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看好的“第十一区”,在住房上将超过深圳本土?

界面楼市深圳 2020-04-09 13:39 阅读 1000+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众所周知,深汕合作区新盘均价在1万元/平方米左右,远远低于深圳其他十区。但是,在住房供给结构上,这个区或将成为深圳“标杆”。

昨天下午(4月8日),深汕特别合作区2020年首宗住宅用地H2019-0017地块挂牌出让,这块宗地,正是用于建设70年产权的安居型商品房。

在当天上午10时21分,就有公司提交了1.96亿的起始竞拍价。

但直到下午开拍,都只有一家企业参与竞标。最终,下午3点,这块位于位于鲘门高铁片区的宗地被唯一报名的公司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汕城投”)以底价1.96亿元拍下。

根据公告,此宗地土地面积3.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33万平方米,综合楼面单价为1589.55元/平方米。

5亿拿下11万㎡宅地,均建设保障房

据公开信息显示,深汕城投于2017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由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改革和财政局(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统计局)100%控股,是一家国有独资企业。

该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土地开发、保障房和安居房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产业园开发建设和运营等。

虽然深汕城投成立时间不长,但目前已拿下深汕合作区三块居住用地。

2018年5月24日,位于产业路与鹅埠路交汇东南侧、编号为E2018-0001的住宅宗地,被深汕城投以底价2.47亿元拿下,用于建设70年全自持租赁住房,土地面积5.35万平方米。

同年12月,位于鲘门高铁站北片区的H2018-0001宗地再度被深汕城投以底价6198万元拍下,土地面积1.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9万平方米,同用于建设70年全自持租赁住房。

目前,该公司正在参与建设的人才安居房项目包括海逸村(一期)和深耕村。

海逸村(一期)项目用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位于鲘门高铁站北片区,且紧邻324国道,东北临山、西南望海,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项目规划由4栋住宅楼及沿街商业裙房组成,其中1栋2栋的层数为21层,3栋4栋的层数为25层,沿街商铺的层数为2层,将建成功能复合、配套齐全的人才型住房社区。项目建成后,可提供400余套住宅。

海逸村(一期)视觉效果图

深耕村项目位于鹅埠片区,于2018年12月动工,总投资额约21亿元,项目用地面积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约30万平方米。

该项目计划筹建人才保障性住房约2500套,建成后将满足近万人的居住需求。

按计划,该项目将在2020年初完成主体结构封顶,2021年力争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营。

除了投资建设安居房建设,深汕城投公司参与了智安居五金建材市场、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以及百安渔港等项目的工程建设。

深汕保障性住房占比超过60%?

作为深圳第“10+1”区,深汕合作区正按照全市住房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按照相关规划,深汕合作区住房供应总量中市场商品住房占比40%,保障性住房占比将达到60%(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各占20%)。

界面楼谈不完全统计发现,自去年底商品房解封后,目前已备案的住宅项目有振业时代花园和辉煌1号,公寓项目有绿地中心和开元小区。

其中,振业花园总房源为1233套,辉煌1号为1476套,深汕绿地商务中心一期为1078套,开元小区为392套,合计总房源达4179套。

与此同时,深汕合作区目前在建的4个政策性保障性住房项目,可提供的房源套数达10505套。

换而言之,未来短时间内,区内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比例将达1:2.5,其中保障性住房的数量占比,比计划中的占比60%要更高。

虽然未知今后深汕合作区内,商品房将如何增加,但不难预见保障性住房的增量情况。

目前,深汕合作区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有11个,将提供约7万套住房。

其中,安居·深乐村、安居·深颐村、深耕村以及海逸村共4个项目已全面动工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房项目7个。

海逸村和深耕村由深汕城投建设,而安居·深乐村和安居·深颐村为深汕人才安居公司项目。

后两个项目总投资金额约68.57亿元,总建面积约93万平方米,可提供人才住房7605套,预计在2022年底竣工,将可满足近3万人的居住需求。

除了数量方面外,这11个保障房项目还兼顾了居住需求和便利性等其他因素。

据悉,已有的保障房项目都将以职住平衡、交通便利为原则,充分考虑道路交通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进行选址,主要分布在深汕合作区西部组团、南部组团及东部组团3个组团,建成后可保障近20万人口住房需求。

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区保障性住房总共可供应22万套,商品住房可提供14.7万套。

到2035年,保障性住房总共可供应47万套,商品住房可提供31万套。

住有所居,心有所安,“安居”是留住人才的重要考量。此前,深圳在高速发展中曾忽视的部分,正在全新的“第十一区”逐步落地。或许,这也印证深圳未来对调整住房供给结构的决心。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