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市场:那些镜头背后的生死逆袭!

米宅 2020-03-22 09:15 阅读 465

时至今日,因为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经历了史无前例的2020年……


在写今天这篇文章之前,我花费了大半个月的时间,与多位行业专家沟通深聊,并研究了二十多个报告,透过一些正在发生的真实故事,和直观数据,谈谈我对疫情后市场的思考和看法。


1

疫情之下,生死挣扎众生相


最近,网上有个关于复工的段子特别火,很多人看到后捧腹大笑,也有很多人笑着笑着,一不小心就成了段子里的当事人,现实中的无业人,一肚子心酸泪。


通知:假期延长至2.10;

通知:假期延长到3.10;

通知:公司没有了,不必回来了……


的确,因为新冠肺炎疫情, 有一大批行业、有一大批人,都在困境中生死挣扎、命悬一线。


凌晨,这个硬核男人抽完最后一根烟,决定不挣扎了,打开电脑敲下人生中最艰难的1348个字,宣布破产,员工全部遣散。


这个硬核男人就是知名IT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创始人——李超。


原本,这家培训机构的运营情况就不太乐观,春节前整个机构都在努力压缩成本、缓发工资、全体动员,本来打算趁着春节后的招生旺季,蓄积力量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谁成想一场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所有线下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全面暂停,高校延迟开学,兄弟连线下教育营收归零,压力爆增,最终就地解散。


一夜间,这家成立13年、曾获得华图1.25亿元战略投资、又迅速挂牌新三板的老牌企业,成为疫情下的第一批陨落者。


第二天,出乎意料的,隔壁KTV业界翘楚——K歌之王,也走了同样的路,宣布了破产。


受疫情影响,K歌之王宣布在北京市首批复工日的前一天(2月9日),与全部员工、200度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有30%员工不同意此方案,公司将进行破产清算。


又是一夜间,让国民老公王思聪一夜花费250万的K歌之王,宣告破产。


2

8成企业,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


兄弟连教育和K歌之王,以破产消逝,还有更多中小企业狰狞在破产边缘,等待最终结局。


这类企业中,高度依赖线下消费的餐饮业首当其冲。


海底捞中国大陆所有门店熄火,虽然后来上线外卖业务,但效果一般。初步估算,海底捞仅2020年应收账款损失或将高达50亿元,归母净利润将损失约5.8亿元。


同时,在全国59个城市拥有367家门店的西贝莜面,流动资金最多只能撑3个月。


小恒水饺,现金流只能撑3个月,目前靠外卖生存自救;

川锅一号,预计未来3-6个月会迎来巨额亏损;

老乡鸡,受疫情影响,预计有5亿元损失;

外婆家,每天固定成本250万元,大量门店暂停营业;

很久以前羊肉串,所有门店暂停营业,且无外卖业务;

周黑鸭,全国1000余间门店全部暂停营业;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餐饮业的影响有多大?


有一组数据非常直观:


2019年,春节时期销售收入占全年餐饮行业总收入的15.5%;那么2020年,受疫情影响,仅在春节7天内,初步预估餐饮行业损失约高达5000亿元。


不止餐饮业,华住集团、携程、货拉拉、魅KTV、马蜂窝、淘票票、新东方、铂爵旅拍、摩登天空、万达影城等文娱旅相关领域,同样遭遇重创、岌岌可危。


疫情期间,货拉拉业务量骤降93%;携程1.22-1.27期间,平台订单退订总数超过百万单;华住集团更严重,因为人力成本消耗巨大,每个月成本约6亿元,据其官方消息,2-3个月内若无法控制疫情,公司将陷入危机;


前几天,魅KTV创始人吴海感叹,除非有投资人接着投钱,否则魅KTV活不到4月份;


又有多少家企业、多少老板,像吴海一样,正在艰难中等待最后宣判?


我拿到的另一份数据,直观地让人瑟瑟发抖:


根据北大、清华联合调研的结果中发现,被调查的995家中小企业里,如果仅依赖账上现金余额,34%的企业最多维持1个月;近70%的企业可以维持生存2个月,85.01%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只有9.96%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


85%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多么可怕的数字。


虽然近一个月来,关于扶持中小企业的宽松政策各地都有发布,但对于这8成企业来说,存亡红线边缘,是历劫蜕变?还是惨淡收局?


