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房企发展的阻碍——模块化发展

WJ汪净 2020-01-06 20:45 阅读 1000+


如何打破房企发展的阻碍——模块化发展

企业转型 | 作者 / 汪净 整理 / 小蝶


前两天,我们公司华西IT的负责人老杨找我聊年度总结,我们说到了企业发展阻力的问题,引申出模块化发展思维的讨论。


现在我们房友圈做平台,需要若干种业务,比如新房分销业务、赋能业务、城市合作业务等等,我们也需要很多的工具,比如一个APP、一个小程序等等。


这些都像一个个的模块,你单独看任何一个,好像只是一个简单的功能,但是你把一个个模块串在一起,形成闭环,它会像一个电路一样发亮。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所以我和老杨说,我们现在不是整体施工,甚至都没有所谓“整体规划”,而是采取模块化的思路来发展。从一开始,我们就在搭建不同的模块。


与此相反的,是单线思维。就是从一个点开始,只沿一条道走到黑。


现在做平台,你没有办法用单线思维去思考,比如说阿里巴巴,它要做一个电商平台,如果你把阿里巴巴想象成一个超市,超市要怎么做呢?你如果觉得,只需要找买家和卖家进来就可以,那可能一个客户都找不到。为什么?


因为第一单你就要面临一个问题:卖家先发货?还是买家先打钱?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支付系统,同时还需要第三方的资金监管。但你不能说,做到这里遇到问题才动手去解决。


但是,客户的钱为什么要让你监管呢?客户会想,万一你拿着钱跑了怎么办。


于是,你还需要一个信用系统,有了信用系统和第三方支付以后,如果买家嫌卖家发货速度不够快,又该怎么办?

物流系统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了。


后来买家和卖家多了起来,很多卖家的生意不好做,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营销系统。这个营销系统可以帮助买家匹配适合自己的商品,也可以帮助卖家推荐店铺的商品。


卖家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扩大规模,那钱从哪里来呢?这个时候又需要一个金融系统……


在阿里的例子里,表面上是一条主线串起来,车到山前必有路,但真的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吗?你别忽略了时间,如果发现需要才启动一个模块的话,早在竞争中输精光了。事实上,支付模块、信用模块和第三方物流模块,正是开始他建立起来的关键。


所以你看,并不是一条线走下去就能够把其它内容串联起来的。如果没有新的模块出现,这条路开始就很难走下去。


如何打破房企发展的阻碍——模块化发展


现在的企业经营发展,有两种极端的经营方式。


一种极端是:我把我的事情做好,自然能够吸引资源到我这里来,这就是刚才提到的单线思维。


还有一种极端是:完美主义。就是一定要所有东西都做好才开始形成系统。这两种思维都是不可取的。它们都是房企发展的阻碍。


第一种单线思维,做好了,确实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源,但是做不好怎么办?比如没有信用,也没有第三方支付,客户为什么要信任你?把钱放心的交给你监管呢?


第二种完美主义,即使你有钱,有时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因为你总在无止尽的规划,有些事情,你要去尝试后才知道机会在哪里。


那该怎么办?你需要具备模块化思维。



模块化发展是一种思维方式,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常常需要多个模块同时去发展。


为什么传统房企转型难?


房企转型困难,主要还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而成熟代表着利益的固化,所以很难进行改革。如果想要转型,一定会有很多群体惯性进行阻碍。有没有什么大的企业很多年做的很成功,转型以后依然很成功的案例呢?


我们可以向外看看,比如谷歌模式和特斯拉模式,前者是完美主义,他们希望打造出完美产品,在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大大超过人类驾驶后,再直接进入人工智能全自主化。具体做法是:他们用小规模车队装备高级传感设备,上路测试、搜集数据,测试完美才上路。


我们再来看看特斯拉,他的老板马斯克,成立特斯拉之前,马斯克和《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和布莱克·马斯特斯创立了PayPal,在PayPal之前,他还创立Zip2公司,这是一家为新闻机构开发在线内容出版软件的公司,同样是科技公司的巨头。但是特斯拉这个企业,对于马斯克的个人创业来说也是一次转型。


所以特斯拉则采用渐进模式:在部分功能,比如高速路自动驾驶、自动转向、自动泊车和避免车祸等开发完成后,就马上运用到自己的商业车款上。具体做法是:安装较便宜的设备,让车主在使用特定自动驾驶功能的同时,也为特斯拉搜集数据。


