五集群(原始创新集群、科技服务集群、智能产业集群、生命科学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总体产业空间。

目前,光明区打造首个深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引进了网络数字音频处理设备与芯片、蜂图室内定位大数据地图平台等14个港澳台项目,涉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深圳湾实验室已正式迁入位于光明区高科国际创新中心的过渡场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落户光明;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光明科学城大数据中心等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正加紧完善项目方案……(完)

当世界经济面临修复,当未来依然存在不确定,或是危机、或是机遇,一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引正当时。

风财讯对话顶层智慧,22场云端对话,10城落地论坛,9月1日-9月6日,与您相约!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