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遗嘱库9成涉房产,订立者更趋年轻化,逾半90后让父母继承

南方都市报 2020-04-03 11:06 阅读 1000+

  报料有奖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以及随着房价增长,人们的财富不断积累,继承问题又一次被大家热议。每年清明节,寄托哀思的同时也有人思考,遗嘱应该什么时候立?应该怎么立?

  深圳遗嘱库数据显示,遗嘱指示者在近三年不断趋向向年轻化,2019年最年轻的只有26岁。遗嘱指示者中,58%的90后选择将遗产留给父母,但从深圳遗嘱库的大数据来看,81%的预测者选择子女为继承人。不同年龄段的人中,最大的相同点在于,其中遗产主要涉及房屋。而在房价高企的当下,继承案件数量上升明显,其中法定继承纠纷占比最大。

  

  遗嘱证。

  遗嘱法定

  最年轻遗嘱立法者年龄不断降低中青年意在提前规划财产安排

  根据深圳遗嘱库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深圳遗嘱库已经进行遗嘱登记9229份,其中年龄最大的97岁,年龄最小的26岁。在近万份遗嘱中,60岁以下的有1938人,占比21%。60到70岁的有4154人,占比45%。70到80岁的有2030人,占比22%,80岁以上1107人,占比12%。

  显而易见的是,遗嘱处方者在近三年不断趋向向年轻化:从2017年的37岁,到2018年的32岁,再到2019年的26岁。而60周岁以下的遗忘处方者也从2017年的9%提高到21%。遗嘱库的工作人员发现,相比较高层而言,中青年人对提前规划财产安排的理解理解得更透彻。而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遗留处方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这也说明越来越多居民有早立遗嘱的危险,能够防止避免因为年龄过大无法消除遗嘱的风险。

  深圳遗嘱库即将接待了一位90多岁的老人,妻子在2月去世后,两个儿子就搬进了了老人家,“为了分割留下的抚恤金。” 3月时,老人一直在联系深圳遗嘱库工作人员,希望能找一个比较有经验的人,去帮他家里调和一下这件事,如果实在调和不了,他打算将钱全部领出来,按照他的意图现场分配。因为疫情的影响,工作人员没有办法去老人家里进行,就在缓一缓的时候,老人突然中风了,目前已经说不了话,手头的几百万理财产品和一套房子,估计也将成为两个儿子继续争夺的财产。

  三成遗嘱涉及自建房

  说到遗嘱中涉及最多的财产是什么,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房子,实际情况也如此。放置财产的不断增值,房子在遗嘱中涉及财产类型中占了绝对的投入。

  根据深圳遗嘱库的数据显示,近万份的遗嘱中涉及财产的占92%,只有8%的遗嘱未涉及财产。涉及存款,股票,理财产品等财产类型的财产占比54%,涉及车辆,贵重物品等财产类型的占比较少只有4%。

  因为深圳特殊的历史背景,有超过30%的遗嘱中涉及到了村民自建房等特殊性质的财产,有16%的遗嘱中涉及到了村集体分类。因此,对遗嘱中涉及的财产类型数量进行排序,,最多的便是财产,其中财产包含商品房,安居房,自建房等各类型的财产,之后的顺序依次为存放,理财产品,股票,股权,车辆,贵重物品。

  81%选择子女为继承人

  根据深圳遗嘱库的数据显示,遗嘱所指定的继承人中涉及子女是最多的,占有81%,其次是配偶,占有45%,有16%的遗嘱中的从继承人涉及到了父母,有15%涉及到孙辈。转化,还有少部分遗嘱中涉及的继承人是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的,仅占3%,通过遗嘱遗赠赠给朋友的不到1%。

  在,遗嘱中,立遗嘱人所指定的继承人也不一定单一,通常是多个继承人。如此,周思奇表示,如今立遗嘱人选择继承的方式也不再直接继承,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会选择相互继承的方式,“也就是先配偶相互继承后再到子女继承,而财产直接留给孙辈也是很多老年人现在优先选择的方式。”

  而在遗嘱中中遗遗处方人只指定了1个继承人的占比46%,有2个以上继承人的占比54%。的继承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继承人的一般为多子女家庭,其中财产平均分配的占比57%,不平均分配的占比43%,平均分配稍占上风,“这主要是因为立遗嘱处方通常是为了避免日后家庭因财产继承问题产生纠纷,为了家庭和睦,便会更容易被多个子女平均分配。”

  近六成90后将财产留给父母

  90后将财产留给谁?根据深圳市遗嘱库数据显示,90后的财产最多的是留给父母,占比58%,这和深圳遗嘱库大数据有所不同。其中有部分人认为,90后拥有的财产本身就介入父母,一旦若发生意外,他们更愿意将其“物归原主”;有的则是因为父母收入有限,认为自己是父母养老的唯一支柱,一旦若自己发生意外,一定要保障好父母的晚年生活。

  还有38%的90后选择将财产留给子女,希望保障子女的未来。其中也不乏“另类”决定,将财产留给闺蜜,兄弟,也体现出这一代人有新的考虑。

  

  

