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深圳”如何补基础研究短板?

南方plus客户端 2019-10-30 22:40 阅读 3000+

创新是深圳的底色,从数字来看,深圳的创新成果亮眼:

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2%,居全球前列;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8万件,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73%;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4415家,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10月25-26日,深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实施情况的报告》,以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两份报告下简称“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份报告都同时指出深圳在基础研究领域长期处在薄弱的局面,特别是深圳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不仅低于北京上海,还低于全国水平,国家级创新载体数量、获国家资助的基础科研项目都较少。

报告指出,在基础研究投入方面:

深圳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为3.13%,低于北京(14.7%)、上海(7.7%)及全国(5.5%);

深圳基础科研获国家资助较少,高校去年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研经费占全国比重分别为0. 93%和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3项为北京的1/14、上海的1/8。

在创新载体方面:

目前深圳已建设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仅3个,少于合肥(8个)、北京(7个)、上海(5个);

国家级创新载体占深圳创新载体比重仅为5. 2%,省部级创新载体占比26. 9%;

深圳共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远低于北京(1 1 6家)、上海( 44家)、广州(2 0家)。

深圳没有入选教育部“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与北京(8所一流大学、1 6 2个一流学科)、上海(4所一流大学、5 7个一流学科)、广州(2所一流大学、1 8个一流学科)存在很大差距。

在人才方面:

深圳全职院士仅46人,远低于北京7 5 6人和上海1 7 2人。

对此,报告建议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布局多层次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加强深港创新合作,畅通规则制度对接,将香港优势科研力量纳入深圳科技计划体系。

在创新环境方面,报告建议:

对高等院校持续稳定资助,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通过科技扫描、专利分析等开展科技发展路径研究;试点外国人及外国专家在深就业分类管理,提供居留和出入境便利。

在创新载体方面,报告建议:

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光明科学城建设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高地。

布局多层次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深圳国家基因库(二期)、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等,引进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拓展设施等,自主谋划建设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联合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系统布局高水平研究平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鹏程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加快基础研究机构、诺奖实验室建设。

在深港合作方面,报告建议:

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规划,建设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门户区,重点布局香港高校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集群。

推动深港澳创新要素互联互通,加强规则制度、体制机制的衔接,在离岸科研、经费使用、人才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先行探索,将香港的优势科研力量纳入深圳科技计划体系,畅通资金跨境拨付渠道,推进科研仪器设备通关便利化。

搭建统一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推动科研人员、设备、资金按照项目研究需要自由流动,通过合作办学、鼓励招收和培养港澳学生、促进交流访问等携手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切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记者】陈熊海

【作者】 陈熊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