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和房价,已经沦为“民科”和“镰刀”们的狂欢场

洞察楼市 2019-08-09 14:28 阅读 450

转自米宅

作者葫芦娃

楼市,真是个神奇而又魔幻的欢乐场。

欢乐场里的硬核朋克们,一个个人模狗样。

表面上逢人就说,楼市千万不能碰,房价虚的一批;但只要有丁点利好,心里还是按捺不住悸动。

嘴上喊的是不要不要,心里想的是不要停不要停。

过去十天的楼市,情绪辗转起伏。

甚至,可以用一句官方的话来总结:

形势,那是相当复杂。

越是复杂的形势,越是媒体人的狂欢,越是民科的狂欢,越是镰刀们的狂欢。

1

这个世界,最魔幻的地方就是:

政策出的太多,风向变的太快;

老一辈的媒体人拼了老命,熬夜加班也解读不过来。

730的会议,喊出了口号:

“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

一大票的媒体人枕戈待旦数个月,终于抓到个大新闻,使出浑身解数,把键盘敲得山响。

那一刻,是属于全国数万地产财经媒体人的战役。

一个小时之后,公众号里是铺天盖地的解读。有人从中国房地产的15年调控史说起,有人从国际宏观局势的严峻性展开,大格局,大穿透性。

洋洋洒洒上千字,基本可以用八个字总结:

地产封棺,房价已凉。

老一辈媒体人的硬核之处,就在于

“能把八个字说清楚的事,延展到3000字”。

大师们把“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嚼出了血丝,铺天盖地的解读了一周后,万万没想到的是:

上海限购松动了。

啪啪啪!脸疼不?

这个世界太过魔幻和欢脱,老一辈媒体人的键盘,简直追不上政策的风向。

论定力,还得是这些老一辈的工作者。即便心中万马奔腾,面上仍要保持淡定,哪怕捂着被现实抽红的脸颊,也不忘追热点,政策还是要硬解一波——

“突发,上海限购松绑!经济最强的城市也扛不住了!”

“政策放松初现苗头,要做第一个赶在前面吃肉的人”

前脚唱空,后脚看多;两副面孔,随意切换。

我等自愧不如,只好拱手高呼“社会!社会!”。

2

媒体人眼中只有事件大小,执念搞出突发重磅的大新闻。

理性者看的是底层的逻辑,试图找到世界运转的小规律。

比如,730的会议。

硬核朋克媒体人们,眼中只有那句话“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

其根源,无非就是——

“这句话太过刚猛,容易出大新闻”。

但是,绝大多数人对于这句话出现的背景却忽略不言。

在这场会议官宣的伊始,就定调了下半年的经济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接下来,一切的工作部署都是围绕这句话、围绕“稳定”而展开。

• 比如,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消费市场下沉,农村市场启动;

• 比如,要加大基建的投资,实施老旧社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建设、城市群建设;

• 比如,要减税降费,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松紧适度,释放流动性;

• 比如,要就业优先,把就业问题前置,确保就业稳定……

在以上工作部署中,我们看到的是几个意味深长的着力点——

“拉基建、促消费、稳就业、宽财政、流动性”

这些着力点的背后,却在无意之间给“楼市的生长和房价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温润的环境。

但是,因为上一波行情中,房价的表现太过迅猛。高层担心在如此环境下,又会刺激房价的再次暴击。

最终,才有了那句话“不降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以此作为示警和警告。

730的会议主题不是为了给房地产封棺,而是解决下半年的“稳定”问题。

至于房地产,只是在解决稳定问题的同时,无意中为其提供了一个温润土壤,为防止它再次疯长,而有意示警。

然而,这个示警在媒体人和民科们的眼中,变成突发重磅的大新闻。

必须搞死了房地产,才能迎来歌舞升平。

3

按照媒体和民科的逻辑,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解释——

“上海放松限购”。

明明刚说好的,“地产封棺、房价已凉、楼市再无政策刺激”。

为什么,突然又出现个“上海放松限购”?

魔幻的楼市,说打脸就打脸,动不动就要给大家上课。

其实,上海放松限购的背后,隐匿的是一个更加宏大的愿景,或者叫野望。

站在这个愿景和野望之上,看“放松限购”这件事儿,轻若鸿毛。

上海放宽限购的区域,在上海的临港板块。

而所谓的放宽限购,是作为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落地方案的配套政策之一。

楼市和房价,已经沦为“民科”和“镰刀”们的狂欢场

在这版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的方案中,临港片区的定位,是要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中国深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 它会放宽投资限制,加大重点产业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甚至还允许境外仲裁机构,在新片区解决贸易争议;

• 它将云集一个国际一流的产业集群,目前已经落地C919发动机项目、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中国中车、新晟半导体等等;

• 它的资金往来更加自由,在这个新片区里会探索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

• 它的税收更加灵活,对部分企业减税,按照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

• 它还背靠洋山港,这是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还要对外籍人员开放便利的从业政策,人才从业更加自由……

临港背靠的浦东,在6月份加持了“浦东20条”,上海要再造一个大浦东,7年后经济总量要突破2万亿。

浦东背靠的上海,在一年之内完成了四件大事儿:进博会、科创板、自贸区扩容、长三角一体化。

这些目标和政策的背后,藏着几个词句:“自贸港”、“资本自由流动”、“保税区”、“外籍从业自由”、“科创制造业”、“港口货运”……

在这些标签背后的大上海,正在被这个国家赋予更多地使命感,不仅是经济中心,还要做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如果把这几个标签集合在一起,大家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哪个城市?

