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业绩与“囤地”之谜

匿名 2020-12-04 02:11 阅读 1000+

文 | 白羊

有时候,企业和人生一样一样滴,跑得慢就是输,比如扎根羊城的房企——越秀。

过去7年(2012年至2018年)越秀地产合同年销售额分别是,123亿、146亿、220亿、248亿、302亿、409亿、577.83亿。若单纯地与自己的过去比,越秀的进步是显而易见,且值得肯定的。

不过,若与同行们比,越秀的进步就显得很平淡了。

克而瑞发布的历年销售排行榜显示,越秀地产的排名依次为38、45、31、36、46、47、54。近几年虽然排名一直稳居TOP50,但倒退很明显。2018年虽然销售同比增幅达41%,排名却跌出TOP50。

就像学校的考试排名一样,这样的表现,任谁都会心理失衡的,也会暗暗奋起直追的。

2017年,时任越秀地产董事长张招兴表示,公司在2020年销售目标是冲击1000亿元的销售规模,即3年间要翻1倍多。

2018年的销售增长让这一目标看起来no problem,但今年其销售目标仅为680亿,同比仅增长18%。外界将其解读为保守和减速,不过考虑到当下房地产市场环境,这恰说明越秀明智又实际,没有强行“装胖子”。

近日,越秀地产披露称,1-9月,公司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480.55亿元,约占2019年合同销售目标680亿元的71%。鉴于越秀可售货量达1312亿元,目标去化率至少为52%,今年完成年度目标,应该问题不大。

真正值得期待的是明年,前不久越秀地产董事长林昭远表示,越秀地产2020年跻身千亿房企的目标不变。假设今年越秀地产刚好完成目标,即680亿,若明年要实现千亿目标,意味着越秀的销售增长要达320亿,同比增长47%。

在今年房企普遍感受到寒意的情况下,明年市场大环境能给房企提供50%的增长么?

越秀到底是在画大饼,还是真能说到做到?这无疑是明年,市场对越秀最关注的焦点,不妨拭目以待。

逆势激进拿地

为了满足对规模的野望和千亿身份标签,今年以来,越秀地产一改往日低调画风,四处出击。上半年,越秀地产在广州、深圳、杭州郑州青岛、成都、江门等城市14个城市新增了374万平土储面积,同比增幅超过50%。

仅6月24日一天,越秀地产单日斥资88亿元,连拿广州、杭州、深圳三宗地块。其中,越秀地产以59.08亿竞得深圳宝安一宗地,就此进入了深圳市场。

若以实际权益土价计算,越秀地产今年上半年拿地共耗资165.92亿元,超过年初的159亿元拿地预算。

进入下半年拿地势头不减,7月其在广州、中山、长沙累计斥资33.24亿元拿下了五幅地块。又迅速超过了调整后的拿地预算目标值(179亿)。

并且拿下了两个资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的旧改项目,其中的“广州淘宝第一村”里仁洞村的旧村改造项目,预计投入210亿元,据悉其不仅是广州目前投资额最大的旧村更新改造项目,也是越秀地产首次进军广州旧改的项目。

当然大把撒钱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债务的激增。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负债总额为1556.55亿元,同比2018上半年的1156.65亿元增加34.57%。净负债率则上升至3.92个百分点至61.16%。且于境内发行25亿元公司债,15亿元的租赁专项债。

那么,在其他中型房企都在琢磨着降杠杆、瘦身的时候,越秀为什么敢逆势而上呢?

这要从越秀独特的生意经说起。就像其他的国字头房企一样,作为隶属广州的地方大型国企,越秀在融资和加杠杆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其一,在整体融资环境收紧的大环境下,低融资利率已成为越秀地产的一大竞争力。

相比民营房企动辄8%以上的借贷利率,今年上半年,越秀地产平均借贷成本为4.76%,优势明显。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财务费用较2018年同期减少1700万元。

其二,杠杆率较低,上杠杆的空间较大。

越秀之所以敢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上杠杆,一大原因就是其杠杆低,加杠杆空间余地大。

上半年越秀地产的净负债率为63.56%,较2018年61.16%上升了3.92%。从增幅上看,是值得警惕。不过从绝对值上看,其不是一般的安全,而是非常安全。

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174家房企的加权净负债率约为91.37%,既是说,越秀地产的净负债率只有市场水位的三分之二。

其三,独特的“地产+基金”模式,同门兄弟强力输血。

所谓的“地产+基金”模式,即越秀地产与一母同胞的越秀基金合作,越秀地产在拿地时,由越秀地产和越秀金控共同成立一家投资公司,其中基金出资约90%,地产出资约10%,联合拿地,开发则交由越秀地产完成。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上杠杆,“明股暗债”的融资方式却不属于债权,不影响越秀地产报表。据悉,支撑其上半年四处出击、跑马圈地就是其独有的“地产+基金”模式。

据公告显示,在上半年拿下的14幅土地中,有7幅地块越秀地产的权益占比仅为9.55%,其余均由越秀产业基金持有。2019年7月,越秀地产拿下5宗地块,其中3宗地块的权益均为9.5%。

越秀玩的这套“地产+基金”模式,其实,就是母公司把钱左手倒右手,同时又不用看金融机构脸色。前些年很多民营房企也想玩这套,纷纷成立金控公司,跨界金融行业。不过,因为不是亲儿子,随着后来监管收紧,一个个搞得灰头土脸、不了了之。

囤地疑云

虽然内地楼市师从香港,但两边房企却似乎走向了相反的两条路。

比如香港房企,爱囤地、打骨子里厌恶高杠杆、捂盘惜售、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内地房企,则注重规模和速度,崇尚“快周转”。

不过,不能一概而论,内地房企也有慢吞吞开发进进而被质疑囤地捂盘的,比如越秀位于广州海珠区的南洲路1026号住宅地块,在拿地6年之后才迎来首次开盘。

公开信息显示,该地块在2013年5月23日被越秀地产竞得,扣除保障性住房后楼面价3.46万元/平方米,刷新广州最贵单价地王记录,且高于当时该地段2.8-3.1万元/平方米的一手住宅售价。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早在2014年7月就曾公布过一次获批后的规划方案并传出即将动工的消息,但此后并未真正动工。直到2018年7月,广州国规委再次披露规划方案,并于8月获得到施工许可证。

不过,对于拖延入市原因以及外界的囤地质疑,越秀并未给出正面回答,仅表示“公司按正常程序在推进项目,并科学合理把控销售节奏”。

虽然具体真相不得而知,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仍不妨我们对此次囤地疑云进行发散性思考。

思考一,越秀对单个项目利润过度执着,对“快周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不到位。

这或许是过去几年,越秀在和同行的比拼中,落下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思考二,地王项目花6年消化,间接反映出越秀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这个角度也不难理解,比如对当时市场环境研判失误、成本等管理水平不到位,这个时候以时间换利润是最好的选择。而财务数据,也反映出越秀的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57.05亿元、221.31亿元、208.81亿元、237.96亿元和264.44亿元,同比增长10.53%、40.92%、-5.65%、13.96%和11.14%,仅2016年出现小幅下滑;

而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4.71亿元、10.13亿元、15.4亿元、22.6亿元和27.28亿元,同比增长-14.2%、-59.01%、52.06%、46.75%和20.69%,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作为一个国企,越秀有其特殊优势,但如何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和业绩,看来越秀还有很多功课要补。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