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温度、有厚度、有气度的人文宜居幸福新蛇口

深圳新闻网-晶报 2019-12-20 10:58 阅读 1000+

内伶仃岛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送暖到海岛”活动。

今年,蛇口街道围绕“一核、三圈、三治”的创建思路,在“系统化”建设中,深入开展“大走访、深调研、真服务”活动,建立区域协同治理新机制,探索党建引领治理新路径;在“品质化”建设中,大力推动“1+13+N”党群服务网络,做强“一公里”党群服务圈;在“特色化”建设中,以文化治理、公益治理、智慧治理“三治”协同助推辖区和谐发展。通过推动“三圈”同频共振,打造有温度、有厚度、有气度的人文宜居幸福蛇口。

海湾社区:

打造“街区客厅”

推进“家门口”的党建阵地建设

海湾社区总人口11218人(含海湾村原村民),其中非户籍人口占比81.9%。社区内住宅小区3个,私人楼栋250栋,属典型农城化社区。城中村综合治理与社区内部矛盾是海湾社区急需解决的难题。

社区党委根据村民习惯,把村民论家常、议村事的聚集地进行美化改造,将其打造成具有海湾特色的“街区客厅”,并以“街区客厅”为抓手,探索“党建+城中村”治理路径。

拓展党建服务阵地。通过拓宽改造主巷道,增设村史文化墙、流动图书馆等设施,在空间有限的城中村里,“街区客厅”充分满足了居民休闲、阅读的需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通过“街区客厅”延伸到居民家门口,通过定期开展党课观影、“重走长征路”等红色教育活动,增强社区党员凝聚力。

构建多元共治平台。社区党委分别牵头成立了“党建+股民”“党建+蚝业协会”“党建+城中村治理”机制,联合村内优秀党员群众,推进社区治理工作。为化解社区矛盾,通过“街区客厅”收集民意,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并协商议事,效果显著。如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有抵触情绪,社区党委以“街区客厅”为平台召集城中村治理动员会、推进会、业主大会等,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力量协调居民矛盾,最终保障社区治理顺利进行。

塑造特色社区文化。海湾社区传统文化丰富,老人节、蚝文化节等是村民庆祝多年的传统佳节。今年以来,海湾社区党委以“街区客厅”为平台,开展“松龄长岁月,鹤语寄春秋”老人节活动、“温馨蚝乡·幸福海湾”社区蚝文化节等,以文化治理增强居民幸福感。经过整治,海湾新村被评为市城中村综合治理“样板村”。

内伶仃岛社区:

探索“党建+岛屿治理”新路径

打造全省首个岛屿党建试验点

内伶仃岛社区涵盖内伶仃岛、大铲岛、孖洲岛三个岛屿,由于岛屿的特殊环境,岛上职工对社区归属感低,只认驻区党委,不识社区党委,给社区的管理带来不小挑战。结合精品特色社区创建工作,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岛屿治理”新路径,实施“三色”行动。

首先是红色引领行动,打造岛屿党建品牌。社区党委从岛上党员着手,开展“内伶仃岛党员亮身份”行动,给予党员精神物质双激励,从而提升社区党委在党员群体中的引领力。挖掘有特长、热心公益的社区党员,组成“灯塔”党员志愿者队伍,凝聚社区职工共建共享共治。联合企业党委以“流动议事厅”的形式开展共驻共建工作,整合资源,解决岛屿治理难题。

其次是橙色阳光行动,打造多彩内伶仃。社区党委链接驻岛企业资源,在孖洲岛建设“多彩共享客厅”,并定期开展趣味运动会、露天电影等多彩休闲活动。在寒暑假增设“儿童乐园”区域,开展退伍军人联谊会等,大大提升了职工幸福感和获得感。

最后是蓝色安全行动,打造平安内伶仃。社区党委携手驻区单位共建内伶仃岛“安全生产文化”,通过成立安全生产监督队、建设安全生产文化长廊,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现场演练等活动,培育岛上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督促其践行安全生产理念。

随着对“党建+岛屿治理”模式的不断深化,经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多次与孖洲岛基地船厂沟通协调,拟打造全省首个岛屿党群服务中心。未来,岛上将引入更多贴心便民的资源,让中心成为广大职工“愿意进来、留得下来、还想再来”的地方。岛屿治理也将从“游击化”转变为“阵地化”,为岛屿基层党建治理作出示范作用。

晶报记者 沈乐 通讯员 王昊天 周燕/文、图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