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查3天还‘划车男孩’清白”民警邹兴华:别忽视异样的沉默 别吝啬小案的付出

匿名 2020-12-04 15:51 阅读 1000+

“你好,我是重庆" target="_blank">沙坪坝区分局石井坡派出所民警邹兴华。”办案十几年,这句话无数次出现在邹兴华所负责案件的当事人手机短信上。

刑侦民警,每个人都有一些独特的小习惯,跟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寻人破案,对方不接电话,遇上卡点,像“投石问路”一样先发个短信,是邹兴华的习惯。

这种习惯,有三个作用:一是表明身份;二是建立信任;三是形成威慑。

接下来,用什么语言最能套取信息,采取哪种方式最能接近目的,有他自己的套路。有时候是软硬兼施地磨,有时候是苦口婆心地劝,有时候是通宵达旦地守——诚如十天前,为了查清“10岁男孩被疑划奥迪车”时,他在电脑前蹲守了三天,调看了40个G的录像,终于还男孩一个清白。

这起“教科书式的调查”被网友引为经典,目前仍有不少媒体约访。但同事们觉得这并不意外:“很多看似无解的案件,他都会不吝投入精力、时间,直到有了结果。”

邹兴华查看监控视频

“柔软的力量"

让孩子回家

三天前,“被疑划奥迪车”男孩的父亲在网上现身,讲述了事情经过以及与孩子沟通的过程,并对邹兴华表示了感谢。

10月7日,石井坡一辆奥迪车被划,车主报警后发现一位10岁男孩有“最大嫌疑”,男孩家长向车主赔偿了3500元。民警邹兴华发现,男孩极力否认满脸委屈,于是花3天时间调取事发车辆的监控,发现该车早在两天前就有划痕,还给孩子一个清白。

在这件事上,孩子的声音没有得到及时的尊重与信任。孩子父亲说,虽然当时孩子肯定地回答:“没有划车!”但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不停地问各种问题,让孩子感到委屈,辩解的声音带着烦躁的情绪。

“看到孩子委屈烦躁的眼神,辩解无力后异样的沉默,心里突然有个地方软了下去。我有种预感:真相可能在别处。”邹兴华说。

接着,他发现更多疑点:孩子手里为何没有工具?孩子怎么可能划出那么深的划痕?

此后的事实为大家所熟知。三天的追查,让事件反转真相大白。

48岁的邹兴华,身材结实,表情刚毅,但有着与外表不符的细致与柔软。他说,成年人一次不经意的误解,一次不走心的教育,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这些年,他碰上不少学生失联案,其中包括他朋友的孩子——平日活泼积极,中考一结束就没了影子。这给了他极大震憾。

这些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学习压力,以及学习引发的家庭矛盾。邹兴华告诉记者,他面对的不是案件,而是每一个稚嫩的孩子,他们的逻辑、心理、情感。

不久前,一个家住杨公桥的中学女生离家出走,电话不接,短信不回。他通过多种渠道寻找发现,她住在一个女同学家里。邹兴华坚持用短信与女生“对话”数小时,从缓解学习压力与讲述社会上可能遇到的危险入手,让女生相信了“警察叔叔真的是为我好”,最终回了家。

但是,清官难断家务事。邹兴华17岁的儿子正处在叛逆期,经常为一句话就将大人反锁在卧室外。打不能打,骂不能骂,他只能用自我开导与无限的耐心来治愈这些生活中的小伤口。他给老婆说得最多的话是:不要反复纠缠追问。信任,是彼此相处的基础。他相信儿子现在可能不完全懂,但只要种下一颗种子,终究会开花结果。

正是这种“柔软的力量”,让他这十几年接手的每一起未成年人失联案,找回率为100%。

▲邹兴华给当事人发信息

6万元和100元

背后的付出

2016年8月22日,市民赵友民从陈家坪打的到竣峰香格里拉小区,将提包遗失在车后座上。包里除了香烟衣物,还有她准备买房首付的6万多元现金。

接到报警后,邹兴华通过监控迅速找到车牌号和司机电话,并与其取得联系。

“你今天是不是从陈家坪到石井坡拉了个女客人?”

