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歌剧院将打造综合性地下漫游空间,集文创、商业、教育一体

南方都市报 2020-06-11 10:46 阅读 1000+

  南都讯 记者孙雅茜“歌剧是戏剧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中备受瞩目的项目之一,深圳歌剧院(以下简称“歌剧院”)承载着深圳市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6月10日,记者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获悉,歌剧院已经启动建筑方案国际竞赛工作。同时,歌剧院地下空间及交通的前期技术研究工作也已经展开。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歌剧院将被分为南北两区,两区之间将打造一个集文创、商业、教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下漫游空间。

  

  集文创、商业、教育、餐饮、娱乐为一体

  记者了解到,歌剧院分为南北区两个地块,南区为歌剧院主体功能地块,北区为歌剧院配套功能地块,南北区在地面被现状望海路分割,在地下被拟建的望海路地下快速路分割,南北区被分割成独立的两个区域。项目初步构想,将在两区间打造一个集文创、商业、教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下漫游空间,并在此打造便捷市民的、连续的、全天候的慢行系统,无缝衔接地铁、公交、社会停车。

  该连接体宽仅36米,但需协调与歌剧院地铁站的衔接关系,同时集合了地面望海路、望海路地下快速路及匝道、歌剧院南北区地下一层空间等功能,交通组织设计兼具复杂性与紧迫性。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在与交通顾问、前期技术研究顾问、项目建议书咨询顾问、剧院运营顾问等在内的专业团队就连接体及地下空间进行前期系统性研究后,歌剧院连接体及地下空间的建筑概念设计方面达成了初步意向:穿过洞穴般的地铁出口,景象瞬间开阔,阳光透过构筑物和煦的洒下,伴着两侧绿植和艺术墙缓缓升到负一层,达到商业线性轴和艺术通道的交汇处。宽阔的艺术通道两侧是商业外摆和艺术展区,具备咖啡轻食、休闲文创、装置展区、艺术画廊、街头表演等功能区。南侧主体建筑之下的艺术开放大厅,连续的吊顶在这里变化、发散又聚合,自然围合出具有先锋艺术水准的表演舞台和艺术体验馆区域。下沉广场洞口露出天光,绿植沿着台阶攀爬到地面,微咸的海风隐约拂过。这里模糊了地表边界,圆形舞台被巨大的坡道环绕,无障碍指向海岸。到达洞口,眼前豁然开朗,置身滨海休闲公园,深圳湾大桥屹立在广阔的海面,这里是高品质的滨海文化艺术客厅,更是深圳新时代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浓缩。

  无缝衔接地铁、公交、社会停车

  在交通方面,歌剧院秉承立体布局、分层疏解的设计理念,将构建包含地铁、公交、巡游出租车、网约车、慢行道、私家小汽车等八大类接驳通道的交通体系。

  北侧将打造以地铁站位中心的交通组织中枢;南侧地块西侧将建设出租车、网约车接驳场站;南侧地块东侧将建成VIP通道、应急通道;公交系统也将在望海路、后海滨公路、后海大道设站。

  整个交通设施布局构想将分地面层、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共三层布局。私家车出行的市民,可通过地面望海路进出歌剧院地下空间,满足周边片区短距离出行需求;通过望海路地下快速路直接进入歌剧院地下空间,辐射深圳其它片区长距离交通需求;设计地下立体联通匝道,连接望海路地下快速路与歌剧院地下空间,各方向车辆便捷顺畅地进出歌剧院;引入智慧交通系统、设置出入口潮汐通道,解决停车场短时间交通拥堵。

  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项目北侧将打造以地铁站为中心的交通组织中枢,2、5、13号线在歌剧院设站,通过一次换乘基本实现全市主要组团覆盖,并在望海路、后海滨路、后海大道等公交站实现与地面公共交通的无缝接驳。

  此外,项目还将构建与深圳湾海滨休闲带、蛇口山公园等周边地块舒适、连续的慢行交通设施。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