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莹《他乡》:让小说人物代替作者在城市奔跑历险

中青在线 2019-10-26 16:25 阅读 10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蒋肖斌)近些年,“芳村”一直是付秀莹文学版图中的精神根据地,长篇《陌上》更是这一文学景观的集中呈现。然而,日常生活中,与作家日夜相对的其实不是“芳村”,而是城市。作为小说家,付秀莹迟早要把置身其中的城市写出来。长篇小说《他乡》,就是她潜心积累之后推出的最新力作。

付秀莹《他乡》:让小说人物代替作者在城市奔跑历险

10月24日下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杂志社联合主办的著名作家付秀莹长篇小说《他乡》研讨会于北京出版集团举行。

从《陌上》到《他乡》,付秀莹建立了一个宽阔的空间——从芳村到省会,再到首都。《他乡》塑造了一位来自芳村的女孩翟小梨,凭借自己的天资和勤奋,不断成长前行。被蔑视和被压抑的心生长出强大的自救力量,正是在“他乡”,翟小梨完成了精神的成长。可以说,这是一部新时期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精神成长史和文化反思史。

小说在主体部分之外,还插入了7个短篇小说。插入部分和主体部分不断对话、对峙、反驳或者争辩,构成一种巨大的内在张力,形成一种多声部的叙事效果。梦里不知身是客,且把他乡作故乡,疼痛、创伤、苍凉、孤寂,最终都获得了抚慰和安放。

付秀莹《他乡》:让小说人物代替作者在城市奔跑历险

付秀莹

付秀莹对翟小梨这个人物这样阐释:“我本意想塑造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我们不能对她妄下断语说她是好的还是差的,她是复杂的,也是丰富的,她是难以判断的,有时候我们爱她,有时候又恨她。这种纠结不清的情感,才促使我写出翟小梨这个人物,”付秀莹认为,小说家有时候内心是充满困惑的,因为有困惑,所以才写作,才塑造人物,让这些人物代替小说家本人在这个城市不断奔跑、遭遇、历险,可能最后两手空空,也可能收获很多。

关于付秀莹写作上的重要变化,评论家贺绍俊总结为四点:人情转向人心;乡村转向城市;故乡转向他乡;他者转向自我。“通过《他乡》这个小说,付秀莹无形中创造了另外一个词——‘她乡’,‘她乡’跟‘他乡’是相冲突的,其实她也在寻找‘她乡’。”

评论家邱华栋认为,成长小说是人类永远的母题,也是文学里面非常大的一个母题,而《他乡》正是这样一类女性成长小说。他定义这部小说是一部“自我认知之书”,“付秀莹触及到人存在的最基本的东西,就是我们人类的困境,我们自身不断地想挣脱。通过这部小说,付秀莹实现了创作上的超越,以及对生活认知的巨大超越”。

付秀莹,当代作家,《长篇小说选刊》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陌上》《他乡》,小说集《爱情到处流传》《朱颜记》《花好月圆》《锦绣》《无衣令》《夜妆》《有时候岁月徒有虚名》《六月半》等多部。(文化副刊部编辑)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