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高新区首位业主签征拆协议,十多年前他另一处房也被征收

南方都市报 2019-09-24 13:58 阅读 1000+

南都讯 记者曾海城 9月23日下午,深圳市石井街道田头社区的吴伯在征拆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坪山高新园区首位签约同意征拆的业主。68岁的吴伯是土生土长的田头人,一直支持家乡建设,他说希望高新区能尽早建起来,坪山实现蝶变。

深圳坪山<a href=高新区首位业主签征拆协议,十多年前他另一处房也被征收" inline="0">

老党员带头签约,实现坪山高新区整备首签

吴伯家位于田头社区,在大门的显眼位置,挂着“光荣之家”的牌匾。9月23日下午,石井街道征拆工作第14组工作人员,带着协议书来到吴伯家,吴伯下楼热情地将工作人员迎进了屋,核对了协议上的内容之后,吴伯在协议书上郑重地签下了名字,他的老伴和三个儿子也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吴伯是土生土长的田头社区人,今年68岁,几乎是跟新中国一同成长的,他经历了坪山几十年的变迁,这让他感慨不已。“以前啊,这里都是农田,没有什么房子的。”回忆起过去,吴伯的印象很深刻,田头、田心社区,是他口中形容的“深圳最尾”的地方,但改革开放以后,这里也发生了不少可观的变化。

十多年前,修建金田路的时候,吴伯的房子就被征收过一次,这次为了坪山高新区建设,吴伯的房子又在征收之列,不过吴伯并没有犹豫,测绘评估之后,就同意征拆。“我是一名老党员,国家的建设我们不能不支持。”吴伯说道。吴伯是田头社区的老干部,不少人都说,他这辈子都在为社区做贡献。

“房子又被征了。”吴伯签下字之后,吴伯的老伴嘟囔了一句,尽管对老房子有不舍,但是他们一家还是十分支持高新区建设。“过去我们一家住在很狭小的老房子里,后来日子改善了,我们才搬进宽敞的家。”吴伯夫妇和三个儿子至今还是住在同一栋楼里,他们家是乡亲们钦羡的和谐家庭,三兄弟也没有因为房子征收问题红过一次脸。“吴伯的家风教育,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征拆工作人员感慨地说道。

改革开放后,“深圳最尾”的田头、田心社区经历了不少发展,而这次坪山高新区在这里建设,吴伯说希望能看到坪山蝶变和腾飞。“建好高新区之后,这里的变化就真的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说这话的时候,吴伯的眼睛里放着光芒。吴伯说,这次征拆的红利他们是享受到了,他的唯一希望就是,高新区能够尽早建设起来,让“深圳最尾”地区发展实现跃升,他们一家和街坊邻居们都能住进漂亮的房子里。

高新南片区土地整备733栋房屋全部完成测绘评估

坪山区高新南片区较大面积产业空间土地整备项目共涉及田头、田心社区共733栋建筑45.01万平方米,是石井街道上半年地铁16号线征拆任务的两倍,要求今年12月底前完成全部建筑物征收补偿签约工作。

誓师大会一结束,15个征拆小组就争分夺秒地奔赴征拆一线,在测绘、评估的同时,分别到各自负责的片区集中宣讲和登门入户做工作。项目启动一个月,733栋待整备房屋全部实现测绘和评估。

在征拆指挥部各征拆组,总是能看到一片热气腾腾的征拆景象。全体参与者继续发扬征拆大兵团作战精神,统一办公,坚持“白加黑”、“5+2”,以决战冲刺的奋斗姿态挑灯夜战,苦干实干、高效推进。

石井街道率先创新提出土地整备“区街一体化”工作模式,把突破解决征拆工作实际困难紧密对接区土地整备议事决策机制,推动土地整备工作高效运转。街道指挥部和15个征拆工作组,全程搜集汇总工作难点堵点,统一协调、上报、处置疑难杂症,做到提前研判、快速处理。

南都记者从征拆工作组了解到,私房买卖确权、“以租代售”厂房利益分成、祖屋夹层评估补偿、商业性质等物业补偿处置等,是此次征拆工作中面临的“疑难杂症”,石井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综合研判,分别“对症下药”,或及时上报区相关机制研究解决,为一线征拆工作扫清障碍,提高工作效率。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