结果是:谷歌花了8年才搜集到800万英里的现实世界驾驶数据,而特斯拉仅用了2年就搜集到了12亿英里的现实世界驾驶数据。


这里不评价谁优谁劣,而是看看模块化的好处,因为他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迭代产品。


如何打破房企发展的阻碍——模块化发展


很多房企要转型做平台,轻资产,但是什么都不舍得放。比如所有新的业务都一定要和原有的挂上勾,甚至搬用原来的制度,以原来的理解去看新的定位。


还有人认为新业务要做到足够大,才提供更多资源,这种模式能成功,才是奇迹。


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单线思维,认为只要走对路,走下去就一定能成,否则就是走错了。然而,什么是对的路?并不是一条,而是在若干个模块中。


模块化思维对我们做创新和改革就非常有效。很多房企面临转型的时候,之所以会遇到困难,就是因为缺乏这种思维。


如何打破房企发展的阻碍——模块化发展


比如“试点”就是一种模块化的创新,试点就是地域划分的模块,但是仅仅地域划分是不够的。


那具体要怎么做?


现在房地产企业转型,开拓新的领域,要么就是在这一领域模块投入的资源很小,想着即使放弃了,对公司的盈亏也完全没有影响;要么就是和原来的内容联系特别深,完全没有办法单独来看,比如说做商业地产运营的业务。


公司内部独立出商业地产部门,这个就算是模块化吗?


很多做得做不好的公司,商业部门只是挂一个壳而已,只是一个名字,所有的内容还是和以前一样,不论是资源,流程制度都是一样的。


而有些模块化做得好的,在商业地产方面,模块化体现很明显,独立业务,独立资源,这样的公司即便不做商业做别的,公司也一定可以存活。


还有些公司,你听他说要做商业,听了好几年,都没有商业部门,还有些公司商业资产很重,但是看不出商业部门和住宅部门有什么区别,只是改个名字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困惑,我明明就做了新的东西,但为什么没效果?因为,要么新的模块投入资源太少,要么模块与模块之间只是改个名字,原来的资源,制度,流程都在“作怪”。


如何建长城才科学?


房企转型难的地方还在于,做新的业务,都不是分段建设形成对接,而是一条路走到底。这样没法快速发现问题。


稍微查一查就知道,不论是地铁隧道,还是高速公路隧道,都是分段建设,最后形成对接,不会一条路走到底。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效果,而且要更新迭代也可以做分块处理,这是一种工程思维。


糟糕的是,一些传统公司的管理者,老是觉得我们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好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厦第一天就能建成似的。


更糟糕的是,传统企业往往会有悲观情绪,认为我们的确不如人,做不到。而且很多职能部门要看业绩才会支持,这就是常说的基因问题。


如果有点科学精神,使用模块化来处理,你就能具体说明不行的到底是哪一块。


怎么判断传统房企转型会不会有成效?就是看你把新的事物当做实现旧有目的的工具,还是当做新的系统。


做平台是搭建作业系统,而非制造工具。


如何打破房企发展的阻碍——模块化发展


以我自己为例,我们做房友圈,最核心的是多了一个“商家管理系统”,前面两年都没有这个东西,以至于我用别的系统来凑合用。


多了这个“商家管理系统”后,很多人认为只是多了一个功能而已,有它和没它的没什么区别。但其实,有它之前,我们的APP只是一个工具,房友圈更像是一个信息展示的橱窗,有了它之后,我们的App更像是一个作业系统,而房友圈才真正有可能成为一门平台生意。


同样的,我们还有供应商管理系统,营销支持系统,赋能系统,这些都是模块化的。


反过来现在很多人觉得我们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拿新盘,做个小程序,展示新盘,带客成交分佣就可以了。


为什么今天房xx这么多,比如房小小、房大大、房圈圈(名字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跟前两年的xx宝很相似,因为大企业都在用单线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他们陷入创新者窘境。


他们的志向不见得不远大,但是很多人开口就是“我们要做中国的什么什么”……他们从一头开始建长城,或者从一头开始打隧道,就一条道走到黑,建到哪里算哪里,没有模块化的经营思维。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想要转型的房企,因为方式不对,要么停止转型,要么转型之路走到一半就倒下……


只有随着模块化运作,一步一步实现系统闭合,业绩才能做大。业绩增大才能吸引更多玩家,吸引更多资源,构建增强回路。


就好比两个隧道打通之前,还是两个隧道,但是为什么两个隧道最后一步打通,大家都要鼓掌呢?因为这一步的打通,才形成了一个真正的闭环,一个真正的系统。


阿里到现在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为什么呢?


