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 首批25家医院覆盖16区

网络整理 2020-02-28 01:04 阅读 1000+

医院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刚需,外地人去上海看病就医,千里迢迢特别折腾。但人在上海,也不是所有人都离好医院近,好医院一般都在交通好、配套好的地段,这意味着那里房价也不便宜,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随时享受这些配套。

最近关于上海医疗配套建设有了一个好消息!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名单出炉了!据市卫健委说,上海已经明确25家服务能力较强、覆盖人口多、辐射范围大、分级诊疗基础好的医院作为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重点是,一方面以支持远郊医院为主,另一方面确保16个区“全覆盖”。

这些区域性医疗中心主要是立足本区域的医疗服务基本需求。向下会辐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上可以与市级医院对接,最终形成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的体系。

因为区域性医疗中心将承担起本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所以,将会大大提高看病的效率。想要看病的,可以在本区域内解决。

目前,推进的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名单如下:

浦东:浦东医院、公利医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周浦医院

黄浦:市九医院黄浦分院

静安:静安区中心医院

徐汇:徐汇区中心医院

长宁:同仁医院

普陀:普陀区中心医院

虹口:第四人民医院

杨浦:杨浦区中心医院

宝山: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仁和医院、市一医院宝山分院

松江:松江区中心医院、方塔医院

闵行:市五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

嘉定:嘉定区中心医院

金山:金山医院、市六医院金山分院

青浦: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奉贤:奉贤区中心医院、奉城医院

崇明:新华医院崇明分院

 

20099259929.jpg

除了这些综合性的医院,对于中医专科医联体也在加强建设中!新模式是“区域+专科专病”点面结合、全专互补。什么意思?就是建立“东南西北”4大区域中医医联体。

由4家市级中医医院牵头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形成“市-区-社区”梯度支持的联动发展模式;

以中医优势专科专病为协作纽带,由中医重点专科牵头带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同专科领域的技术提升及能力建设。

也就是说,整个医疗体系将更加紧密合作,市-区-社区上下联动更为畅通高效。

用官方的话来说就是:上海将通过医联体形成市级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职责明晰、紧密合作的关系;

推进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和上下联动,并探索建立医联体内整合型服务模式,逐步实现预约、就诊、转诊、出入院、付费、随访、检验检查等全流程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基础上,实现医联体内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互认。

各区政府要落实建设主体责任,加大资源投入,合理布局规划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主动争取市级医院支持,努力提供同质化、高水平服务;

市级医院要围绕临床端和服务端“两端”发力,通过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区域服务能级,着力打造“多点执业”服务平台,将重点学科建设延伸至区域性医疗中心,切实提升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级。

这次覆盖全上海16个区的医疗资源的改善,比建立一两家医院更加给力。据说这只是第一批,之后还会根据医疗机构能力水平基础,持续推进建设。

到2021年底前,上海基本完成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布局和认定,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虽然看病难的问题,还将在很长时间内存在,缓解人均医疗资源紧张,不仅要增加硬件的投入,打通整个系统,还有优质医疗从业人员的增多。尤其是后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但,至少,我们看到了医疗资源均衡化的方向。未来,也许住在郊区也不用担心看病难。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