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我买房,我把父母送进养老院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0-03-19 01:40 阅读 920

来源:血拼有意思

2019年还有最后一天!到了年底又开始老生常谈地出现这样的话题:

到了叔这个年纪,早就不在年初的时候许愿什么“工资增长1.5倍”、“充电20本书”了。

叔啥大风大浪没见过,还能不知道这些目标不过只是目标而已吗?

但叔对自己可不是没要求的。

2019年叔就定了仨目标:和老婆两个人旅游一次、每天陪娃至少半小时、每周陪爸妈半天。

前俩都完成得七七八八,就最后一个,从每周到每月到俩月一次。

所以每次看见盘点2019这种话题,叔都觉得特别不舒服。

叔之前看到这个问题,才发现不只是自己有这样的困惑。

好些人看来,中产在物质上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父母的需求了,还有啥不满意呢?

中产的苦还是只有中产知道啊。

2019年,中产们,你们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吗?

1

叔有个年轻朋友最近买了房。照叔看,小伙子很有前途。90年生人,今年才刚刚29,央企员工,现在年薪40万,刚毕业就解决了户口问题,工作5年和媳妇一起攒下了100万。上个月他们小夫妻俩在天通苑看上了一套三居,首付要自己掏170万。饶是俩人已经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还有70万大洋也不可能凭空飞出来。男方父母卖了在老家的一套小房子凑了50万,岳父母掏了20万,才终于凑齐了首付。不少年轻人买房,“6个钱包”是基础。指的是小夫妻想买套房子,得掏空双方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共12口人的6个钱包。

照这么说,这小伙子好歹没麻烦再上一辈了。但是每次叔跟他聊起新房,他都愁眉苦脸。他老家在石家庄,父母原本有两套房子,生活富裕,起码是不愁养老。现在相当于是父母把棺材本拿出来帮他买房子了,等父母岁数大了真的遇上点什么事儿就没有了应急的退路。那您可要问了,到时候儿子还不能做父母的依靠吗?儿子当然是想让父母依靠,现状却很扎心。现在有这么一群人,叫“新中产”。这些人看似很光鲜,挣着3-5万的月薪,住着动辄价值500w+的房子。光看收入、资产数额,他们可能挤得进中游,但其实是最脆弱的一群人。

↑图源知乎做这群人的父母可真是苦。孩子在大城市有着不错的工作,找的媳妇也一起在大城市,当然不可能回到二线,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掏空了老底支持孩子买房。哪怕在北京买了三居室,为了夫妻和谐,父母也不能跟已婚子女长期住在一起。也就是说父母掏空了钱包给孩子买房,还是要忍受和子女分离的痛苦。那再去儿女的城市买套房?现在一般二线城市和一线、超一线城市的房价差价可不是一般得高。这小伙子父母还有一套100多平的房子,按照石家庄现在的二手房均价,能卖个150万,能在北京买个啥样的房子咱还没个ac数么?

2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叔之前提过的对门李婶儿家的小子,也是个90后。要说工作,李婶儿家的其实比不上上头那个小伙子,每个月也就到手2万多。但他是土著。李婶儿一家原来住工体。

大概就是在红圈附近。黄圈是附近著名的商圈、办公区、地铁站等。从李婶儿家导航去三里屯,你会得到一句提醒,“距离过近,建议步行”。

小20年前家里拆迁,一套破破烂烂的院子,换了三套房,相当于是通过拆迁进入了中产。前两年卖了一套,加上这么多年的存款,全款给儿子买了婚房。李婶儿家的儿子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毕业没两年有了套500w+的房子,不用还贷、后顾无忧,家庭月均3-4万可支配收入。跟上头那个小伙子比,他才是有钱有闲有自由的中产吧。他这样“躺赢”的中产土著,是好些人艳羡的对象吧?叔特别理解,他这样的人,父母真的是主要的压力来源。毕竟...好像别的地方也没啥可有压力的了吧...

李婶儿一家的日子看起来很轻松,但是儿子知道当年爹妈借了多少外债,又是花了多长时间才还完贷款。有投资眼光的是父母,而李婶儿家儿子叫什么呢?啃老。知乎上一直有一个很拉仇恨的问题,叫“富二代有什么烦恼”。

别笑,时时刻刻要反思,“今天,我对得起我的父母吗?,这真的是一种压力。李婶儿家的儿子算不上富二代,但是困境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3

老黄夫妻俩是妥妥的富裕中产。有三套房,其中一套还在还贷。但是有房租支援,月供就有了。双方父母都在北京有房,有退休金、医保,目前身体都很好。家里的熊小子过了“人嫌狗不待见”的阶段,3岁的小闺女是“小棉袄”不怎么要人操心。夫妻两个的收入除了养孩子、贴补老人以外,一家人一年三四次出去旅旅游也是没问题的。现在让老黄烦心的就一件事——父母怎么养老。啥?这么有钱还愁父母养老?当两个独生子女面对四个老人外加两个娃,中产就不够用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黄的父母就是这例外。老两口是妥妥的高知,思想并没有那么传统,他们更乐意和志同道合的老伙伴待一块儿。

作为一个中产,老黄怎么可能随便找个养老院了事,他准备找个高端的项目。

一个人每月1.5万,父母俩就是3万。如果不能差别对待,那么岳父母又是3万。好歹这每月6万块也不是全要老黄夫妻俩出,咬咬牙给补贴个2万也不是不成。也就是老黄的表、老婆的包、儿子的乐高都得酌情减少了而已。但问题是,北京的高端养老项目并不多。位置、价格都合适,能让一家人都满意的项目,真的是一床难求。     

啥啥都好的项目,你以为就你一个人中意,就你一个人住得起? 

上面给大家讲的三个故事还都是在父母身体还算硬朗的情况下,万一生了病怎么办?去年有篇文章逼着多少人直面中年危机,叫《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讲的就是岳父生病掏空了一个中产之家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句话:

叔觉得六套可能有点夸张了,但是要求双方老人各有一套房,整个家庭能有一套备用的房子,其实并不太过分。这些房产在顺遂的日子里不过能让人活得轻松些,但意外发生的时候就是可以倚仗的资本。这么一想,叔突然觉得没那么愧疚了。毕竟叔还是有底气能让父母养老没有后顾之忧的。

你们不能?那叔只能祝愿各位好运2020了。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