关键还得靠自救。


3

17年前的蜕变传奇


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质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


——这是粟裕写在《激流归大海》中的一句话。


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都是精华。


如今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场大浪淘沙,17年前的非典疫情也是。


2003年,阿里还不是今天的阿里;京东不是现在的京东;携程也不是如今的携程。


但智慧的企业家,总能在大危机背后,看到闪闪发光的机遇。


那一年,马云还不是首富,阿里员工总数也不过500人,典型的一家中小企业。


当时因为一名员工感染非典,阿里全员被强制居家隔离,包括马云。那时候,阿里正处高速发展关键期,全员隔离简直是灭顶之灾。但反应迅速的马云,立即协调技术,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在家正常办公,不到半天所有业务恢复如初。


所有人都没想到,因为疫情,外商来华受阻,只能网上交易,阿里业务增速超50%;也因此,马云及时抓住风口,推出零售业务,这才有了如日中天的淘宝帝国;


非典是马云的危,也是阿里的机遇。


2003年,刘强东说在此之前从没想过要做电商,京东还是一家拥有12个门店的多媒体小公司。那时的强哥,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多开七五六家门店,多卖点CD光盘和刻录机。


谁料,非典突袭,计划全泡了汤,还不得不关了所有门店,所有囤货都被积压在仓库,一毛钱都没卖出去。


按当时预估,强哥账面资金撑不过3个月,一下子到了破产边缘。


也因此,困窘中的刘强东第一次有了网上销售的念头,晚上网上发帖、白天送货,就这么顺利地撑了过去。


非典之后,他迅速关闭90%线下门店,专攻网络电商,这才有了如虎添翼的京东。


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得不承认,是非典成就了刘强东,成就了京东。


4


回顾过往,每一次大难,都会让无数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绝境,但同时也会让懂得抓住风口的人悄然崛起。就像非典让刘强东把线下门店搬到网上,让马云顺势创立了淘宝。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一样。


这场肺炎病毒,刺激了多少增长和下跌?


疫情后市场:那些镜头背后的生死逆袭!

注:数据来源于友盟+全城数据,其中电商部分不包含京东、阿里巴巴旗下电商。


今年的整个春节假期8天都处于疫情爆发、严格管控期。


谁在遭遇致命性重创?


春节期间,对旅游出行的影响最严重,从2019年的-16%骤降至-55%,幅度-39%;其次汽车行业,冲击力高达-22%。


会有多少损失?以旅游业为例,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旅游收入实现5139亿元,同比增长8.2%。若按8%的增速估计,2020年仅春节假期8天时间,旅游收入至少损失高达5550亿元。


这只是春节8天的数据而已。事实上,疫情结束前2/3/4月份,整整3个月是没有旅游收入的,即便疫情结束初期,旅游业复苏起来也不会太快。


谁又站在风口,迎来爆发性增长?


2020年这个特殊春节催化了三大领域的爆发性增长,办公通讯、在线药店和线上教育培训。获利最大的是办公通讯,同比爆增148%,是去年春节增幅的75倍;去年下降严重的在线药店,因为疫情爆增82%;在线教育领域,同比增长62%;


当然,春节并不完全具有代表性。把时间轴线拉长,从假期前的正常状态、假期中特殊春节,一直到复工开始后的情况又是如何发展。


这基本上能说明从疫情爆发期、控制期、复工期,整周期的具体影响。


疫情后市场:那些镜头背后的生死逆袭!


办公通讯增长最为明显。因为延迟复工,不少企业选择在家办公,所以办公通讯基本稳定在450%-500%的增速;复工后,本地生活类、在线教育培训类突增后,增幅回落稳定在143%;而随着疫情有效控制,在线药店类出现明显下滑,增幅为177%左右。


手游的增长也格外抢眼。


这段时间每个家里,几乎都有个痴迷玩游戏的老公。


疫情后市场:那些镜头背后的生死逆袭!


以腾讯手游《王者荣耀》 为例,此前单日流水最高纪录为2019年大年三十那天13亿元;但因为疫情被禁足在家,2020年大年三十,单日流水高达20亿元,几乎翻倍。


5


对于所有行业来说,疫情都是一只横空出世的”黑天鹅”。


疫情的一面是危机,另一面就是行业格局变动的机遇。


一些传统企业在绝地中求生,熬过去就是柳暗花明。


为了自救,西贝通过企业微信添加客户,全国200多家门店都在依托外卖送餐和食材订购,线上营收占到了总营收的80%以上。


同样,服装品牌太平鸟也迅速搭建线上营销团队,通过直播、限时秒杀群、社群营销、小程序商城等,疫情特殊时期,太实现了日均总零售额超800万,而且这一数字仍在攀升。


对,熬过去,就是柳暗花明,生意照样回来。


这段时间,餐饮行业、服饰业、交通运输业、住宿业的艰难与危机有目共睹。这些都是线下场景式消费、聚集性消费、人员密集性消费,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这些都是大众消费的刚需领域。


