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是时候苏醒了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0-03-19 03:59 阅读 3000+

以前说到来深圳的必打卡景点,一定绕不开中英街。长不足半里,宽仅丈余的中英街,见证了百年的历史兴衰。这里曾经是各种港货店、外贸服装店、还有数不清的香港小吃。就像丝绸之路一样,这里曾经是一个深港沟通最紧密的窗口。

中英街的历史照片 来源:新华社曾经的罗湖口岸人太多,过关还十分不方便;皇岗口岸除了能通宵,再没有其他特色;福田口岸附近的美食虽然也不少,但对比起曾经的中英街,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这几年,我们听过太多中英街“没落”、“萧条”、“过气”的说法,但你或许不知道,现在的中英街正悄悄地“重生”,吸引着大波大波的年轻人前去打卡,仿佛又能看出当年中英街的繁华身影。

来源:新浪博客@胡震翻任何事物的转折、更迭都需要时间,落寞是,苏醒也是。

或许我们应该给中英街多一些宽容和耐心。不止因为她辉煌的过去,更因为这里承载过的历史痕迹。

中英街,并不久远的历史

曾几何时,中英街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

中英街全长才500多米,在曾经的“黄金时代”,还出现过慕名而来的北方游客,既怕露富,又因汇款不便,干脆用大麻袋背钱,来中英街“扫货”。

来源:新浪博客@胡震翻以前看各种深圳景点推荐里,中英街还是可以名列前位的,那时候中英街以其独特的“阴阳街”奇观时常为外人道也,甚至是可以跟东门、地王大厦相提并论的。后来越来越多人产生了“现在谁去那里呀”的想法,然后逐渐被人遗忘。

中英街街上有8处界碑,以界碑连线为界,一侧是香港,一侧是深圳。一面是招牌林立港式十足的杂货铺、茶餐厅,另一面是广式骑楼的外贸服装商店,这里见证深圳人生活水平的巨变。

那时候不仅老外和游客喜欢到这儿来玩,不喜欢去东门、香港凑热闹的盐田居民们,也会选择逛逛中英街,他们觉得东门香港能淘到的,中英街一样能淘宝到。来中英街,你可以在各种港货店战斗一下午;可以在外贸尾单店尽情砍价;也可以请外地朋友来吃正宗的香港车仔面,喝正宗的港式奶茶。

推小车卖饮品秒杀便利店咖喱鱼蛋

蜿蜒的石板路,婆娑的大榕树,参差的小骑楼,静静地注视着历史。熙熙攘攘的游人,或走进店铺采购,或步入博物馆浏览,或以界碑、警世钟等为背景留影。在最辉煌的那几年,要说你没去过中英街,那八成会被笑话是假深圳人。

寻找记忆深处的中英街和深圳人谈起中英街,他们记忆深处的中英街是一个五味杂陈的地方。曾几何时去中英街,都要在入口处花10块钱,用身份证办理一张《边境特别管理通行证》,有了这个证才能进到中英街。

一棵百年历史的大榕树,从深圳长到香港,构成一幅奇妙的景观,同时也被喻为“根在祖国,叶覆香港”,成为许多文人墨客进行采风和文艺创作的题材。

有多少人记得,曾经的中英街是有很多金铺的,不出十步就有一家金铺,鼎盛时期有100多家,全中国都来买黄金,一天成交量是以吨为单位的,因此这里也被称为“黄金街”。而这榕树头那边的源昌隆珠宝金饰是一间在中英街经营了30多年的金铺,这么一间金铺看似平平无奇,谁能想到它已经是当年剩下的唯一一家了。

来源:凤凰网同这家金铺店主一样,这里还有很多土生土长的中英街人,几十年守在这里,这里是店,也是家。

1949年10月,美国记者杰克·比恩斯拍下了人民解放军在中英街3号碑前与香港英国军官交谈的瞬间,如今这一幕经典被永久刻立在中英街。

中英街北街口边有口距今三百多年历史的古井,据说是康熙年间来此拓荒的客家人所建,在中英街居民中至今仍传颂着“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这样一句话。

如果乘船在海上遥望“中英街”,一侧是高楼大厦、灯火辉煌;一侧是低矮的旧屋,沙头角的当地人说,漂亮的高楼大厦都在内地一侧,香港一侧却还是老样子,显得破旧。也难怪以前会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外来游客夜间在附近迷了路,心想香港是繁华世界,于是就朝着五光十色的灯光走。走到后一打听,发现方向错了,那边是深圳。

现在,大多数深圳人的记忆,中英街是琳琅满目的零食店,波记、裕记、玲玲、周养记,这些都是见证了中英街兴衰历史的老字号店铺。

那些年,沙头角乃至整个盐田区,很多人的家里的日用品和衣服及食用油都是在中英街买的。从酸奶到酱油,从沐浴露到洗面奶……他们每两个月至少会抽一天到中英街扫货“补仓”。

