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票价定价办法出炉,明确每次涨价上限

南方都市报 2020-07-17 11:00 阅读 1000+

  南都讯 记者王睦广 新一期《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信息显示,《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定价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并于近期印发,意味着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定价及动态调整确立了基本的规则。该《定价办法》中明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由日常运营成本和税金计算得出,调整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应以政府相关成本监审机构依法核定的日常运营成本为基础,票价调整幅度不得高于原票价执行年度累计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幅度。

  

  去年地铁票价拟调整曾引发争议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定价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该《定价办法》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定价和动态调整的基本规则,有望一定程度上减少票价调整的争议性。

  2019年上半年,深圳地铁票价拟调整的消息曾引发深圳人的热议。2019年2月份,深圳市发改委就《深圳市轨道交通票价调整听证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地铁票价调整牵涉面广,当时有关部门为稳妥起见,在票价调整听证会召开之前,先就听证方案本身征求意见,但当时提出的拟议的3个票价调整方案实际皆会带来地铁票价上涨的结果,随即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由于议题具有争议性,后期深圳市发改委听取各方意见后决定,暂时搁置调整地铁票价,改为先探索制定轨道交通票价定价办法,待定价办法出台后,再议具体的地铁票价调整问题。2019年年中,深圳市发改委起草了《深圳市轨道交通票价定价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了社会公众意见。

  票价由日常运营成本和税金计算得出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定价办法》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制定城市轨道交通(不含有轨电车)票价的行为,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实行政府定价,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交通运输部门制定票价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如何定价?《定价办法》中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由日常运营成本和税金计算得出。日常运营成本包括了人工费用、能耗费用、日常维修费用、大修理费用和其他费用;税金是指税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应计入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等。

  据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实际由折旧及摊销费、财务费用和日常运营成本构成,但折旧及摊销费、财务费用不计入票价,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通过项目建设方案确定的途径解决。

  官方发布的政策解读中介绍,据调查,目前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折旧和财务费用占全成本比重约55%,日常运营成本占全成本比重约45%。也就是说全成本的45%通过票价补偿,另外的55%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制定票价中已兼顾居民承受能力。

  非票务净收入优先用于冲减日常运营成本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收入包括了票务收入和非票务收入,过往票价调整时运营企业的非票务收入常引发讨论,公众对非票务收入的关注度较高。

  此次《定价办法》中明确,制定票价时,非票务净收入优先用于冲减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营成本,但政府特许经营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对非票务收入分配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上述规定有利于一定程度上减缓票价上涨压力。据悉,运营企业的非票务净收入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及运营企业拥有的地下空间经营范围内广告、通信、商铺等附属业务的营业收入减去成本后的纯收入。

  此外,企业按规定承担的公益性服务和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形成的票务损失由市财政进行专项补贴,具体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中小学生、军人、定恤优抚对象优惠乘车,持“深圳通”实体或虚拟交通卡优惠乘车,以及政府规定的其他票务优惠措施等。补贴办法由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调整不高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幅

  《定价办法》中明确了每次票价调整幅度的上限,但没有明确固定多久调整一次票价,只提到市发展改革部门应会同市交通运输部门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营成本变化和社会承受能力等情况,适时制定票价。市发展改革部门应会同市交通运输部门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动态调整的定价机制,使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及时反映日常运营成本变化情况。调整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应以政府相关成本监审机构依法核定的日常运营成本为基础,票价调整幅度不得高于原票价执行年度累计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幅度。

  在定价程序方面,《定价办法》中规定,企业应按照政府制定价格的要求,每年6月30日前向市发展改革部门和市交通运输部门报送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年度财务报告以及客流量、出行量、客运周转量等营运数据和资料。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应履行价格调查、定价成本监审、听取社会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作出制定价格的决定等程序,票价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动态调整定价机制建立后,按照动态调整定价机制制定票价。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