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 坪坝花开,“书生”战贫

匿名 2020-12-04 14:46 阅读 4000+

记者手记:志在拔穷根,青山印足迹!韦永胜用心、用情、用知识,为大山送去“致富经”。

视频加载中...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8日6时讯(记者连肖/文 陈洋/图、视频 林楠/栏目主持)

出身教师、言语斯文的韦永胜,一派“书生”气。

没想到,这个“80后”书生竟然主动请缨,奔赴“取暖靠抖、洗衣靠手、交通靠走”的穷山僻壤去扶贫。更出人意料的是,他扎根穷山村一干三年,带领全村拔穷根、换穷业,成为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老乡交口称赞的“书生书记”。

10月17日,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的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活动上,韦永胜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一个辍学女娃和“四点半课堂”

入秋的坪坝村,满山葱茏,清露初寒。犹如韦永胜三年前初来乍到时。

那一天是2017年9月3日,他从重庆主城出发,乘坐动车、大巴车,最后换面包车,一路颠簸四五个小时才抵达坪坝村。8月中旬,他的原单位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决定派一人到坪坝村担任第一书记。“我从农村长大,受过穷,我去!”他主动站出来。

坪坝村是重庆石柱县中益乡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初到村里时正值秋收,满山都是玉米秆,地头除了红薯就是土豆;再到村里转一转,村民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烤火、打牌、摆龙门阵。

“我是在农村受过穷,但我一到这里,就抓瞎了,该怎样带着全村脱贫致富?”犯难的他开始密集召开群众大会找出路。

“我屋头的女娃不想去念书,韦书记你有啥子好办法?”第一次在坪坝村石桥组召开群众大会,村民谭文生就给韦永胜“出考题”。

十二三岁的陈洁,坐在韦永胜的对面,一言不发,执拗又迷茫。韦永胜先开腔自我介绍,在讲到自己曾在开州做过十年的中小学教师时,陈洁抬起头,眼里闪出光。

女孩终于打开心扉,向面前的“老师”讲出心中的秘密:原来,她在读书时中途生病请假两个月,书本和课桌委托朋友帮忙照看。谁知她返校时,发现朋友根本没履行承诺,课本丢的丢、破的破,七零八落,她和朋友渐行渐远,再也不想到学校读书。

“你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多么愚蠢……”韦永胜几句话把女孩说动心,她最终重返校园。他还给陈洁传授学习方法,鼓励她多学知识,少看电视。

再次回访时,陈洁妈妈高兴地告诉韦永胜,陈洁渐渐变得开朗,还帮父母洗衣做饭,期中考试成绩上升了20名!陈洁爸爸几次三番打电话,感谢的话说不完。

这件事在坪坝村传开。村民们得知这个书记做过老师,教育孩子“神通”广大。于是,有老太太牵着孙子到村委会,请他帮忙“看看作业”;有娃娃成绩不好、叛逆不听话,家长也领着孩子上门请教。

韦永胜发现,坪坝村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庭教育缺失,课后作业辅导及教育几乎是“空白”。

扶贫的第一个思路有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

利用坪坝村的图书室,“四点半课堂”开班了。周一到周五下午四点半,村里的20余名留守儿童,都会准时在这里上课,课程内容除了做家庭作业辅导,还教授书法、美术、演讲等。教师除了韦永胜,还有大学生、社会人士和志愿者。

“四点半课堂”让村里家长、学生交口称赞。石柱县委、县政府将这一做法,在全县推广开展。如今,“四点半课堂”成为石柱县教育扶贫的一张“新名片”。

“一个家庭出了一个大学生或者技术型人才,就有望摆脱贫困。”韦永胜说,教育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好一个孩子,就能帮好一个家庭。

红薯只管肚儿饱,奋斗才能日子甜

山高坡陡和偏远闭塞,犹如给坪坝村的贫困披上了一层铠甲。

“坪坝村的大山一直沉睡着,全村没有一家企业,村集体经济为零。”他心里着急,带领村干部埋头研究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路。他们要将村里的红薯土豆,换成中药材;要将土家吊脚楼和闲置农家房屋,改成农家民宿;要把摆手舞、土戏等作为乡村旅游的一道景……

