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政商联手激活消费复苏“加速器”

南方网 2020-08-25 08:35 阅读 1000+

“就差影院了。”今年6月初,华贸天地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透露,除了橙天嘉禾影城,华贸天地主力门店均已恢复营业:海底捞、西贝莜面、佬麻雀、陆小凤门前又排起了长龙,在9号街逛吃逛吃的人群络绎不绝……

随着城市烟火气的回归,惠州消费市场逐步升温。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9.9亿元,排名全省第5,下降15.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2个百分点。面对疫情影响,政府部门、企业、商家积极突围,并通过发放消费券、减免租金等举措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有效刺激了消费,拉动了经济复苏。

自救:商家遇困,“云上”突围

“从春节到3月中旬,关停的两个月时间,我们损失了数万元。”老妈厨房是位于市区江北惠民大道旁的一家餐馆,餐馆负责人吴浩告诉记者,随着堂食的恢复,客流量逐渐上升。

记者走访了解到,惠民大道两侧有不少餐馆,截至目前大部分餐馆的日营业额都恢复到了去年同期的7成以上,部分餐馆甚至全面恢复。

李欣是90后,去年11月,他辞去了企业的工作,和女友在博罗县城通过加盟开了一间主营奶茶、果茶、小吃、蛋糕等食品的网红店。“刚开始生意还行,店里除了我俩,还有两个亲戚,四个人每天忙得又累又充实。两个月后疫情暴发,门店变得冷冷清清,打包的也很少,连店租都赚不回来,更别说人工。那时一想到发工资和交房租就头疼。”

“那段时间很迷惘,真的想过放弃,可是加盟、装修等前期投入就花了十几万,才开几个月就关停实在不甘心。”李欣说,当时,他决定改变经营模式,不仅在线上售卖,还与其他商家“抱团”合作搭配销售。坚持一两个月后,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小店又开始热闹起来了。

吴浩和李欣的小店逐步恢复正常,他们重新回到“又累又充实”的节奏,是全市消费市场逐步回归正常的真实写照。记者近期走访我市各地商业街、商场、市场时发现,人气越来越旺,烟火气息浓厚,市民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纷纷走出家门走上街头消费。

亮点:电商火爆,消费升温

受疫情影响,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并不意外。不过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部分商品零售额保持增长,其中增速较高的商品有通讯器材、粮油食品、中西药品类,分别同比增长31.7%、14.5%和8.0%。

市零售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粮油食品、中西药品零售额保持增长,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间市民生活需要;而通讯器材零售额保持增长,则是因为线上消费需要,市民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器材的需求增加。“市民宅在家,需要用手机和平板电脑购买日用品、看电视电影、玩游戏、上课、开会等。”

因为疫情,直播成为2020年首个涌现的新经济业态。短短几个月时间,这个汹涌的新业态似乎在向社会大众宣布:全民直播时代到来,万物皆可直播。从餐饮到农产品,从服饰到汽车,从酒店房到培训课……直播风口上,惠州“追风人”群起,各种直播令人目不暇给。

“我们直播推销一款灯饰,看直播的客户可能在惠州,也可能在北欧。”惠州一家专业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主张先生说,以前他只通过邮件和通讯客户端与客户交流,今年变了,连广交会也改为线上举办,所以不得不紧急开通直播渠道。

“我们直播带的货,除了灯饰,还有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农产品以及口罩。总之,哪个热门,哪个赚钱,就做哪个。对企业来说,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张先生表示,经过线上售卖的加持,企业渐渐渡过难关,逐步回归正轨。

今年,农村电商的火爆也是一大亮点,年桔、青枣、荔枝等惠州自产农产品通过线上渠道卖到了千家万户。除此之外,为应对疫情影响,部分商家、电商平台对平台功能进行了完善,使服务功能更强大更便民,催热了“宅经济”。比如,疫情期间,四季绿、菜总惠、乐蔬菜妈、京东生鲜、每日优鲜等商家和电商平台推出了送货上门服务,使市民在零接触前提下,足不出户吃到新鲜菜。

举措:政策加持,经济复苏

直播带货、开发电商平台、发放消费券……今年以来,我市各县(区)及有关部门通过一系列举措刺激消费助力经济复苏。

据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随着企业、商家逐步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我市社会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今年1~6月,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779.9亿元,总量排名全省第5。

大型商业综合体销售回暖。据统计,今年1~6月,全市限额以上商业综合体零售额22.8亿元,同比增长9.4%。市商务局、市零售商业协会鼓励和联合各大商家通过举办“6·18年中大促销”等系列活动,有效刺激消费市场。到了6月份,港惠新天地、天虹商场、华贸天地、佳兆业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客流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根据《京东618年中购物节区域消费报告》显示,广东消费额居全国第1,惠州在广东消费最强城市中排名第5。

为激活市民消费需求潜力,提振商贸流通企业经营信心,我市还通过在惠城区发放消费券等形式,旨在以中心区带旺全市。今年“五一”前后,市商务局指导惠城区发放了1亿元消费券,共吸引餐饮、零售、汽车等共60082户商家积极参与,累计发放消费券29.9万张,核销额2597.91万元,直接拉动消费额8.1倍,带动交易额5463.07万元。

消费券带旺的“五一”市场,是上半年我市消费复苏的一个有力佐证。在此期间,市商务部门还通过组织汽车销售企业、家电企业、零售企业开展线上售卖、家电下乡等活动,有效拉动汽车、家电领域的消费需求。

此外,今年上半年,市公安局也推出便民举措,鼓励外地居民凭居住证回执办理购车,有效刺激了汽车消费,也方便了外地居民在惠购车。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市上牌车辆54435辆,其中非本地户籍居民购车上牌20405辆,占比37.5%。

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基本复商复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回暖复苏。其中,22091家商贸流通企业已复工21207家,复工率96%;员工16.75万人,返岗15.92万人,返岗率95%。

▅观察

危中寻机推动消费经济高质量发展

消费市场逐步复苏,是市民消费信心增强、市场活力逐步释放的缩影,其背后是我市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措施见效,以及消费新模式的勃兴。

知者随事而制。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市场冲击直接而持久,餐饮等服务行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考验面前,我市危中寻机,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措施,政商联手合力推动,活用了电商、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为消费市场重归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众多消费新产业在我市茁壮成长提供了无限可能。

疫情尚未结束,挑战仍在继续,在创新中求突破仍是消费市场一大任务。应继续孕育新产业、创建新平台,提升商品消费服务水平,在推动传统消费行业步入正轨的同时继续做大“宅经济”“云生活”,让消费“新业态”转化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常态”,推动消费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世界经济面临修复,当未来依然存在不确定,或是危机、或是机遇,一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引正当时。

风财讯对话顶层智慧,22场云端对话,10城落地论坛,9月1日-9月6日,与您相约!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