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新:见证“深圳速度”到“深圳高度”

凤凰网房产 2019-10-10 12:43 阅读 493
陆建新:见证“<a href=深圳速度”到“深圳高度”" inline="0">

2019年陆建新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陆建新:见证“深圳速度”到“深圳高度”

2007年9月6日陆建新(左二)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封顶仪式上。

陆建新:见证“深圳速度”到“深圳高度”

2003年陆建新在(旧)会展中心二期与在该项目实习的博士生合影。

陆建新:见证“深圳速度”到“深圳高度”

2011年陆建新在深圳京基金融中心封顶时与同事合影。

陆建新:见证“深圳速度”到“深圳高度”

1995年陆建新参加地王大厦建设,在300米高度留影。

陆建新:见证“深圳速度”到“深圳高度”

1999年负责项目结算工作时的陆建新。

陆建新:见证“深圳速度”到“深圳高度”

1997年春天陆建新一家在深圳。

陆建新:见证“深圳速度”到“深圳高度”

1985年陆建新与同事在国贸大厦裙楼前。

陆建新:见证“深圳速度”到“深圳高度”

1995年陆建新与同事在地王大厦屋顶测量。

他的起点并不高,38年前中专毕业不久来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测量工人,却从事着一份有高度的工作,常年要在几百米的城市高空行走,38年如一日的坚守,他在深圳先后参与或主持了发展中心、地王大厦、京基100和平安金融中心等超高层标志性建筑,100米、200米、300米、400米、600米,他将自己的人生也奋斗到了相当的高度,载誉无数,获得国际认可,被称为业界传奇。他就是陆建新,现任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

1982年10月,当踏入国贸大厦的工地后,陆建新震惊了,当时建设时,上海国际饭店9层,是全国比较高的建筑,普通民房就两三层,国贸大厦是我国第一幢超高层建筑。国贸大厦高160米,共53层,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超高楼宇,素有“中华第一高楼”的美称。当时,我国没有相关施工经验可借鉴,其难度可想而知。最终,国贸以20厘米提升一次的滑模施工,顺利建设到160米的高度,创造了三天一个结构层的施工速度,被誉为“深圳速度”,成为深圳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陆建新当时是测量工,就是每天在大楼的四个角落从上往下观测垂直度,随时监测大厦是不是倾斜了,虽然懵懵懂懂,但前辈们的闯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4年,陆建新来到中国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项目。这个项目给陆建新的压力很大,因为中国企业没有任何超高层钢结构建设经验,国内的焊接技术为手工电弧焊,为了学习先进焊接技术,当时公司还专门派遣10名员工去日本学习二氧化碳气体半自动保护焊,在30年前,一台进口的焊机就要10多万元人民币。

1994年,陆建新参与了号称亚洲第一高楼地王大厦的施工,担任测量负责人。1995年,以地王大厦钢结构项目部为基础,成立了中建钢构的前身——中建三局钢结构公司,陆建新随之成为一名中建钢构人。此后,他转战深圳、北京长春厦门广州等地,先后担任北京国际贸易中心(二期)、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深圳会展中心、时年北京最高楼——北京银泰中心等钢结构工程的技术总工。

2004年,陆建新参与建设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该楼高492米,是当时结构高度世界第一的高楼,他担任技术总工。2008年,陆建新组织京基100项目的钢结构施工准备,该楼高441.8米,是当时深圳的最新高度,刷新了地王大厦保持15年的纪录,陆建新担任该工程的项目经理。2010年,担任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钢结构项目经理。

437.5米高的广州西塔、441.8米高的深圳京基100大厦、49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600米高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38年时光,从青涩稚嫩到鬓染秋霜,陆建新始终未改初心。38年里见证了“深圳速度”“深圳高度”,他对记者表示,很感谢这个美好时代所给予他的一切,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深圳的快速发展,就没有自己今天的成绩。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