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区“3+1”现代产业体系雏形初现

南方网 2020-08-14 15:35 阅读 1000+

南方网讯 近日出炉的深圳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GDP达12634.30亿元,同比增长0.1%,在“北上广深”中率先实现上半年GDP正增长,给城市经济带来全面回暖的信心。

  在这份殊为不易的成绩单中,有来自光明区的浓重一笔。据光明区2020年1—6月经济运行情况相关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GDP)462.66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1—6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6%,实现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增速较1—5月提升1.0个百分点,比市平均增速高2.2个百分点,排名全市各区第三。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

  作为深圳实体经济的“蓄水池”,光明区一直坚持产业兴区、制造强区的发展战略,目前以智能产业、生命科学产业、新材料产业及特色服务产业为主导的“3+1”现代产业体系雏形初现。2007-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59亿元增长到1021亿元,跨入千亿城区,年均增速16.8%,高于同期深圳市平均增长率。

  进入新时期,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光明科学城带来强劲新动能,光明区正朝着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迈进。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去年GDP占比近四成

  光明区成立以来,经济稳步、快速增长,综合实力逐步增强,跨入千亿城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91亿元增长至573亿元,年均增速16.6%。当前,光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约有1318家,上市企业达到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85家。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3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主导格局初步形成。以华星光电为龙头企业,基本形成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助推光明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平板显示基地。新材料领域涌现出贝特瑞等数家“隐形冠军”企业,星源材质获得省政府质量奖。以卫光生物、迈瑞医疗、万和制药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光明区经济增长“稳”的基础还在进一步夯实,“进”的动力进一步增强。梳理光明区2020年92个重大项目可以发现,光明区的先进制造业后劲十足,制造业项目有21个,总投资7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7.2亿元,占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比重40.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优势持续增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第11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总投资额426.8亿元,2020年度投资额120.8亿元,将建设阵列玻璃基板投入量为9万片/月的生产线。中集低轨卫星物联网产业园、卫光生命科学园、智能飞控全球创新中心、南方智能制造基地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正在为光明区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筑基”。由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智能飞控全球创新中心,将建设成无人机及其配套的研发和制造中心。

  对于未来,《光明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年)》已明确,光明将建成全球知名的科技引领型现代产业先锋区。

  具体而言,光明区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前沿,以人工智能为头部引领,强化新型显示产业优势,布局新一代通信与网络、柔性电子;引领发展新材料产业,提升优势材料创新研发及工艺水平,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需求,推动先进战略材料的研发和规模应用;高端发展生命科学产业,不断提升生物医药领域原始创新和临床试验能力,推动科研成果快速就地转化,吸引一批上下游关联企业集聚,协同推动光明区生命科学产业蓬勃发展;提升发展特色服务业,充分发挥科学、文化、生态优势,全面激发创新创意活力,集聚一批文化创意企业,推动旅游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品质化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沿途下蛋”孕育引领发展的未来产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基础科学重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产业领域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明显,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光明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创新的源头活水正在加速流动。

  光明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下半年即将投用,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光明区政府共建,已经有30多家工程生物高技术企业准备入驻。这里楼上几层是研究院,楼下就是企业,企业可以迅速获取科研信息和平台支撑,同时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也能快速应用在产业当中。更为关键的是,距这里仅2公里就是深圳合成生物大科研装置,时间、人力成本大大节约。

  这种具备完整创新链条的创新平台正在不断涌现。依托脑解析与脑模拟大科学装置,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也正在组建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未来将有多家企业入驻。这种创新全链条的打通是光明科学城有别于其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鲜明特点。光明区提出,要立足光明产业基础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关联优势,推动科技创新“沿途下蛋”,孕育引领发展的未来产业,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光明科学城重大创新载体加速集聚,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首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2020年6月18日上午,深圳湾实验室正式入驻光明。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也已明确落户光明。AMOLE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78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相继建成。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华星光电科研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正积极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卫光生物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战对“沿途下蛋”效应充满期待。作为深圳市唯一的一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在光明科学城的核心区,卫光生物将建设6.6万平方米的生命科学园,聚焦成果转化的中后期,打造全球一流的生物技术科学园和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创新的新名片。

  创新资源与产业互动共融构筑一廊三区五集群产业空间

  从南光高速下到光明大道,可以看到光明大道两侧布局了华星光电、南太云创谷等现代化企业园区,这里便是光明凤凰城。

  作为光明科学城“一心两区”中产业转化区的光明凤凰城,面积达14.89平方公里,重点布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承接转化科学城产出的原创新科技成果,培育和布局新兴产业,打造成科学城的“共享智谷”。凤凰城片区将聚焦先进制造、企业总部、交通枢纽等功能,以站城一体化的理念,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率统筹推进光明城站及周边地块开发,打造产业集聚的智造高地和功能完善的城市会客厅。

  越来越多的空间载体正在给光明区的高新科技企业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光明云谷项目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680万平方米,是光明科学城科教融合集群与光明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科学城一并规划,同步建设,全力打造科学城综合配套区,项目涵盖科技研发、健康医疗、绿色生态等核心产业及配套功能,集产业研发、办公、商业、居住、教育、医疗及综合服务配套于一体。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8到10年,建成后预计片区将引入超过6000家科技及服务类企业入驻,税收超过120亿元,服务超过15万科技人才。

  为强化创新资源与产业互动共融,光明还结合地理空间格局特点,正在构筑“一廊(龙大科技创新发展走廊)、三区(科技创新区、成果转化区、产业发展区)、五集群(原始创新集群、科技服务集群、智能产业集群、生命科学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总体产业空间。

  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光明在全市率先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57条措施,落实知识产权保护36条等一批政策,并推出三级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机制,成为全国率先实现个体户和企业两类商事主体“秒批”的地区。

  立足光明区产业特色优势和现有基础,光明区正顺应世界科技产业发展潮流,积极借鉴国际一流“科学城+产业城”发展经验,综合考虑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入衔接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进程,分三步走力争到2035年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引领型现代产业先锋区。

  作者 柳艳 陈力源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