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绑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房地产内参 2019-08-15 22:54 阅读 805

进入8月,多家市场监测机构陆续发布了前7月土地市场的监测报告。数据显示,土地成交面积、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溢价率等多项关键指标开始下滑,四个一线城市下滑最为明显

另一方面,7月6日下午,国务院批复并印发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随之一条微博消息,被众多媒体争相热炒——上海,松了!上海,松了!真的,松了……

火爆的楼市在长达两年的调控之下,终于被压制住了。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政治局会议刚过,上海,它是真的敢“松”吗?

上海松绑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01、市场降温明显,尤其一线城市

易居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7月,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30684.9万平方米,同比微幅增长0.2%。土地出让金收入16034.0亿元,同比增加18.7%。

7月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5273.4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0%,已经连续5个月环比增幅为正。4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2774.1亿元,环比下降6.1%,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幅由正转负。

可以看到的是,2019年前7个月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浮。但进入7月以来,单月的土地成交面积依然出现2.0%的微涨,土地出让的成交额却出现了6.1%的下跌

土地成交建筑面积上升,成交出让收入却下跌的背后只有一种可能,单位面积上的价格下跌了嘛,土拍的溢价率上不去嘛。

CREIS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受监测的全国300个城市,7月土地市场成交达到6709万平米,环比下降23%,同比下降31%。同时,完成土地出让金3760亿元,同比下降9%,环比下降25%溢价率为13%,环比下降6%。

上海松绑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众所周知,土地出让的金额,是通过地块额挂牌公开拍卖,各开发商现场竞价得到的。优质稀缺的土地资源,总能吸引更多的开发商争抢,溢价率随着市场的热度水涨船高。

成交金额和溢价率的下滑,是房地产市场热度降温的表现。

具体来看。

一线城市,成交面积达266万平米,较上月微增,但土地出让金为425亿元,缩水逾四成,溢价率只有4%。 二线城市,成交面积达3061万平米,完成出让金2156亿元,环比上月量价齐跌昆明揽金近304亿元居首。 三四线城市,则在供应量减少近一成的同时,完成土地出让金总额1179亿元,同比下滑近三成

土地作为房地产开发的首要因素,土地市场的降温,直接影响到今后一到两年的竣工面积的下降,直接导致供给端的下降。

一线城市降温明显的背景下,有消息称,领头大哥“上海,松了”。

02、上海,真的松了吗?

昨天下午(7月6日),《中国经营报》一条微博爆出:“上海,松了!”并配上了一张看似极其权威,极其官方,极其有震慑力,且带有“国务院新闻办公”字样的蓝色背景大图。

有一种看了就想来抢个首发分享的冲动,根本用不着拿脑子去想是否符合调控逻辑

上海松绑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微博消息表示:上海市副市长陈寅透露: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将放开房产限购政策。由以家庭为单位的限购,转为以个人名下房产数量限购。购房资格由5年社保要求转为3年社保要求

消息属实吗?

消息属实,确有这么一说!但问题的关键是,说这句话的语境和背景又是怎样的?有人想过吗?

首先,自贸区的批复才是主角

昨天下午,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最大新闻是什么?

是国务院批复和印发“设立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而不是什么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媒体放风会。

上海松绑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自贸区的批复,直接被认定为新一轮的“改革开发”,临港片区的发展目标是下一个浦东奇迹。

自贸区的推进,必定有其配套的政策条例的出台,只不过有些涉及到了相关的住房问题

可见,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房地产市场调控,记者的断章取义和媒体的误读,直接带偏了吃瓜群众

其次,面积广,距离远,工作成了问题

自贸区涉及的范围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距离上海市中心最远处的小洋山岛直线距离达85公里,最近也有45公里,区域覆盖之广,距离市中心之远,自贸区的设立必定会影响到当地以及来这边的工作的城市居民生活。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吸引人过来拓荒者,偌大的自贸区内住房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记得三年前有去过一次从普陀区出发前往临港滴水湖,当时地铁没有完全开通,公共交通倒来倒去,足足花掉了三个小时。返程出租车也花费了近一个半小时

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到临港滴水湖可算是,距离市中心最远,最偏僻的边陲填海荒滩了吧

上海松绑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最后,引进人才,开疆拓土的配套

任何一个项目的立项或上马,都需要人的助阵,更何况百余平方公里的自贸区呢?

在临港片区的规划中,有多处涉及到本地市民居住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开发初期对于“特定人才”争夺。这些极其少部分的“特定人才”,没有一个稳定的住所,怎么还能指望在自贸区上落地生根呢?

《方案》中提到的要打力发展金融服务、国际贸易、高端制造、等前沿产业。可想而知,对于各领域的顶尖人才需求量是有多大。

总的来说,调控政策都算不上,因为上海此举的“放松”面对的不是房地产市场,而是,自贸区的相关建设配套。只是,被大家所误读了

虽然对于这些“特定人才”的衡量标准,尚且没有作出规范。但区分于各大城市推出的“人才引进”办法来看,至少是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门槛。至于其他的一些技能,无非就是,金融、贸易、科技、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的高技术或有着丰厚经验的群体

03、稳定压倒一切,上海“松”不了

土地市场降温已成不争的事实,尤为注意的是四个被称之为房价领头者的一线城市,他们才是这次降温的“重灾区”了。

上海又是一线城市的领头者,当下正值自贸区推进的大好时间点,上海的更应该凸显出对于城市未来的自信才对,怎么会在这个时间点想着用放松限购来推动城市发展呢

再一个就是,刚刚结束才一周的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相比于产业单一的小城市而言,大城市又不是没有房地产无法发展前行,更别说四个一线城市了。

楼市调控虽为“一城一策,因城施策”,但是,总体的方向把控还是有的,房价的大涨大跌不能出现,更不允许出现,坚定一个大方向“稳”才是各级地方主管部门该去努力的方向

那些,喊喊口号的,无非就是想在紧张的气氛里,增添一点乐趣罢了。

喊累了,自己也就消停了!

上海松绑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如果在这个时候,连上海都放松调控,那真不知道是在打谁的脸。

那么,最后一个具有争议但有明确结论的问题:上海楼市究竟“松了”没有?

如果,非得说个“松没松”,可以说是“松了”吧,毕竟是有降低门槛的迹象。

但,这个“松”,是面对那些百里挑一的“特定人才”,跟其他绝大多数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关系

与其说是“放松”,还不如说是面对“特定人才”另一种“补偿”吧。

只是没有以货币的形式罢了。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