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发布

澎湃新闻 2021-12-13 16:34 阅读 2000+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又有大动作。12月8日,我国发展改革委公布《沪苏浙城市结队合作扶持皖北城市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方案》。

计划方案确立,上海闵行区、泰丰国际、上海奉贤3县市,江苏省南京苏州市、徐州市3个市,浙江省杭州宁波市2个市,与安徽省淮南、亳州、宿迁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合肥、六安共8个皖北城市,进行结队合作扶持,限期至2030年。

长三角扩充与安徽入“长”

假如从1982年国务院办公厅决策由上海市及附近九个城市一同创立上海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算起,长三角地区合作已风尘仆仆踏过了近40个年分。

但直到2008年之前,这类合作仍多局限性在江浙沪地区“包邮区”內部——尽管安徽早在1990年,就明确提出了“把握机遇、开发设计皖江、加强本身、映衬上海浦东、迎来辐射源、推动我省”的经营战略。

2008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宣布下发,代表着“泛长三角”被增至战略方面。本来由江浙沪地区两省一市参与的长三角地域主要领导交流会、长三角地域合作与发展趋势联席会随后扩充,安徽初次应邀参加。

2009年11月,在苏州市举办的长三角地域主要领导交流会则确立安徽不会再是应邀参加者,而做为宣布一员参加。为此为标示,安徽入“长”的效率显著加速。

2010年,合肥市、马鞍山首先被接纳进到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专题会,得到了“长三角城市”的官方网身份验证。长三角的“微信朋友圈”,此后由“包邮区”扩展到了八皖地面。自此,又通过2013年、2018年和2019年的三次扩充,安徽16个地市所有资金投入长三角大家族的怀里。

跟1997年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专题会初建时的15城对比,现如今的长三角城市组员已做到41个;范畴总面积扩张了4.5倍,做到35.8万平方公里;经济发展和人口总产量各自占到全国各地的24%、16.7%,稳稳的“中国第一城市群”。

但长三角“家庭群”的迅速胀大,也提供了一些问题。最明显的便是內部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安徽诸市添加后,这类不平衡反映得更加显著。

地区和本省发展趋势不平衡显著

做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趋势、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相互叠加的唯一省区,安徽既是长三角组员,也是长三角城市群承东启西的关键连接点,或是中西部地区与长三角连动发展趋势的主战场。

优异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充裕的人力资本人口,及其科学合理准确的国家产业政策,促使安徽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飞快提高,发展趋势进步众所周知。10年代,其GDP全国排名陆续超出了辽宁省、河北省等省。2021年前三季度,安徽以31847.8亿的GDP总产量,取得成功位居全国各地前十大省区之列。

但是跟同期江苏省8万亿元级、浙江省的5万亿元级比起來,安徽的经济发展规模也有很大差别。并且,在长三角城市GDP排名前10的排行榜中,安徽仅有合肥市这一“独根”。本省第二的芜湖市,排在第20位;排最后的10名中,有7座是安徽城市。

更非常值得高度重视的是,以往做为安徽关键竞争能力之一的人口优点,近些年也在渐渐地消散。依据七普数据信息,从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安徽人口增长幅度为2.57%,小于江苏省的7.74%、上海市的8.04%、浙江省的18.63%。传统定义上的人力资本强省安徽,变成长三角人口增长幅度最少的省区。

并且,安徽有贴近三分之二的城市(10座)人口在持续下滑,在2021年公布的《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定议案征求意见)》表明中,对人口现况发生了“总体呈断崖式下降趋势”的描述,一度走上热搜榜。

除此之外,本省全国各地发展趋势不平衡也是困惑安徽兴起的一大顽症。湘江和黄河不但在自然地理上把安徽两分成三,也在较大水平上干扰了其社会经济发展。相较一骑绝尘的合肥市、相邻江浙沪中心城市的皖南诸市,做为传统定义上的黄泛区,皖北地域人口多、底子薄、基本上公共文化服务历史时间欠款多,发展趋势比较落后。

