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提速 深惠城际等5条轨道全面启动设计

南方都市报 2020-08-15 07:58 阅读 1000+

深汕大道沿线的太阳能LED路灯亮起来了!今年年初,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的居民们欣喜地发现,绵延20.5公里的光带点亮了深汕合作区的城市主干道——深汕大道,群众的夜间出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深汕大道的亮灯工程,再次写下了深汕合作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注脚,彰显了新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深汕合作区是干事创业的一方热土,也致力于打造成为民生幸福的美丽家园。作为深圳第“10+1”区,深汕合作区擘画的蓝图加快绘就,改革发展的红利加速释放,民生发展格局也发生显著变化。深汕合作区交通、医疗、教育、住房、环境等领域正发生着积极变化,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好地惠及深汕群众和深汕建设者,也让新城变得越来越宜居宜业宜游。

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在深汕合作区的城市主干道——深汕大道的两侧,一个个产业园区建设、投产的画面热火朝天,彰显出这片崭新土地的发展活力;一幢幢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不断刷新新城的天际线。深汕大道完成部分扩建提升的路段交通条件与往昔的国道324线早期该区路段已不可同日而语,更成为了新城发展的重要功能集聚轴。

深汕大道及其沿线的变化,折射出深汕合作区的发展与变迁。而让深汕合作区居民倍感欣喜的是,在这里,新城开发建设与保障、改善民生有机统一,相得益彰。今年年初,深汕大道的亮灯工程,有效改善了当地夜间出行的条件,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再次写下了深汕合作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注脚。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作为深圳第“10+1”区,深汕合作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今年4月,深汕合作区居民又迎来好消息:全区首个三级综合医院——北大深圳医院深汕医院已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将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据悉,北大深圳医院深汕医院作为市投市属医院,将由北大深圳医院负责运营管理,定位为医教研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项目选址位于深汕合作区鹅埠片区,规划占地面积92544平方米,规划床位800张。

值得期待的还有,由深汕合作区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共建的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有望尽快“提档升级”,大力提高应急救治保障能力,更好服务新城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应急救治的需要。据悉,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于2019年6月实现试运营,可使用深圳医保支付,且还在谋划开设更多科室,扩大诊疗范围。

早期的深汕合作区医疗卫生资源少、保障能力较薄弱,四所镇级卫生院无法满足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期盼,而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的投入运营,以及北大深圳医院深汕医院的规划建设,将把深圳的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注入深汕合作区,加快深汕合作区医疗卫生事业与深圳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推动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揭牌成立,深汕合作区正式进入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的新时期。深汕合作区的体制机制调整是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新城的发展成果也正逐步惠及当地群众。知之非艰,行之惟艰。面对薄弱的基础条件,面对群众的期盼,深汕合作区坚持时刻望鹏,持续攻坚克难,一件一件抓落实,推动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过往深汕合作区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教育是其中之一。成为深圳第“10+1”区,有了深圳的有力“加持”,深汕合作区站到了更高的起点来谋划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并瞄准了更高的目标。

为更好满足当地群众及人才对优质教育的需求,2018年10月,深汕合作区管委会与南山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双方明确在深汕合作区共建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学校,涵盖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高级中学。据悉,经过前期加紧筹备与建设,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学校(九年一贯制)有望在今年9月开学。九年一贯制的这所学校选址鹅埠片区,未来办学规模可达54个班,提供2520个学位。

今年1月,《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对外发布,提出深圳将布局建设4座“高中园”,每座“高中园”规划建设3所公办高中,并预留用地建设1所民办普通高中,而4座“高中园”的其中一座就位于深汕合作区。

今年4月,深汕合作区教育事业发展再传喜讯。深汕合作区管委会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深汕合作区建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汕校区,按照深圳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所服务本地、辐射粤东的应用型高等院校。项目落地深汕科教走廊,分为两期建设,初步计划一期办学规模为1万人,二期到2035年办学规模达到1.5万人。此外,双方还同意根据实际需要建设特色二级学院,探索具有深圳质量、深汕特色的产学研融合模式。

教育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未来。深汕合作区将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放在了重点和突出位置来谋划,力求让当地广大居民和深汕建设者的子女们“有学上”、“上好学”。据悉,未来还有多个名校合作项目有望落地深汕合作区。对于深汕学子而言,在家门口上优质学校已不再是梦。

努力打造民生幸福家园

深汕合作区自然禀赋得天独厚,风光旖旎,山、林、海、岛、河、湖、湿地、温泉汇聚,本身具有生态宜居的先天条件。深汕合作区处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相对于建成区,这座新城有更多空间和时间在“住有宜居”的谋划上下功夫。

当前,深汕合作区正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包括扎实开展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按照规划,未来深汕合作区住房供应总量中,公共住房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将占比60%(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各占20%),市场商品住房占比40%。

在深汕合作区,不单是产业项目,与民生相关项目的建设同样是热火朝天的场景。深耕村是深汕合作区首个公共住房项目,由区属国企——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深汕城投公司”)开发运营。当前,深耕村项目正在抢抓工期,力争在明年投入使用,该项目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计划筹建人才保障性住房约2500套。

作为全区首个人才保障性住房项目,深耕村项目完全切合深汕合作区“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将充实新城的公共住房资源,为各类人才到深汕合作区发展打造安居的温馨港湾。

除了深耕村外,目前深汕合作区还有海逸村、安居深乐村、安居深颐村等人才住房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多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也正积极推进中。按照规划,到2022年,深汕合作区将建设住房7万套,其中保障性住房3.75万套。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今年是深汕合作区“全面履职提升年”,《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2020年工作要点》中强调,深汕合作区将继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全区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精准发力,努力打造民生幸福家园,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