所以不管是非典还是新冠肺炎,一旦发生类似传染性疫情,这些行业都会遭殃,但疫情过后,也是第一批复苏的,消费需求可能面临超额释放,还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前段时间,郑州中山胡辣汤的开业,几百人天不亮就去排队,这种情况未来会更多。


一些企业里大鱼吃小鱼,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刀下的鱼肉:


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小型院线,尤其是三四五线城市的小型院线。


2019年,春节期间国内电影票房59.05亿元,占全年的9.2%;2020年春节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整个电影产业链。


但同处危机,大型院线和小型院线的命运是不同的。大型院线还能依附母公司的经营和资金实力,拆东墙补西墙,扛过这波;但毫无依附力的小型院线,没有营收,还有大量的房租、水电及人员成本要支出,只能在行业洗牌中淘汰出局。


另外,房地产也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类。


受疫情影响,1月底到2月中下旬,全国范围内售楼部关停、工程全面停工,商品房销售、工程进度都全面停摆。


这样一来,房企的高周转被打断,销售周期延长,融资成本增加、难度加大,再加上2020年上半年的偿债高峰已在眼前,那么,房地产投资、拿地必然会受影响。


根据预测,最差情况下,疫情可能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幅度高达37.53%。


6


因为疫情的催化放大,一些行业会逆势崛起,一些新的风口也会被大大前置。


1、互联网社交工具会引起一轮新的大变革。


2003年非典时期,互联网社交并不普及,近几年迎来风口,发展的稳健、速度也不错。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这是互联网社交工具第一次经历特殊时期后的最大变量,短视频社交、通讯社交等也会迎来最大变量,诸如抖音,疫情期间已经占领短视频领域的*市场,也成为运用最普及的直播带货平台。


疫情过后,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会不会对网销产生有利冲击?微信等通讯工具会不会迎来新的变革?大有可能。


2、云医疗、线上问诊爆发,很可能会在传统医疗模式中掀起一层浪。


尽管中国医疗在流程和效率上已经大有突破,但在平时,很多人都有看病难、看病慢的经历,医疗体验提升的呼声一直不小。尤其是疫情爆发期,对医疗水平的考验更为严峻,把部分城市的医疗资源短缺暴露的相当彻底,比如很多地市医院只有一台心肺呼吸机,这是远远不够的。


疫情过后,对于非必要面诊疾病,更方便快捷的云医疗、线上问诊体系会不会大力推广投用?

会不会开发出更加官方、权威、可靠的云医疗体系?

二三四五线城市及其医院,对医疗器械的投用会不会更多?要求会不会更高?


我想,大概率会。


3、基建数据化、智能化、互联网化将迎来全面升级改造。


如果绝大部分城市,都把数据化、智能化、互联网化深入融合到城市基建和城市管理中去。那么一个身份证号就能查清你的所有行踪和轨迹,经过哪条路、坐过哪班车、去过哪个城市、在哪儿买过菜、吃过饭,甚至见过什么人、以及24小时体温、心率监测等等,都在大数据网中展现的一清二楚。


那么即便再有类似传染性疫情发生,管控、追踪、隔离、治疗,效果都会事半功倍。


所以,未来,城市基建和管理的智能化、数据化、互联网化会不会被所有领导人严抓起来,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去构建和完善?


我想,大概率会。


4、快递物流系统,也会迎来新一轮完善升级。


线上服务线下配送,这种快递物流业与供应链的配合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如果在疫情之前,很多人会认为中国的快递物流业已经非常领先、发达了。


但疫情的特殊时期、特殊社会状态,第一次把物流业的缺角、死角暴露并放大出来,比如大物流系统的待完善,比如社区最后一公里的解决办法,原有的快递柜、菜鸟驿站并不够用等等。


疫情过后,快递物流业与物联网的协同普及,会不会被高度重视、提上日程?我想,大概率会。


5、5G技术会加快建设和投用。


5G的低延时、高速率是未来云经济、云教育、云医疗、云游戏的强有力技术支撑,城市基建的智能化也离不开5G技术, 发展5G、普及5G、快速普及5G,已经势不可挡。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