早几年的支付宝、第三方监管已经成熟了,后面形成的营销系统,帮助买家匹配,帮助卖家做生意。而这两年,他建立的物流网络也有了成效,天猫小店也走进了社区。至此,阿里巴巴的系统才算打通了隧道的最后一步。


所以,长城不是一日建成,隧道也不是一条道打通,而要分段合力,才能快速高效建成。


人才合作也需要模块化


你看现在的科技巨头公司,虽然竞争激烈,但是他们都有相对独立的模块。


比如苹果,它是中心化的组织框架,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模块,你把任何一个模块去掉,他对结果的影响都不会特别大。


谷歌也是这样,我们看他最下面交叉的一排,就是它独立的项目。


再来看房企,组织框架都是一条线往下的,你可能会觉得听起来很复杂,和上面的这些组织框架图不知道区别在哪里,但我想请你注意的是,线段的多少。简单的理解,如果你的线段越少,线路出了问题就越难处理。


所以地产公司的转型,更多增加的是地产板块的复制,这个并不是模块化,是地产板块的延伸,只是改了改他的外在而已。


那什么是模块化呢?A和B这两个业务,是完全独立的,而且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去掉任何一个,对原来的影响都不会很大。


对于很多房企来说,以前是单线思维,比如销售线,是将销售线拆分成几支队伍,产品线也分不同的产品,比如住宅部、豪宅部,而投资线大家各凭本事找土地、拿项目,渠道商则靠资源开拓地盘。


他们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点:按照同样的工种去划分。但是,小众的工种却很少,甚至被划作“支持部门”。而现在的市场,会有更多类型的人才出现,人才也需要模块化的合作。


从打隧道来看,我们需要从不同的地方打隧道。


有些地方,打的比较顺利,

有的地方有巨石,需要有处理巨石的人,

有的地方有积水,需要有处理积水的人。


打隧道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情况,表面上大家都在打隧道。但是不同的地方,需要的人是不一样的。


我们经常去郊外会看到很多电塔,你知道这个是怎么建造的吗?


其实这是由不同模块的人建造的,比如说在城市的平地区域,供电局的人就可以建造这样的电塔,但是在崇山峻岭或者沟壑纵横地带,电塔是如何建立的呢?实际上这些地带的电塔,都是由不同的第三方公司建造的。


有的地方,需要用马将最先进的发电设备驼上去。如果让城市里面的人去做,他们无法完成。他们需要最多的技能就是找当地的人去沟通这件事情,而且这些工作人员,可能会受伤,甚至会摔死。


除此以外,这个工作还需要专业的工具,比如需要跨山的缆绳,缆绳固定好后,再将设备运输过去。


这种建造方式和城市完全不同,同样都是建造电塔,看上去都是一样的工作,产品规格也差不多,但是需要的人却是不一样的。


如果建造电塔这个工作,都是一个团队在做,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可能城市的电塔1年就建造完成了,但是崇山峻岭的电塔可能5年都无法完成。


另外,有专门的电力设计院来画电路设计图,而到了施工图,就会找专门的施工单位来做。


总之,需要有人搬砖头,也需要有人画蓝图。


搬砖头的人,不要觉得画蓝图的人不务实,反过来,画蓝图的人,也不要觉得搬砖头的人很低级,因为两者都是相辅相成,共同进退的。


如何打破房企发展的阻碍——模块化发展


对我们而言,等蓝图画好了,今天再来成立房友圈,那就不用成立了。因为今天的竞争环境,已经不适合成立这种公司了。而现在,我们成立3年都连续盈利,也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画蓝图了。


在一个传统的企业要去改变和创新时,你一定要用模块化的人才来组合,他们会认可对方说:你身上有我做不到的地方,我身上也有你做不到的地方,同时双方还能共同合作,实现共赢。


这才是模块化的合作。人才的模块化,可以合作,也可以互相整合。


对平台来说,不同的公司间合作会更多,未来,公司之间的赛道选择会更加细化,有人只专研某一模块的工作,而不是系统的工作。


简而言之,对人对公司,有人画蓝图,有人搬砖头,同等重要。


总结


不论是单线思维,还是完美主义的极端思维,都是制约房企发展、转型的阻碍。


长城非一日建成,阿里帝国也非一日之功,我们需要模块化思维来科学发展,破除极端思维,才是转型成功的正道。


最后,关于如何做模块化思维的应用,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精益创业》,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模块化思维以及快速迭代的做法,对希望转型、创新发展的房企,可以仔细研读。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