公仔面、菊花茶、柠檬茶、维他奶、葡萄适……占据着大部分沙头角人的童年。包括很多人带的益力多。后来才知道它是1930年代由日本人研制出来,然而我们却一直觉得,益力多就是香港食品的代名词。

来源:深圳微时光除了游客和深圳本地人,中英街还是港代们的“天堂”,最壮观的是每天下午四、五点钟,从中英街出来的路面上,随处是席地而坐的人,守着大包小包,等待还没逛够的同伴。

中英街里有一间小学,从以前的东和小学变成了盐田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凭一张学生证进中英街到东和小学上学,放学按班排队出关口散队。

中英街上还有卖水果的,然而生鲜并不能带进深圳,很多人走累了,十块港币买六个菲律宾芒果,直接一口气全吃完。

那时候,还有人去中英街从不购物,买份报纸,就在香港那侧的茶餐厅坐一个下午,吃一例港式快餐,他说:沙头角茶餐厅的味道,别的地方做不出来。

来源:畅游盐田以前的中英街也是有宾馆的,但很少人会在里面住一晚,傍晚多数的游客和港代们散去,中英街就只不过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村落,所有的店铺都关了闸门,有些店里住着人的,悉悉索索,透出些暗淡的灯光,和白天形成鲜明的对比。

与熙熙攘攘的主街不同,进关后的另外一个方向,是一个清幽的小公园,那是通往海滩的方向,人少清净,在阳光正好的日子里,走在路上也是十分惬意。

这样的景色,在入口处博物馆的顶层也别有一番风味,在那里,注目远望,一片美丽的海港和海滩呈现前方。

关于中英街,每个扎根深圳的人都有不一样的记忆,那些年发生过的事、那里的美食、关于零食的启蒙,多半要归功于这里。

中英街苏醒,或有迹可寻中英街犹如一个渐老的贵妇人,虽颜值不再,仍风韵犹存,举手投足间气质优雅,仍是许多人的梦中情人。而且这个贵妇人还曾经是一位女强人,在深圳发展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如今安安静静地在东部这块角落里,更多了一份沉稳。

大家都知道,现在从市区去沙头角真的很不方便,大多数人都要倒几趟公交,开车的话,也不知道哪里停车比较方便,然而,随着8号线即将开通,交通问题已经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来源:深圳地铁同时,政府为了支持中英街的发展,将办证时间从三个月一次改为了一个月一次,再到现在的免费办证,人流已经有所恢复。 加上中英街最近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翻红,不经意间有了一丝回暖。

现在,沉寂已久的中英街人流渐渐又多起来,昔日兜市区的客流又回到中英街,不过跟中英街旺盛时期比还是要差很多了。随着网红经济的诞生,这里多了些新兴的路边摊,虽然难以重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但也算是找到了第二春。

而近年来由中英街管理局举办的“中英街文化节”也因为鱼灯舞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和美食,吸引着更多一众小年轻。另外,“天后宫”和“吴氏宗祠”得到修复,连濒临失传的天后宝诞庆典仪式也获得传承。虽然不比当年,但这些专属的地域民俗文化,为中英街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还有一家叫香港风味小吃的小店,这是一份沙头角人不能忘记的味道!20年,两辆推车,只做简单的港式小吃,如今一说很多人一定感慨万千,滔滔不绝。

这家原来不是在中英街的,在2017年的时候,它就搬到中英街旁边,现在依然是各大平台上被大家反复推荐的常客。

自中英街全新的发展目标确立以来,盐田区政府投资了5000万元人民币修葺建设骑楼、古塔公园、回归广场、浮雕墙等中英街十大景点。中英街道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水泥路,有些路面开裂还有很多“补丁”。现在大路都基本铺上了沥青,重新划线,道路两边的人行道也翻新了,看起来既宽敞又美观。现在每年的客流量总体维持在300万左右,最高峰时达到每天1.5万人。

今年,盐田区政府更是提出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新定位,推动深港在商贸、旅游等领域更多的务实合作。未来,中英街将来引进十几个品牌商家,大力推动中英街商业向中高端转型。

无人机拍摄的中英街及周边城市景观。来源:新华社记者 孟晨光摄老街苏醒的过程似乎都有一定的规律:它们本身有深厚的历史作基础,再有意识地做文化推动,给老街注入新鲜血液,在网红的属性之下,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到来。不管是当年黄金店的暴涨,还是如今零食小铺的兴起,中英街的发展一直由市场决定。这里没有统一规划带来的刻板,更多的是自由生长的个性和野性。

从繁华到落寞再到现在新旧融合、开始苏醒的模样中英街就像是一个小型的深港缩影映射着整个深港甚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我们看过她最繁华的样子也有耐心等她苏醒只因为她是无可替代的中英街

来源:深圳吃喝玩乐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