  咨询遗嘱处方。

  继承纠纷

  继承案件数量近两年上升明显法定继承纠纷占比最大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因为遗产的纠纷矛盾导致亲人对簿公堂的情况在深圳并不罕见。深圳遗嘱库工作人员通过网上公开资料检索发现,深圳市2010年到2019年公开的继承案件总数为362件,继承案件的总体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近两年尤为明显,“继承类案件越来越多,与人们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财富的不断积累不无关系。”律师陈泽洪表示。

  

  根据深样本数据显示,法定继承纠纷案件数量为154个,遗弃继承纠纷案件92个,债务清偿纠纷案件数量大,重新对比继承案件的纠纷类型有法定继承纠纷,遗失规定继承纠纷,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案件。 16个,未公开案例100个。继承案件中以法定继承和遗嘱指示继承为主。而法定继承纠纷占比最多,未立遗嘱可能成为法定继承纠纷的主因。因此,债务清偿纠纷和遗赠纠纷在继承纠纷中也颇为常见。在深圳的广东人居多,其中不乏思想传统的家庭,大部分财产都是传男不传女,“归根到底这些问题都源自房子值钱了,老人用手握着的钱多了,就新生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此外,从审理程序来看,继承案件当中,一审案件有224件,占61.88%,二审案件有135件,占37.29%,再审案件有3件,占0.83%。陈泽洪认为,继承案件中进入二审程序的案件量占比较高,基本上是继承纠纷重新进入诉讼程序,原被告各的亲属关系便会逐渐恶化,针对涉案案件的例外也会激化升级,继承案件调解难度增大。

  从继承案件的原被告关系看,诉讼主体一般为法定继承顺序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或者第二顺位继承人,第三人参与继承诉讼的情况并不多见。原告被告方主要集中在被继承人的子女之间,配偶与子女之间,父母与配偶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转换继承中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之间,代位继承中被继承人的孙子辈之间,少量受遗赠赠人之间。

  财产是继承纠纷中最大热点

  深圳遗嘱库的工作人员根据262个公开全文判决的继承案件样本统计发现,继承案件中涉案财产有商品房,小产权房,土地使用权,存款,车辆,公司股权,股票,村集体产权,社保公积金余额,保险金等。在上述各类财产的数量中,其中商品房137个,小产权房51个,土地使用权1个,存款60个,车辆21个,公司股权83个,股票17个,村集体股权69个,补偿金13个。可见属性依然是现在继承纠纷中的主角,高速发展下的深圳,高房价也导致容易产生继承纠纷。

  

  深圳因其特殊的经济背景和城市发展,存在很多小产权房。如此一来,小产权房和村集体产权的争议也成为深圳的继承案件呈现出的特点。在262个公开的全文判决的继承案件中涉及小产权房的继承案件共计51个,其中分割使用权的为30个驳回起诉或者法院不予处理的21个。

  村集体股权纠纷过多

  深圳继承纠纷争议的第二个特色是村集体股份公司股权的继承,深圳的“原村民”在股份合作公司改制之后成为了股份合作公司的“股民”,从而可以行使股东权利,享受股权分红和陈泽洪表示,在部分股份公司中,有的老人赋值的财产,相关的福利费用。经历深圳经济的发展,股份合作公司的分红和福利的价值越来越高,针对这部分股权的继承也时常发生。留给儿子。但同时他们又觉得立遗嘱是件忌讳的事,不愿意提前立遗嘱。但是在遇到意外的情况下,老人突然走后,家里常常会出现矛盾,“原因就在于女儿所有权平等继承权,儿子这时候就觉得我应该继承所有份额,然后就引发了法定继承纠纷。”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62个公开全文判决的继承案件中,涉及村集体股权的数量为69个,占比26%,其中涉及宝安区的37个,龙岗区9个,南山区4个,光明区4个,福田区4个,罗湖区4个,龙华区3个,坪山区1个,盐田区1个。“可以修剪深圳全市范围内均出现村集体多样性的继承纠纷案件。”

  遗嘱协助预防继承纠纷

  在众多继承纠纷案件的样本里,遗留指定继承案件情况如何?根据深圳遗嘱库工作人员整理的262个网上公开全文判决的样本为例,统计显示属于遗嘱申报纠纷案件有92个,其中一审案件66个,二审案件26个。陈泽洪赔偿发生,遗嘱继承继承纠纷案件的一审结案率大约29%。“遗嘱继承纠纷案件以一审结案为主,二审比例明显下降,也可进一步说明遗嘱对预防继承纠纷,减少争议具积极的作用。”

  

  从遗嘱类型分析,92个遗嘱规范继承纠纷案件中自书遗嘱规定42个,36个法律法律效力,遗嘱有效率85%;代书遗嘱35个,30个法律效力,遗嘱有效率85%;公证遗嘱13个,12个具有法律法律效力,遗嘱有效率92%;录音遗嘱2个,1个具有法律效力,遗嘱有效率50%。

  根据深圳遗嘱库数据显示,自2016年成立以来,深圳遗嘱库逐步提取遗留处方68份,68份遗嘱均按照遗嘱指示内容执行,未产生纠纷和争议。老人生前撰写的“声明书”,“协议书”等因为不遵守法律规定的遗留规范形式要件而被判决??无效,建议遗漏指示寻找专门的专业机构。”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