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了!疫情之下,广州逆风飞扬,再赢重磅利好!经济增速仍超京沪

惠州地产第一资讯 2021-10-07 00:46 阅读 1000+
本文作者|傅斯特 一个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数据: 广州市2021年上半年“成绩单”出炉,GDP同比增长13.7%!这一增速,居然领先京沪渝等一众好手(深圳未公布上半年GDP成绩单)。 要知道,广州从5月开始就处于疫情“大考”,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备受影响。打个比方,这就好像列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要完成一次全面“体检”维修,根除车身病灶,难度可想而知。 在GDP十强城市中,除深圳、南京杭州外,其余城市已公布上半年GDP数据。广州增速仅次于武汉苏州。如果看名义GDP增速,广州更是高达19.45%,仅次于武汉。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继续跑在重庆前头,经济总量领先198.48亿。 一边是成功击退新冠变异病毒Delta,另一边是领先于各大主要城市的经济增速,广州的逆风飞扬,充分展示了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和非凡实力。 广州上半年的出色表现,为抗击疫情、谋求回温的全球经济,贡献一个值得参考的发展样本。 在过往的事件中,疫情的爆发,往往伴随市场恐慌,经济甚至会按下“暂停键”。 以2020年新冠疫情首度蔓延为例,疫情的冲击,第一波导致许多城市工厂停工停产,供应链断裂,进而导致生产运行危机和消费危机; 第二波是更多的国家出现了疫情,经济增速下降、市场恐慌加剧、金融风险增大。 这一次,广州却交出了不同寻常的答卷。 广州身处华南交通重镇,成为疫情下中国事实上的“南大门”:能耐越大,本事也越大。作为中国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广州不可能全然断绝国际往来。 截至今年5月中旬,广州已负责入境人员转运近50万人次,压力不可谓不大。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 一面要全力以赴拼经济,当好带头大哥;一方面还要站在抗击病毒第一线,保证不出纰漏。广州究竟做对了什么?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广州面对疫情打出的“王牌”:精准防控。 面对全球棘手的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名城都惶惶不安,没有完善的经验可供借鉴。 相比之下,广州的部署可以说是果断坚决,迅若雷霆而又波澜不惊,比如,广州紧急实施分级分类防控举措,对风险区域进行街道、甚至楼栋的颗粒度之下掌控防疫。 同时,创新以“黄码”为手段锁定潜在风险人群逐个排查,48小时核酸让而在人员流动中减少防疫隐患,高效防疫之余,经济生产并未停顿,广州不少上班族甚至一天没停工。 最大限度的精准防控,将对经济社会的搅动降低到最轻程度。 应对疫情的“战时状态”,更检验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广州的科学防疫和有序复工,为后续的经济逆势飞扬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广州的成绩绝非一日之功,早在疫情到来之前,广州就已经苦练内功,极大增强了经济的韧性。 事实上,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将更加脆弱,价值链面临更加剧烈的调整,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速重塑商业模式,经济发展的重心发生了转移。 上半年,广州加快在高技术产业投资蓄能增长,出现了许多新亮点。 其中,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多、势头猛,同比分别增长1.2倍、37.9%和25.0%。 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广州无惧疫情的底气: 回顾上半年,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082.84亿元,同比增长14.9%,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33.9%。 广州这么大的经济体量,经济增长超过1/3的动力来源于新动能,这是非常可贵的。 图源:广州日报 此外,汽车、电子产品制造业等逆疫情周期产业开始发威,电子新产品产能快速释放,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7%。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不断焕发新活力的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强劲。 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66.5%,同比增长12.3%。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 考虑到疫情对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影响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未来的广州,在高科技赛道下将继续飞驰。 而广州,正如曾经杭州和深圳,正靠科技和数字经济拔得头筹,脱颖而出,开启狂飙突击的新征程。 烈火见真金。 疫情下,全球经济大变局正在上演,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持久战已经打响。 针对实体经济国内大循环,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及逆疫情周期产业,跨周期调节,正是广州上半年能够“加速跑”的内在动力。 而通过IAB产业升级;期交所、大湾区银行等金融利器,我们找到了下半年广州经济走势的趋势密码。 近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为主导的IAB产业,成为了广州城市经济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小马智行、云从科技、树根互联·········在转向产业互联网时代,它们,就是广州赢得未来的“船票”。 疫情之中,文远知行的无人车就派上用场,在物资运送、社区服务中大放异彩。 培育独角兽,既是新经济的较量,也是未来开启中国城市竞争力试验场,从小处来说,代表着一家企业的活力,从大处来说,也是行业的大趋势、城市的竞争力所在。 另一方面,广州也在增强自己的内生发展动力。 金融方面,国家正加大对广州的政策扶持力度,央行等多部位已经同意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助力广州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尤其振奋的是:《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强化省会城市功能”。 这种提法比较罕见。 虽然广州是最强省会,但是首位度却排全国末流,这次纳入规划中,证明接下来省里支持广州的力度要越来越大,广东省对广州的支持力度有望与深圳持平,做到湾区双子星比翼双飞。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级战略,未来的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就注定广州的强省会与中西部省份的强省会有本质的不同。 对于大湾区而言,广州不能停步,只有再次强大起来,广深牵手合作,唱好"双城合作记",才能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腾飞。 广深比翼双飞开启湾区腾飞序幕 就连受疫情影响最明显的消费,广州也稳住了。 广州市统计局副局长冯俊表示,“在本轮疫情对实体消费有所冲击的背景下,消费结构升级、新型消费畅旺发挥了重要对冲作用。”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以往是对外贸易的桥头堡,如今也在成为拉动内需和消费的主力军。 国家十四五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建设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 全面促进消费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为此,国家十四五就明确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州再次被选中,赋予重任。 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将作为中国第一批培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走在前面冲锋陷阵。除了四大直辖市,只有广州入选。 值得一提的是,入选的五个城市都是2010年首批入选的国家中心城市,可见承担的使命。广州连续2次被国家“点将”,肯定不是一次简单的“复制”。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继国家中心城市之后的又一项城市桂冠,为新一轮城市实力比拼再次提供了重要契机。 广州,已经启程再出发。 参考资料: 《南方观察丨从经济半年报中读广州:三个信号、两个预期》,南方plus客户端 《2021上半年广州市GDP:顶住疫情压力逆势增长》,羊城派 《12家独角兽上榜,广州如何站上产业互联网“浪潮之巅”?》,南方plus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