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9月份工业产出环比下降0.4%等

光明网 2019-10-28 14:26 阅读 1000+

01美国9月份工业产出环比下降0.4%

美联储10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美国9月份工业产出环比下降0.4%,为5个月以来最大降幅,预期下降0.2%,8月份增幅从0.6%上修至0.8%。

其中,制造业产出环比下降0.5%,预期下降0.3%,8月份增幅从0.5%上修至0.6%。

9月份工业产能利用率降至77.5%,预期降至77.7%,8月份为77.9%。其中,制造业产能利用率降至75.3%,8月份为75.7%。

分析人士认为,受通用公司罢工事件、全球需求疲软和国际贸易摩擦等负面因素拖累,美国9月份制造业产出环比降幅远大于预期。占据美国经济版图11%的制造业也已持续低迷15个月,贸易不确定性损害了商业信心和投资。美国供应管理协会10月1日公布的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下滑至47.8,跌至2009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不过,随着为期一个多月的罢工结束,美国工业产出有望在10月或11月份反弹。

02欧元区10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7.6

欧盟委员会10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0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7.6,跌至2月份以来最低水平,预期跌至-6.8,9月份为-6.5。

欧洲中央银行上月宣布了包括降息、重启购债计划等一揽子扩大货币宽松的举措。此外,欧洲央行还下调了对欧元区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其中对明年通胀水平的估值下调幅度十分显著。德国市场研究机构捷孚凯分析师罗尔夫•比尔克勒表示,欧洲中央银行日前公布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对当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产生了影响。

03日本9月份货物贸易逆差缩窄至1230亿日元

日本财务省10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未经季节性因素调整,日本9月份货物贸易逆差缩窄至1230亿日元,连续3个月逆差,市场预期为顺差500亿日元,8月份逆差从1363亿日元修正为1435亿日元。

报告显示,由于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和半导体设备等产品出口下滑,9月份出口额降至63685亿日元,同比下降5.2%,连续10个月下降,预期下降3.6%,8月份下降8.2%;因原油和石油制品进口减少,当月进口额降至64915亿日元,下降1.5%,连续5个月下降,预期下降2.8%,8月份降幅从12.0%修正为11.9%。

同期,经季节性因素调整,日本9月份货物贸易逆差缩窄至972亿日元,市场预期扩大至1781亿日元,8月份为1167亿日元。

受美国对日本汽车及飞机发动机部件需求下滑影响,日本9月份对美国出口额同比下降7.9%,进口下降11.6%;日本对中国出口下降6.7%,进口下降1.0%。

日本农林中央金库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南武志认为,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然很高,加剧了对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彭博亚洲研究小组的经济学家表示,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强劲的日元和贸易需求放缓可能会令日本出口进一步承压。

04日本9月份CPI同比上涨0.2%

日本总务厅统计局10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因素调整,日本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零增长,8月份也是零增长;未经季节调整,同比上涨0.2%,符合预期,8月份上涨0.3%。

剔除生鲜食品及能源,9月份核心CPI环比下降0.1%,8月份上涨0.1%;核心CPI同比上涨0.5%,8月份上涨0.6%。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称,央行现在更加倾向于宽松政策。与欧洲央行相比,日本央行或有更多的宽松空间。此外,日本国内需求相对强劲,没有到失去物价上行动能的地步,不过需要密切关注物价下行的风险,下次会议将更细致地评估物价和经济。

分析人士表示,能源价格下跌是抑制日本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这一影响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05韩国第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4%

韩国央行10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韩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4%,低于预期值0.5%,第二季度增长1.0%;未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同比增长2.0%,符合预期,第二季度也增长2.0%。

第三季度,从支出来看,因耐用品支出增加,非耐用品支出和居民海外消费减少,私人消费支出仅环比增长0.1%,远低于第二季度的0.7%;政府支出增长1.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下降2.3%;货物和服务出口增长4.1%;进口增长0.9%。

按行业看,第三季度农业环比增长1.4%,制造业增长2.1%,电气水供应下降12.3%,建筑业下降4.0%,服务业增长0.4%。

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在贸易保护主义蔓延的情况下,韩国经济面临“严重局面”,在未来一年中,扩张性财政政策至关重要。

韩国央行表示,只有第四季度GDP增幅超过0.97%,全年经济增速才能达到2.0%。但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前景不容乐观。第一季度负增长之后,第二季度在基数低和财政预算的推动下反弹至1.0%,但难以期待第四季度再次反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