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指数·2020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TOP100

观点地产新媒体 2020-07-01 09:25 阅读 1000+

  

  

  

  

  

  

  

  桂园单月录得810亿元,千亿房企扩围至13家

  国内新冠疫情逐步受控,各地复工、复产、复学有序推进,房地产市场也在持续复苏。历经艰难的181天后,房企积极地向市场呈现出属于自己的“630销售业绩”。

  观察榜单头部企业,TOP3的房企分别是碧桂园、恒大、万科。与去年不同的是,恒大上半年加大营销力度,销售已然接近3500亿元,跃居至榜眼的位置。从销售金额来看,今年上半年前三甲的差距在逐渐缩小。2020年上半年,碧桂园、恒大和万科的销售额分别为3722.9亿元、3487.9亿元以及3180.0亿元,2019年同期则分别录得3934.9亿元、2818.0亿元和334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疫情好转和购房消费意愿加强,碧桂园逐渐加大了货值铺排量,第二季度销售额录得大幅增长。其中碧桂园6月实现全口径销售810亿元,单月业绩规模创年内新高。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在疫情打乱经营节奏的情况下,1-6月TOP20房企全口径销售增长幅度各异。其中TOP10房企逆市增长最为明显的是恒大,这得益于恒大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月,率先加大网上购房营销渠道的使用,还匹配“无理由退房”以及打折促销等手段,录得销售额447.3亿元,单月业绩远超其他房企。而在TOP20中全口径销售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中国金茂,增幅高达31.1%。

  

  从榜单来看,上半年全口径销售超过1000亿元的房企有1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家,这说明了疫情时期大型房企销售修复时间更短,表现出来的韧性更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是位于500-1000亿元的房企,该梯次的房企数量有14家,较去年减少4家。

  今年年初的业绩会以及其他公开场合,不少房企都对外发布了销售目标。当前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叠加年初疫情的爆发,房企设定的年内销售目标完成比例不及去年同期水平。

  

  以35家发布销售目标的房企作为样本,观点指数统计发现上述房企的目标完成率超过50%的仅有4家,占比11.4%;完成率位于40%-50%的房企有16家,所占比重为45.7%,剩余15家目标完成率均位于30%-40%。

  换句话说,近9成房企未能在年中实现销售目标的一半。不过随着房地产市场复苏和房企三、四季度推出货值增多,预计下半年将迎来销售高峰期,完成全年销售目标依旧具有上升空间。

  TOP100房企销售同比下降3.2%,百强门槛值下滑6.9%

  “观点指数·2020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TOP100”显示,1-6月TOP100房企总销售金额51517.1亿元,同比下降3.2%。

  

  单月来看,TOP100房企6月录得总销售额为14435.7亿元,达到上半年峰值,同比增长12.1%,继5月后,销售同比增速继续为正。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TOP100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部分门槛值出现同比降低的情况。

  

  具体而言,“观点指数·2020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TOP100”的门槛值为94.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1.4亿元减少6.9%,这也是所有梯次门槛值里降幅最大的。紧随其后的是TOP20以及TOP50门槛,为677.0亿元和316.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0%和0.6%。相比之下,头部房企改善经营的能力更强,TOP3和TOP10门槛值不降反升,分别同比增长12.8%和4.7%。

  权益销售方面,2020年1-6月TOP100房企实现总权益销售37474.0亿元,平均权益比例为72.7%,比去年同期下降6.3个百分点。

  

  观察不同梯次房企的平均权益销售比例可以发现,2020年上半年,除了全口径销售超过3000亿的房企,其他梯次的房企平均权益销售比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销售金额位于200-500亿元的房企的平均权益销售比例从去年年中的0.79下降至0.70,在各个梯次中下降幅度最大。

  这说明今年上半年小股操盘、合作及代建项目入市数量逐渐增多。现阶段房企拿地、资金压力与规模诉求并存,我们预计TOP100房企的平均权益比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继续下降。

  

  销售面积方面,TOP100房企1-6月录得总销售面积3765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单月销售面积和销售均价呈现明显的“V字型”,在2月表现为量价齐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面积和均价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一二线城市土拍狂欢,优质地块成重点角逐对象

  2020年上半年,土地市场成为了房企争夺资源的重点围猎场。受疫情影响,房企的销售节奏出现较大波动,而在土地价款延付等政策的推动下,房企纷纷转战土地市场,并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对优质地块的角逐中,因此上半年多有“高溢价地块”成交。

  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1-5月,房地产业土地购置面积4752.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1%,降幅环比收窄3.9个百分点;但土地成交价款2429.48亿元,同比增长7.1%,继1-4月同比增长6.9%后,第二个月累计增长为正。

  

  

  以观点指数监测的100个重点城市情况来看,上半年土地市场涌现了两波小高潮。2020年2月和4月,百城成交的土地面积分别同比增长13.80%、35.03%,成交总价分别同比增长17.23%、42.01%,今年2月的销售市场曾一度陷入低谷,直至4月才逐渐复苏。

  而随着半年度业绩冲刺节点的临近,5月的土地市场较4月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一线城市及部分核心二线城市热度持续,供需两旺,并加大对优质地块的持续供应。其中,一线城市成交量价齐升,尤其是住宅用地成交方面。

  