香港!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香港一直都是作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出口。

而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海落地这些政策和目标,并小心翼翼的尝试,其背后释放出什么信号和意义?

我想,已经无须多说了,再往下说,就有一定的风险了。

至于,所谓的放松限购,绝不是所谓的托举楼市。

只是为了那个宏大目标,所配套的“人才吸引政策”罢了。

跟上面那个宏大目标比起来,房地产这件事儿几乎可以忽略。

把楼市托到天上,也换不回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

4

今天讲了这么多,看似毫无关联。

其实,背后深埋的是,我想告诉大家的四句话。

第一,当下的主要矛盾,绝非楼市问题。而房地产问题,也不仅仅是房地产问题。

当下的主要矛盾,其实大会上的“六个稳”已经讲得非常明确。

“稳定经济”和“稳定增长”,不仅是当下的目标,还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恒久目标。

为了稳经济和稳增长,可以催生出一个良好温和的生长土壤;为了再造一个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窗口,也可以对某个地区放松限购;为了稳经济和稳增长,更可以再次示警楼市……

楼市和房价的问题,在大局面前,从来都是后置的。

只要对稳经济和稳增长有利,政策也是可以随时变化的。

第二,但凡有“财政积极”、“货币适度宽松”存在,普通人就一定需要资产包来对抗通胀压力。

流动性的背后,就是货币的投放。

不管如何监管和控制货币流入楼市,终究会有一个无法抗拒的现实和大势——

市场里的钱终归多了,通胀的压力终归大了。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就一定需要资产包来对抗货币和通胀的压力。

现在的不动产,可能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财富压舱石。

相比股票、黄金、期货、比特币、文玩字画、现金,核心城市里的不动产,共识度更高、稳定性更强,安全性更好。

有时候不是我们选不选的问题,而是我们往往没有更好的选择。

第三,如果非要说现在的大趋势和机会的话,我想提醒大家三点:土地价格、城市群和老旧社区改造。

老旧社区改造,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在重大会议上提及了。

一个如此被频繁提及的政策,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老城区本身就拥有商业和学区的核心资源配套,在老旧社区大规模改造之后,整体形象彻底提升之后,其房价价值会产生怎样的裂变?

对于二手房作为交易主体的一线城市来说,这种大规模的改造,一定会拉升整个主城区的居住氛围,从而拉升主城区的资产价值。

城市群的建设,这已经数不清在重大会议上被提及了多少次。

在这次的730会议上,城市群建设是被作为基建投资、就业保障和拉动内需的承接重点。

需要提醒的是,城市群建设是一个极长时间周期上的大战略,在早期不可冒然去赌外围的卫星城市。

但是,只要搞城市群,就一定会提升城市群里核心城市的地位和辐射力。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找到各个城市群里的核心城市布局,就大概率不会出错。

比如,中原城市群的郑州;粤港澳城市群的广州深圳;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南京杭州;成渝城市群的成都……

关于土地价格,我希望大家去把今年各重点城市的土拍成交价格做个趋势图。

相信我,你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结论——

哦,原来地价一直在涨,而且还涨了不少。

地价在涨、城市群在推进、旧改在拉升核心城区价值,这就是属于未来的三个大势。

在这三个大势之上,别忘了还有一个宽松积极的宏观背景。

第四,我们要学会用更冷静、理性和平和的心态,看待楼市、看待房价和看待不动产。

2004年,中国房地产有了第一次宏观调控。

此后的十五年时间里,关于房地产从来都不缺看空的重磅新闻。我们去翻开历次调控伊始的新闻头条,言语措辞比这次冷酷凶残的比比皆是。

而穿插在这些调控间隙的,总有一波波行情的冲击。我们去翻开历次行情伊始的新闻头条,看多者“暴涨暴击”言论的凌冽程度超过上一轮行情的,也俯首皆是。

更加魔幻和欢脱的是,这两种言论往往出自同一个硬核朋克媒体人。

媒体人靠流量而活,越是偏激的言论,越能收割更多地流量。

但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要更加平和,更加平和和理性的看待楼市和房价。

认准大势,放弃暴击思维,回归长线配置,不要被带节奏。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