正如同12月9日《安徽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评价《一盘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棋”》所强调的,人口多、底子薄的皖北地域,是推动长三角更高品质一体化发展趋势的突显“薄弱点”之一。

结队合作扶持,每一对都是有深刻含义

跟中国别的地方对比,有着全国首个实现共同富裕示范园区的长三角,具备更独特的共富印记和完成地区均衡发展的深厚标准基本。本次沪苏浙城市结队合作扶持皖北8市,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也可以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域完成更高品质的一体化发展趋势。

本次合作扶持推行“点到点”“市对市”方式,每一对结出都颇有深刻含义。例如苏州市—阜阳市,前面一种是加工制造业大市,用人供不应求,后者是人力资本导出大市,彼此之间恰好相辅相成;又如宁波市—蚌埠市,一个是港口核心区,一个是铁路线名镇,全是主要的交通出行连接点型城市,产业发展规划构思上存有许多共通性。

从宏观经济上看,依据《实施方案》,结队合作扶持的工作任务包含进行党员干部互派任职、共创省界产业链合作产业园区、构建资金与项目合作服务平台、提高民生工程分享水准及其加强农牧业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协作,基本建设高品质绿色产品生产制造供货产业基地等。在其中,在提高民生工程分享水准层面,将促进优质教育、诊疗、健康养老等資源共建共享。

实际上,有关工作中在长三角內部已进行很多年。像复旦大学专家教授陈诗一(在职安徽高校常务委员副校)等多位上海市高等教育界优秀人才赴安徽高等院校就职;江苏省与安徽共创苏滁现代产业园、天长环境保护产业基地等科技园区;浙皖2012年逐渐执行新安江河段水环境赔偿体制,开辟了中国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例子。

伴随着对口支援计划方案的落实执行,以上合作将取得更深层次、系统化、延续性地推动。皖北,这方面长三角的“发展趋势薄弱点”,也有希望在未来十年内被合理补上。这不但惠及地方老百姓,也可以进一步扩展长三角的经济腹地,提高地区竞争能力。

安徽“第三城”为什么也需要被扶持?

这在其中,获益较多、最受关心的城市,很有可能就需要数不那麼“皖北”都不那麼“落伍”的合肥了。

终究,合肥位于安徽东部地区,且近些年经济发展发展潜力非常非常好——自2019年越级站在安徽“第三城”后,早已持续2年稳坐这一位次,有多种经济数据领先我省。也怪不得计划方案发布后,例如“安徽第三城为什么也需要被扶持?”“合肥是不是可算皖北城市?”的评价频出互联网。

缘故取决于,合肥虽总体精准定位为皖中城市,但县区总面积比较大,一部分县(市)在国家方面的整体规划文档中被划归了皖北地域。依据国家发改委下发的《推动皖北承揽产业转移集聚区基本建设的多个各项政策》,皖北承揽产业转移集聚区包含安徽省淮南、亳州、宿迁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六市及其滁州市定远、凤阳、明光和六安市霍邱四县(市)地区内的国家级别、省部级经济开发区和省部级(际)合作共创产业园区。这也变成合肥变成本次结队合作扶持皖北8市中一员的重要凭证。

对于“安徽第三城为什么也需要被扶持”之问,则归属于对《实施方案》的误会。从字面了解,“结队”以后,最先是“合作”,随后才算是“扶持”,合作优先选择于扶持,这才算是本质。

挑选南京市做为合肥的结队城市,是充分考虑两市共饮一江水、历史人文相仿,已经有优良的合作基本。以往两年,南京市的高等院校、医院门诊、公司陆续到合肥落户口建教学区、院区、产业基地。联接两个地方的宁滁城际铁路线(南京市段)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汇报,不久前也得到了江苏省发改委的审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6个被规定促进联合發展的省界紧邻地区,合肥占了2个,且都和南京市相关。两个地方同城网化的发展趋势愈来愈显著。

做为安徽“第三城”的合肥,其兴起不但有益于本身,还能够辐射源推动皖北的淮南市、蚌埠市等地,并与江浙的宿迁市、淮安市等城市产生互动交流,进一步带动全部长三角北边地域的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