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40年,深圳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子木聊房 2020-08-28 11:06 阅读 1000+


8月26日,是深圳的第40个生日。

但有意思的是,市场上的媒体,几乎清一色在关注: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国家是否会派发政策红利,深圳以及周边地域的房价是否继续高涨。

而很少有人关注这个城市在40年的沧桑岁月中,如何一步一步从渔村成长为国际大都市。

其实城市和人是一样的,虽然在时间格局上有所差距,但在气质、性格、态度上总有些相似。在历史穿梭中,城市的启示,这对于个人发展,财富机遇都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今天借助这个档口,聊一聊子木眼中的深圳。

1

出世

1979年,中国大陆刚从混沌中走出,完全和世界脱轨,市场经济百废待兴。

这时候,香港还未回归,但依靠着独特的地域优势,成为国际级金融中心,同时享受国际化贸易利好,与台湾、新加坡、韩国合体为亚洲四小龙。

那时候,能坐在维多利亚港口海面上游弋的游轮上,夜观高楼与浩瀚星辰,是无数内地人一辈子的梦想。

邓老为了让中国经济有突破口,便在中国南海口,紧邻香港片区化了一个圈,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客。

深圳没有历史,没有文化根基,除了荒芜的地皮就是几个不成样的港口,连经济特区也是凭空造出的概念。那时候深圳的GDP只有1.96亿元,还不足同期香港的0.2%(香港1979年GDP约1117亿元人民币)。

邓老对深圳的期望只有一个,把香港好的模式都学过来,资源引过来,充分实践加工,然后传入内地。

深圳做的第一个事儿就是建工厂,把香港不要的落后产业都承接过来,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遍地都是低端制造业加工厂,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虽说产业较为低端,但是对于当时的内地市场来说,足以吸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前来淘金。尤其在邓老南巡后,肯定了深圳价值,全国掀起下海潮,涌入不计其数的全国年轻劳动力。

就这样,低端制造业遇到强大的人口劳动力,碰出火花,打稳了深圳的经济基础。

2

蜕变

深圳通过努力,快速成为内地制造业产业龙头。

同时最早施行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劳动合同用工制度,让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更愿意呆在这里。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在深圳,可以通过双手去赚钱,而且能者多得。

公平、包容、博爱的环境,是深圳创造奇迹的根基。

当然深圳经济虽然有所起色,但人均收入和香港还有极大的差距。90年代香港的人均工资已经达到好几千块,好一点甚至可以上万,而深圳人均收入只有300~500元。

巨大的收入差,让很多港人拥有不可一世的优越性,一批往来香港与内地的香港商人、白领人士以及货柜车司机,开始在深圳等地包养“二奶”。

随着“风流军团”的扩大,一些位于罗湖的花园住宅,如怡×花园、庐×花园等楼盘,因“二奶”相对集中而闻名,甚至还出现很多二奶村。

深圳知道,如果想要走出自己的路,就不能总吃香港剩下的东西。所以在90年代早期,就确立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方针,连续颁布了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法规。

像华为,中兴,创维,科健等高新科技企业迅速崛起,1997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472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34.6%。

2000年的时候,深圳有一个地标性的建筑:上海宾馆。这个地方也是当时深圳东西发展的分水岭。

往东是繁华之地,有靠着香港发展起来的东门、罗湖。

往西,就是一片蛮荒之地,没什么高楼大厦,更没有商业区。除了华侨城稍微繁华一些,再往西的南山科技园,没有几家企业和写字楼,根本没有人能看上这片地方。

然而深圳却决定在此地,彻底推动2.0科技创新战略。那时候很多人都无法想象,20年后的南山区竟然可以比肩美国硅谷。

这时候,深圳GDP达到了香港的15.29%,然而香港依旧不把深圳放在眼里,被亚洲四小龙的荣耀包裹,四大家族垄断市场经济,抛弃一切产业,继续炒地皮。

3

崛起

2008年,在美国金融危机的打击下,香港被连带,陷入经济沼泽。大批量的港商抛售深圳资产,回撤香港,一度还引发了深圳楼市踩踏危机。

然而正是通过2008年的洗礼,深圳的高科技产业被定义为主要产业,扛起经济发展大旗。这一年,深圳GDP已经达到香港的一半。

从2008年开始,深圳加码出台多项人才引进鼓励政策,南山区的500强企业和丰厚薪资让深圳声音传遍各大高校。

10年时间,全国无数人才涌入深圳,碰撞思维,高效协作,南山区带领着全深圳创造了一个个商业奇迹。

2018年,深圳迎来历史重大里程碑,GDP达到2.42万亿人民币,而香港市是2.85万亿港元。

一河之隔的香港和深圳最新的GDP成绩单,彻底让港媒炸锅。

因为据香港统计处官网提供的兑换率,2018年人民币兑港币平均汇率为1.1855,简单计算,2018年,香港GDP折合人民币约为24000.98亿元。全市GDP首次超越香港。

不到40年,一个小渔村借助内地千万年轻人双手,在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中,完成华丽逆袭。

4

启示

每次读到深圳发展史,内心深处总会泛起一股热流,因为没有什么故事会比“从渺小到庞然”,更加让人动容。

每一个跳动的数字都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而深圳发展,也确确实实给内地其他城市指明了道路。

一个城市要高效,也要懂得克制;要公平、更要公正;要有方向,更要脚踏实地;要包容、更要懂得尊重。

然而到目前,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在很多城市依然是祛除不了的顽疾。

当然深圳这些年也有被人诟病的地方,房价。

我记得刚入行时和一群人探讨中国房价格局,所有人都说深圳的房价永远不可能超越北京,因为北京是权贵中心,而深圳是新贵中心。

然而2015年后的一波大潮,将深圳房价推向顶端,并在2019年逆势上扬,彻底超过北京,登顶全国。

与之而来,是新深圳人的一片**,纷纷传出,深圳难道要学香港,“炒地兴城”?

说实话,上一轮房价,作为常年研究楼市的我也没看懂,因为对土地财政几乎0依赖的深圳,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启动房地产经济。甚至还被召回到内地,学长沙控房价。

唯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顺应自然法则,提高城市门槛,学着北京上海,用房子优化人口结构。

但金钱是衡量一个人的对于城市的价值吗?

并不是,如果不是90年代那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在工厂里日夜挥汗如雨,定没有今天辉煌一世的深圳奇迹。

总之,我相信深圳会是一个不忘初心的城市,在这次房地产大调控后彻底想清楚年轻人的价值,继续包容、平等、博爱。

这才是“中国先进示范区”该有的大城使命。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