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今年将完成旧房改造2.8万 一地一策激活8幅“毛地”

解放日报 2020-02-29 16:44 阅读 2000+

春节前,上海传出旧房改造喜讯,但是今年旧房改造是否受疫情影响?记者从上海市旧改办获悉,原计划不变。沪今年将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55万平方米,涉及2.8万户居民。

上海市旧改办负责人表示,旧改工作目前进展顺利。去年推进的静安区洪南山宅地块、虹口区17街坊、杨浦区160街坊、黄浦区乔家路南块,第二轮征询高比例通过,征收已进入收尾阶段。一部分地块即将进入土地出让程序。

<a href=北京城建琨廷.jpg" data-src="https://images-louxun-formal.oss-cn-shenzhen.aliyuncs.com/zixun/20200229/e8aa71046aa34daf9b23e569bfcfc2dd.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一批今年重点项目已经提上日程。1月6日,黄浦区金陵东路北侧宝兴里旧改地块二轮征询首日签约率达99.2%,6天后,一些居民就已搬迁离场。记者了解到,金陵东路地块属于市区联手的土地储备项目,今年还要推进的同类项目主要在杨浦和虹口。

“毛地”也被纳入今年旧改重点。毛地出让,是上海过去推行的一种旧改方式,需由开发商承担地块的改造资金。但出于种种原因,不少“毛地”迟迟无法启动旧改。上海正通过一地一策的方式,激活沉睡的“毛地”,推进力度将大于去年。去年,上海共有3幅“毛地”启动旧改,分别是静安区宝山路街道257和258街坊、虹口区万安路地块,共有2000多户居民告别蜗居生活。中心城区目前还剩27块“毛地”,涉及居民约2.9万户。今年重点推进的“毛地”共有8幅,其中黄浦有6幅,虹口、杨浦各1幅。

旧改所需的资金量非常大。2019年,上海一改过去全部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导的方式,尝试通过市区联手、政企合作模式,引入市属或区属国企进行市场化融资,各方按比例共同出资来进行旧区改造。去年启动的“市区联手、政企合作”旧改新模式是否还会延续?记者了解到,今年共有3幅地块采用此种旧改新模式,分别位于黄浦、虹口和杨浦,都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特殊时期,旧改具体征收会适当延期,暂时不启动新的征收项目,避免居民过于聚集。征收(拆迁)基地,全部纳入了属地疫情防控体系。例如,黄浦区乔家路地块南片区,目前还留有近一半待动迁居民。征收基地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基地办公室也采用设置测温点、定期消毒、无接触咨询等方式,确保员工和上门咨询居民的健康安全。

目前旧改工作主要在进行前期筹备。通过多个渠道筹集旧改资金,如参与企业细化融资贷款方案;扩大棚改专项债券规模;拓展旧改融资新模式,解决“毛地”和今后其他央企、市属国企、区属国企等主体参与旧改项目的融资贷款问题。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