“是。”对方犹豫了一下。

“车上有个包你看见没有?”司机一口否认,甚至后来百般狡辩:"我们交了班,拉了那么多客人,有证据证明我捡了吗?我耽误的时间怎么算?难道我还要赔她吗……”

的士失物多,取证难,业内心照不宣。邹兴华在这方面却颇有经验。

他的语气严厉了起来:“你在哪里交的班,哪里拉的人,你的身份信息,我们全都掌握了。拾物不还属不当得利,金额大是要坐牢的!我最后问你一句,看到东西没有?”

对方沉默了很久,终于承认:“有东西。”

“有哪些?”

“衣服……菜……还有香烟……”还是挤牙膏般地说。

“你是不是忘了最重要的东西了?”邹兴华紧逼不放。

“钱……很多钱……”

从查到司机电话到对方“招认”,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一场斗智斗力的电话交锋,让赵友民存了几年的辛苦钱完璧归赵。

无论是6万元还是100元的案件,对于邹兴华来说,都是一场逼向真相、全力付出的过程,没有大小之分。

今年6月,大河沟一个小卖部老板李响,被两个年轻人被“调包”计讹走了现金100元。邹兴华通过车牌号查到两个年轻人电话,但对方电话不接,短信不回。

找到其中一位当事人父母,他们说:早不管他了。

找到他老婆,她说:早分了。

妈妈不疼,姥姥不爱。

当事人找不到,金额小,即使找到,对方也可以用一句轻飘飘的说辞“忘记付钱了”推个一干二净——朋友、同事甚至当事人都劝他:算了。

邹兴华谁都没听。他加了对方老婆微信,不停与对方沟通事实讲道理,对方终于通过微信帮丈夫“还了债”。

为什么舍得在小案上无私投入?“都是挽回群众损失,为他们求个公平公义,为什么会有大小之分?”邹兴华反问。

▲邹兴华走访群众寻找线索

退伍从警

曾抓毒贩致残

职业会有比人更漫长的耐心,悄悄渗透你的性格。

云南傣族汉子邹兴华,一生有过两个职业:军人和警察。

时间倒回三十年,他是37师110步兵部队一名意气风发的战士,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并荣立三等功。“哪里干不动,就把我往哪里搬”是他的口头禅。

2005年转业,他来到老婆生活的城市——重庆,分配到沙坪坝三峡广场治安派出所任民警。

军人的情怀,与警察的铁律,中间有一条隐秘的分界线,曾让他觉得很难跨越。

有一次,三角碑新华书店发生纠纷,他前去调解。由于经验欠缺,带有主观情绪,被当事人骂了个狗血喷头,他不得不向领导求助。直到老警察赶来,才帮他解了危。

这件事让他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自己必须从头学起;二是建立信任,是破案的钥匙。

所幸,他在部队上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培训,让他在揣摩当事人心理时“垫了底”。

今年6月,市民李建福报警,称他在微信上借给“朋友”1600元,一月未还。对方打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还换了手机。

仍然是“表明身份短信+电话微信问询”模式。听到警察过问,对方态度开始变软,但仍然抵赖。

讲明利害关系,对方心虚了,但需要一个台阶。他要邹兴华证明自己的警察身份。

视频中,邹兴华耐心地向他展示了自己的警服、派出所办公环境。对方彻底服软:“你是警察,我相信你。我不转钱给他,只转给你。”

▲邹兴华与同事一起探讨案情

李建福的这笔“烂账”终于收回来了。

亮明身份,是邹兴华经久不衰的秘密武器。他很认真地说,警察这个身份,“给对方心理暗示,给自己力量。”

邹兴华如今工作的石井坡派出所,下辖九个社区、五万人口,覆盖老特钢厂片区,其中两成是外来户。“高楼大厦与旧城小巷相依并存,管理难度大。”邹兴华的同事岑松斌说。

但是,周围的人从未听他抱怨过一个字,总是笑呵呵地出现人前。他倍感自豪的是,“我婆娘(重庆话:老婆)很支持我,不然我不得找她。”哪怕一天办5个案子星夜回家,仍有一份热汤等他。

在这片土地上,邹兴华不但付出了汗水,也留下了伤痕:一次抓捕毒贩过程中,由于天雨路滑,他们从高处摔进深沟里。在撕心的疼痛中,邹兴华仍死死抓住嫌疑人的手不放,直到同事前来增援。当他忍着脚痛将案子办完后去医院一检查:右脚骨折,致残。

但他仍觉得值。柔肠与钢骨,是他破案的钥匙,也是他生活的底色。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 记者 彭光瑞 警方供图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