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合作第二高地从0到100:河套小空间撬动大机遇

澎湃新闻网 2020-08-13 08:42 阅读 1000+

“皇岗口岸片区接近1.67平方公里原来主要都是货检场和口岸设施,1.35平方公里深圳" target="_blank">福田保税区原来是典型的出口加工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加工贸易和仓储区,在科研创新上可以说是零基础。”

8月7日,在深圳市政府举办的《关于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创新中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政策吹风会上,深圳福田区区长黄伟如此介绍。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俗称“河套”地区,深圳河南侧的香港园区面积约0.87平方公里,深圳河北侧的深圳园区面积约3.02平方公里。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深圳园区这片被称作科研创新“零基础”的区域,已经落地及正在引进的项目达到了126个,其中生命科学领域56个,信息科学领域39个,材料科学领域11个,不乏前沿性、顶尖的科研团队、项目。

这只是深圳园区的初步进展,而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深圳一个科创园区的产业升级样本,继前海之后,河套成为深化深港合作的第二块高地,伴随着未来香港园区的建设,两地联动,河套在“撬动”深港科创合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发展方面,还将开启更大的想象空间。

从无地可用到地等项目

1997年,深圳和香港合作治理深圳河,将弯曲的河道拉直,用泥沙填平,造出87万平方米的河套地区。这一地区的开发争议拖了十数年,直到2017年1月3日,深港两地签署协议,明确在河套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同时,香港支持深圳在毗邻河套地区的约3平方公里区域规划深方科创园区,双方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置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下,河套地区因其深港合作以及科创定位,被赋予了“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的身份。

2019年2月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发展特色合作平台”一节专门点名了“落马洲河套”,提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创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动。

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探索协同开发模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根据香港方面2019年披露的信息,河套地区前期工程于2018年6月展开,预计在2021年或以前提供首批土地,以发展创科园第一期的楼宇与相关设施。

相比之下,深圳进展迅速。在深圳园区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原本是一个高度建成区,如何进行土地整备、空间腾挪、配套升级,产业导入,成为深圳方面首要解决的问题。

黄伟在上述政策吹风会上介绍,通过租、购、改、建四大措施,皇岗口岸货检区接近40万平方米全部释放出来用于未来深港科创合作。30年前为保税区的厂商以及物流贸易商所准备的一条一号通道,现已经批准向科研人员开放。新的皇岗口岸已经开建,未来将形成一个超级口岸、超级交通枢纽以及超级的创新综合体。

此外,为了完善深圳园区的配套支持,福田区在南华村开展了一个旧村改造,15天内2800多套房的签约率达到99.6%。南华村及旁边的赤尾村,在改造后将为合作区深圳园区提供人才住房以及服务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将上述3平方公里土地留给科研创新、中试转化和产业发展。

黄伟介绍,合作区深圳园区从原来无地可用,变成现在地等项目。合作区乃至福田区科研创新实力、基础都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

打造独特开放式创新体系

在深港两地的经济观察人士看来,河套的最大价值在于,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范围内适用的是香港法律,但它在地理位置上紧邻深圳,并且有配套的深方园区,两相联合,有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开放式创新体系。

香港方面也对河套寄予厚望,这与香港近年来屡屡强调重振科创的大背景密不可分。在2019年的一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已经准备好在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中担当重要角色。

拥有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及广阔腹地的深圳,将成为香港有力的合作者。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陈繁昌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港两地的科技合作有很大的空间,过去还没有做到最好,但河套将会成为一个重大突破。

正是因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跨境、跨制度、跨关税区”的特点,政策创新将是保证深港顺畅合作的重要保障。上述《若干意见》的第一个方面内容即为“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若干意见》提出,对标香港及国际上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包括探索促进人员、物资等创新要素资源高效便捷流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接国际科研规则,建设5G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标准规则示范区。比如,合作区深圳园区将探索允许科研机构委托港澳专业机构进行审计,适用港澳审计准则。

深圳方面表示出了极大的诚意,提出深圳园区将全力服务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优惠、充足的科研、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公共科研装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试基地等设施向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全面开放等。

包括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在内的几所高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首批就向深圳园区申报了人工智能赋能再工业化、脑功能评估中心等不少项目,香港科技大学直接承办的蓝海湾孵化基地以及UNI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也已经入驻。

对于香港方面的科研人员而言,河套的区位首先就充满了吸引力。这里距离香港科学园只有18公里,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都是半小时车程,拥有皇岗、福田两大口岸,从深圳福田搭乘高铁到香港西九龙站最快只需14分钟。

中国源头创新百人会秘书长、深圳原科协主席周路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河套,香港大量的知识性服务业人才能够直接找到施展才华的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