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为什么在中国买房绕不开“啃老”?

匿名 2020-01-16 10:02 阅读 1000+

前半生把孩子养大

后半生为孩子供房

在当下有个共识:有车有房,是年轻人成家的必要条件。

养儿防老都是奢望。当下更多的,是养儿啃老。前半生把孩子养大,后半生为孩子供房。

郑州环卫工老张,在冬至那天,吃了顿公交站的免费饺子,感动得落了泪。

采访被问及时,老人说,自己很久没吃过这么好的饭了。

老张说,自己每月2120元工资,2000元都给了儿子还房贷。在这个100块破开就没的时代,老张要用120元度过一个月。

很难想象,老人平时都会吃些什么。


01

房子是啃老的万丈深渊

据调查,97%的受访青年称,身边人买房都靠父母。捆绑父母买房,已成中国青年的常态。

2000年起,中国房地产喜迎高潮。建房手速赶不上买房手速,工资上涨速度,更远低于房价上涨速度。

2000年~2014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走势

从2008年到2017年10年间:

广州房价翻了3倍

北京房价翻了5倍

上海房价翻了6倍

深圳房价翻了将近7倍。

一线城市10年房价走势图

2018年1-4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为8585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7%。很快,全国新房均价将破万。

而2017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折合每个月是2164.5元。

平均情况下,一个人不吃不喝,买套房子要花小半辈子。


02

当年坚持不啃老的人

现在大多后悔了

曾有网友留言,以前觉得“啃老”买房的人是混蛋。可是过了10年,回过头来看房价,发现自己才是混蛋。

我的朋友顺子,他老家在大兴安岭大山深处,一个叫什么什么旗的地方。

几年前,顺子爹带着20万来了北京,想给儿子在北京买房。那时候,20万在大兴安岭是一笔巨款。

顺子和爹转了一圈,发现即使掏空爹娘养老钱,也买不起北京城里的房。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北京七环——河北燕郊。

当时,顺子说起自己的燕郊初体验,就一句话:“连坟都不会有人买在这。”

不过顺子就把房买在这了。20万块钱,付完首付,还有点富余。

燕郊房价如今已翻了好几番。

07年还是08年,老杨刚毕业。他和同学一共6个人,挤在北京一个破两居里打地铺。

他爸来看过他一次,看到如此脏乱差,就跟老杨说,要不家里给你出首付买套房吧。老杨骨子里觉得,啃老是件可耻的事。

然后,他就做了人生中最傻X的决定,跟他爸说:“不用啊。北京现在房价高得离谱,急啥。”

只是10年后再回望,老杨已经被现实打脸打到怀疑人生。

老杨坚持不啃老的10年,是理想背离现实最剧烈的10年:

理想是

毕业白手起家,靠能力买房买车,步入中产。身边人赞赏,父母也安心。

啃老族会啃成废柴,财富不能持续。在父母老去后,终将重返贫困。

现实是:

不啃老的,不吃不喝也赶不上房价飞涨。找不到老婆,付不起房租,被挤出一线城市。

啃老族早早买房,三年结婚,五年生娃,十年房价翻十倍,家产迅速过千万。

时代上演的,是一场荒诞现实主义戏剧。

不想花父母的钱了,父母该安享晚年了。谁曾想转眼10年,父母存在银行的积蓄,在通货膨胀中,早已贬值。

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还坚持要当谦谦君子的人,大多还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03

与其把钱放在银行贬值

不如科学啃老,理性投资

托房价的福,谁不啃老谁就输了。

试想,一个不啃老,只能35岁才买房的男人,他27岁时就无法结婚。然而中国地产的戏剧化,导致啃老早买房的人,占了大便宜,不啃老迟买房的人吃了大亏。

这个年代,啃老不是耍流氓。不以财富增值、理性投资为目的的啃老,才是耍流氓。

我们的父辈,因为经历过食不果腹的年代,总喜欢把钱放银行。但财富随通胀缩水,是一件太常见、也太容易的事。

长期高储蓄率,意味着财富的白白损耗。

市场经济,带来了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买房,也仍是一种稳健的抗通胀手段。

如果家中老人尚有余力,也不妨将现金,用于房产或其他投资。适当让儿女理性啃老,也比盲目地储蓄要好得多。

这个时代,被迫啃老很无奈,有老可啃很幸运。

而当年那些啃老投资买房,拿下人生第一桶金的人,房价已经带着他们,实现了阶级跨越。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