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家A股房企业绩洗牌!四成公司净利润上涨

第一财经日报 2020-05-28 08:48 阅读 1000+

(原标题:125家A股房企业绩洗牌 四成公司净利润上涨)

“黑天鹅事件”事件是最好的压力测试。

2020年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主流房企均承受了一定的销售压力。此前售楼处暂时关闭、市场趋于降温,各家房企的资金、利润、交付都相应受到影响。穿越周期成为考验每一家房企的重要命题,房企意识到规模红利已经无法面对如今的市场竞争,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根据Wind数据统计,A股125家房企从疫情暴发到3月31日,区间股价下跌108家,上涨17家。此外根据上述房企的一季度报告,共计48家公司营业收入上涨,77家营业收入下跌。同时,共计46家公司一季度净利润水平上涨,79家公司一季度净利润水平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TOP50主流房企(根据克而瑞2019年销售排行)中在A股上市共计15家,其中从疫情暴发到3月31日,有2家房企股价上涨,13家房企股价下跌。根据上述15家房企第一季度报告,其中10家营业收入同比上升,10家净利润同比上升。

疫情影响下,实际上正在加速房企洗牌。从主流房企的股价表现看,上涨占比与A股所有房企几乎一致。不过从业绩基本面看,主流房企营业收入上涨公司占比66.7%,而全行业A股房企营业收入上涨公司占比38%。主流房企净利润上涨公司占比66.7%,而全行业A股房企净利润上涨公司占比37%。

显然,规模房企在对抗“黑天鹅”事件和业绩表现明显高于同行水平。

易居企业控股(02048.HK)CEO丁祖昱认为,疫情将加速行业整合并购速度,未来市场将进一步出现大鱼吃小鱼情况。

营业收入上涨公司占比38%

根据Wind统计,沙河股份(000014.SZ)、ST宏盛(600817.SH)、华丽家族(600503.SH)、市北高新(600604.SH)、天宝基建(000965.SZ)一季度营业收入增幅较大,分别为1102%、1068%、658%、655%、645%。在疫情影响下,仅ST宏盛区间股价上涨4%,其他4家公司区间股价下跌。不过,上述5家公司规模较小,营业收入的结转更多来自阶段性交付。

在营业收入同比下跌公司中,亚太实业(000691.SZ)、南国置业(002305.SZ)、泰禾集团(000732.SZ)、大龙地产(600159.SH)、浙江广厦(600052.SH)下跌较为突出。分别同比下跌100%、96%、93%、93%、91%。规模和运营制约这些公司进一步发展,上述5家公司区间股价均下跌。

从15家主流公司一季度业绩报告看,大部分公司由于此前可结转收入较多,依旧保持一定的增幅。

其中,招商蛇口(001979.SZ)、杭州" target="_blank">滨江集团(002244.SZ)成为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超过100%的公司,分别同比增幅为171%、111%。同时,这两家公司股价的区间跌幅在10%左右,相比于其他很多公司表现较好。

营业收入增加实际上反映了之前已售未结转的项目数量,同时反映地产公司在一季度的运营能力,这样才能在疫情期间完成交付结转收入。

根据招商蛇口数据,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97亿元,同比增171.2%;实现归母净利润5.39亿元,同比减79.5%。

虽然利润同比下滑,但是得益于较低的负债水平,招商蛇口继续保持了较高的拿地强度。公司公告显示,2020Q1公司新增项目19个,对应拿地总价212亿元、计容建面325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大幅增长423.9%、223.2%;平均权益占比也较去年同期提升8.61个PCT至54%。同时,招商蛇口净负债率环比2019年末基本持平,增长3.12个PCT至32.4%,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滨江集团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7.81亿元,同比增长111.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亿元,同比下降29.21%。

华泰证券预计,滨江集团2020年滚动+新推货值约1800亿元,销售有望再有提升,并向TOP30迈进。受疫情影响,2020年1~3月实现销售152亿元,同比下降28%,但随着杭州市场回暖,增速已在逐步修复。

不过,也有很多公司受到疫情以及其他因素影响,营业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

TOP50中营业收入下跌较多的泰禾集团,正在面临更多压力。

不过,即便是疫情影响,因为规模优势,TOP50主流房企的营业收入结转能力依旧表现比大部分公司好,体现出规模优势带来的业绩稳定。

而万科、绿地这样的超级大房企同样表现逊色,体现出规模发展已经到了瓶颈,而其他业务增长极暂时不能全面补充的大房企困境。

此外,大量小房企实际上正在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都跑输主流房企,越来越多小房企正在失去市场地位。

而真正较为优质的则是部分二线房企,诸如金科股份、中南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继续享受了规模红利带来的变现,同时因为把控好了投资节奏,正在逐步释放此前的业绩,显示出较高的成长性。

不过,所有的地产玩家也都逐渐明白,在这个压力测试中,唯有保持稳健发展,未来才能获得更多投资者和外部的信心。以往依赖财务杠杆推动时代已经结束,怎么化危为机成为下一个命题。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郭晨琦_NBJ9931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