发展蓝图画好,这个“书生”的执行方法也别具一格。

他总结了一套工作方法论,名曰“三三联动”抓党建促脱贫理论:即通过提升支部组织力、强化党员带动力、激发群众内驱力等“三力”并举;构建“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户”互利链、“党员干部+贫困户”亲情链、“村支部+党员+贫困群众”责任链,实现“三链”共生;开展“建甜蜜家庭‧开创新生活”“建甜净院落‧展现新面貌”“建甜美乡村‧培育新风尚”行动,实现“三甜”互促。

这套工作方法论,激励坪坝村的党员干部时时冲在前,事事当模范。

“只种些玉米、红薯和土豆,只能管饱不能管富,种植中药材才是出路。”韦永胜带着村干部,磨破嘴皮,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改种中药材。村民们一开始将信将疑,看到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改,村民心里有了底。

扩建公路时,迁坟工作受到一些村民的反对。这时,党员马世浮站出来,主动迁坟作表率,公路扩建如期开工。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样的环境,谁来旅游?改厨、改厕、改圈、改地坪……全村1390户的房屋焕然一新。在韦永胜的推动下,2019年6月,石柱县属国有企业和坪坝村集体共同组建“坪坝民宿公司”,村里的民宿,由公司统一设计、打造,可委托公司经营,也可自营。

如今的坪坝村,依山而建土家吊脚楼风格各异,统一的“蜂蜜黄”外墙、青砖护栏、家训文化墙、红色牌匾……韦永胜心目中的美丽乡村破茧而出。今年9月,坪坝村还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你看我以前的房子多烂,现在的房子多洋气。”村民曹德成指着两张对比照片告诉记者,改造前他家的破瓦房漏雨漏风,如今的三层小楼洋气漂亮。他将小楼的二三层空出来,做成民宿,夏天避暑季几乎天天能进账,比在外打工好太多。

面对游客,韦永胜每每卖力推介:多住几天,好好感受下土家民居特色,尝尝农家菜,游山玩水,休闲康养。

如今,坪坝村现已建成一条闭合的旅游环线,每天能够接纳游客500人以上。田地里种满黄连、辛夷花、羊肚菌等。去年全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产值突破100万元。

奋斗,让美梦成真,让深度贫困村过上甜日子!

写给这片土地的一本“情书”

韦永胜平素穿一件白衬衣,裤子皮鞋满是泥,包里喜欢揣一本书——村民们这样描述这个田间地头的“书生”。

下乡不改读书人本色,闲暇时他喜欢练练毛笔字,写些东西。三年来的点点滴滴都被记录下来,集结成一本书《坪坝花开》,2020年1月成稿,计划近期出版上市。这是他写给坪坝村的“情书”。

“书里有我初到坪坝村时的所见所闻,记录了当时坪坝村的贫困现状、脱贫攻坚历程,记录了我扶贫以来的思考和感悟。”他说。

年过花甲的谭弟槐是韦永胜的帮扶户,患有严重的肾结石病和哮喘病;其妻刘学英瘦小体弱,儿子谭运平没文化、没技术、就业难。韦永胜为这家人量身定制“扶贫套餐”:筹集医疗费用,邀请医院专家为谭弟槐做肾结石手术;让谭运平参加挖掘机技术培训,帮他找到工作;动员全家易地扶贫搬迁挪出“穷窝”;指导谭弟槐夫妇在家种植中药材和蔬菜,安排公益性岗位……目前,这家人年均收入约8万元,于2018年顺利脱贫。

《坪坝花开》还写到韦永胜放心不下的人。年过古稀的谭老婆婆,老伴和两个儿子相继去世,她一人孤苦伶仃,常常以泪洗面。韦永胜是她家里的常客,谭老婆婆的房子漏雨了,韦永胜帮她整修;电线老化了,韦永胜帮她更换;檐沟护壁快要坍塌了,他带着村组干部来整修……

“乡里乡亲,贵在和睦。”他说,自从在村里推行“贵和工作法”,村委会为村民解决问题,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三年来,村委会有效化解群众矛盾200余起。

“淌过湍急的河流,翻过陡峭的山峰,脚踩泥泞的小路,我们去战胜贫穷……”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土家山寨,一首广为流传的扶贫队员之歌《牵挂》,句句唱在韦永胜的心坎上,也唱出所有驻村扶贫干部的“战贫”心声。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