  具体来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1-5月累计取得土地出让金3287.50亿元,其中2月、5月成交总价分别飙升至975.09亿元、963.55亿元。而5月较为引人注目的是,合生创展斥资107.4亿元大手笔竞得北京分钟寺L-39、L-41地块。加上此前夺得的分钟寺L-24、L-26地块,合生十天内豪掷179.6亿元获得北京25.1万平方米土地,应付土地价款相当于去年销售额的85%。

  

  二三线城市1-5月累计取得土地出让金5378.30亿元,其中杭州以1211.46亿元位居首位。于4月和5月,杭州的土地成交总价分别跃升至385.81亿元、382.14亿元,4月环比上升203.2%,同比下降0.83%,土拍热度逐渐复苏。

  在4月28日的杭州百亿土拍中,滨江一次加价10亿,以56.42亿元封顶价竞得江干区景芳三堡单元JG1206-47地块。该地块位于江河汇流区核心位置,而钱江新城2.0规划蓝图明确地把江河汇区域纳入其中,因此该区域被视为杭州未来最有潜力的区块之一。

  从房企拿地的整体情况来看,上半年部分房企选择了谨慎,亦有房企顺势而为,积极补仓。

  

  据《1-5月中国房企新增土地储备报告·观点月度指数》显示,碧桂园、绿地、恒大三家分列榜单前三名,分别累计新增土储1238万平方米、1096万平方米、1014万平方米,均突破1000万平方米。

  在1-5月新增土储TOP3的房企中,碧桂园和绿地的拿地节奏相对平缓,每月拿地的面积保持在相对合理的区间。恒大则乘着线上营销带来的销售利好,回笼资金充裕,于4月、5月分别落子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争夺优质地块。

  从销售TOP5房企的拿地情况来看,兰州成为了1-5月内拿地数量最多的城市,合计16宗,主要是因为碧桂园在兰州的项目布局。

  4月初,兰州碧桂园以9.17亿元拿下青白石14宗地,共计约712亩。此次出让的14宗地块,均位于兰州碧桂园项目北部,且成片连接。作为兰州市城关区重要的北拓区域,青白石是近些年兰州着力发展的城市片区,也是目前兰州城市储备最大的区域之一。

  虽然上半年多有地王成交,房企不惜高溢价拿地,但以观点指数监测的100个重点城市来看,2020年1-5月土地溢价率同比仍处于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溢价率,成交土地楼面价于5月份达到峰值,同比上升16.23%。

  聚焦到6月的市场上,月内碧桂园25.87亿抢东莞横沥最贵商住地、彰泰外拓无锡土地市场等也预示着土地市场的热度依然未减退。

  到位资金降幅收窄,下半年或迎来短债压顶

  回到房企的资金层面,受疫情影响,房企到位资金仍处于同比下降趋势;但随着国内疫情状况进一步好转,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2654亿元,同比下降6.1%,降幅比1-4月份收窄4.3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10703亿元,下降0.5%;利用外资34亿元,增长15.3%;自筹资金20106亿元,下降0.8%;定金及预收款19479亿元,下降13.0%;个人按揭贷款10154亿元,下降0.9%。

  

  从各项所占比重来看,定金及预收款、自筹资金仍是房企到位资金的主要来源,两者合计占比六成。紧接其后的是国内贷款,占比17.08%。

  

  从房企融资情况来看,1-5月份,房企融资产品发行合计244只,其中3月份公司债发行达到峰值。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融资的用途仍是以债务偿还和流动性补充为主,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受到疫情的冲击。

  就国内发行情况而言,1-5月累计计划发行2955.86亿元,实际发行3195.63亿元,超额发行8.11%。从单月情况来看,各月的债券发行均有一定程度的超发,其中5月债券实际超额发行15.5%,金额达56.90亿元,超发金额仅低于3月,百分比为今年以来最高。

  从数量上来看,发行金额最多的3月和4月所发行的债券数量也更多,房企5月份发行的债券仅仅有40只,相比4月份111只的发债数量,下降超过一半,债券总发行额为422.98亿元,同样骤减超过一半。

  海外债方面,在1-3月统计期间,企业债为海外融资的主要方式,共融资1438.70亿人民币,加权平均票面利率为8.2%。但随着国内债券市场的注册制改革,4月份的海外债发行曾一度停滞,房企纷纷转向较低融资成本的境内债券。来到5月份,海外债市场则重新打开,而首只打破僵局的则是新湖中宝在4月27日发行的企业美元债。

  在观点指数监测的96家样本房企中,1-5月份B1级、Ba3级的房企累计融资总额最多,分别为1017.52亿元、910.70亿元,融资占短期债务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6.21%、31.09%。B1级房企上半年短债到期的压力并不明显,融资所得款项更多用于获取土地等战略层面。

  但进入下半年,债务到期将会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Wind数据显示,7-12月合计有4122.79亿元的房地产公司债务到期,其中7、8月份合计有1500.6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显著下降,这也意味着房企的融资通道正逐渐被收紧。根据用益信托网的统计数据,投向房地产领域且发行时间在5月的信托产品共有471只,总融资规模为683.16亿元,相比4月减少了194只,规模缩小了16.19%。5月发行的投资于房地产领域的信托产品平均期限1.46年,平均收益率为7.91%。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倍增,未来需警惕潜在的“堕落的天使”(从投资级降到投机级的发行人)的数量增多。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