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调控在路上?从杭州深圳说起……

匿名 2020-12-04 04:48 阅读 2000+

昨天,两个城市接连出台重磅购房政策,再次掀起房地产话题的激烈讨论,新政策是什么走向?全国各地会不会也陆续出台新政策?

先来看两个政策发布城市:杭州和深圳。杭州新房销售一直火爆,但是深圳的火已经稍微灭了,但依旧在二手房领域出了新政。

两地的政策分别是:

杭州将采取商品住房销售公开摇号全程公证制度,

深圳推出交价、评估价以及网签价必须统一的“三价合一”政策

来杭州的政策:

针对近期商品住房市场出现的炒卖房号、捆绑搭售等违规行为,杭州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一方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涉嫌企业个人进行约谈调查,从严打击各类违规行为。同时,将采取公开摇号全程公证的方式,以切实规范市场销售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具体办法将于近期公布。

杭州房管局官方网站信息↓

也就是说,禁止开发商作弊!以后你买房时,必须要经过房管局来摇号!

据了解,杭州之所以出台这个政策是因为,近期杭州楼市火爆得一房难求,很多人手握现金也都吃到了闭门羹。更厉害的是,杭州的卖方市场导致像买热门车一样,需要捆绑很多东西。

现在在杭州很多项目买房要交“号子费“、必须买车位,甚至贷款的客户根本都没戏,因为全款的都可能买不到……

杭州房管局这个政策,旨在监管,也扯掉了很多开发商的底裤:你不能再过滤掉“刚需客户”了,“号子费“肯定收不上来了,无论你是3成首付还是全款买房、要不要车位,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摇到你才能买!

但以目前杭州的火爆程度,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有项目开盘都会选在体育场进行,因为普通的酒店承载不了几万名购房客来抢200套房子。

怪不得有人叹息:手握一千万,却在杭州一无所有。

其实摇号制度在业内实施已久,但之前都是开发商来操作。这一次由权威来执行,可能是购房者最愿意看到的,这样看起来最公平。

其实杭州也不是最早加强摇号买房监管的城市,最早的是上海、南京长沙、成都武汉也在3月15日出台了相关政策。

摇号选房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而前不久通过摇号选房的成都,更是出现了43000人抢400套房的情况,得房率只有1%!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有机会买到房子。

为什么会出现万人摇号抢房的大潮?其实原因很简单:限价导致的一二手房倒挂,让很多人都看到了套利机会。

比如成都开盘的房源,毛坯备案价只有7000元,带装修均价不过才10500。

但周边二手房的毛坯均价已经达到了20000。一二手房倒挂幅度超过10000。很显然,这是傻子都看得见的机会。

通过摇号来选房的最终效果如何?其实很多购房者要的是相对公平的购房市场,而不是简单的摇号制度。

而深圳传闻已久的“三价合一”政策终于落地: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布通知,并附上了三价合一政策操作细则。其中明确规定,以网签备案合同价款和房屋评估价的最低值作为计算基数确定贷款额度。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通告↓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简单来说,三价合一就是以后二手房交易中的所有价格都统一(成交价、评估价以及网签价)。

银行办理房屋贷款业务,要以房地产信息系统中查询到的网签合同和住房套数查询结果作为审核依据,并以网签备案合同价款和房屋评估价的最低值作为计算基数确定贷款额度。并且按照这个价格来计税

给购房者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购房成本增加了。要么税费增加,要么首付增加。不过据说国土局已经在逐步上调评估价,使其跟实际成交价接近,因此更多可能会体现在税费增加上。

这个政策会带来什么后果?

首套房利率的上浮,以及"三价合一"政策,增加了成本,杀伤力十足,自然能打击到炒房客,但刚需客伤的更惨。

举例说明:

在"三价合一"之前,为了避税,A先生与卖方达成一致,网签备案价写低一些为170万,政府的评估价会一般会低于实际成交价,假设也是170万。

A先生为了多向银行贷些款,说成交价是260万,但银行有自己的评估系统,银行最终的评估价是240万,以这个价格银行贷款70%给A先生,也即168万。

A先生既然得到了银行的168万贷款,自己只需掏32万,相比于原来60万的成本,少了28万。

如今"三价合一",银行以网签和房管局计税评估价的最低值,也即170万,作为银行评估价,以这个价格的70%银行给你贷款,也即119万。

A先生只能拿到银行119万的贷款,买下这套200万的二手房需要自己掏81万,比本来的60万多出了21万。

一句话高度概括,购房二手房的门槛和成本抬高了,你能向银行贷到的钱少了,你自己需要掏更多的钱。

这还只是算了"三价合一"所增加的成本,还没有算首套房利率上浮增加的几十万利息。总之,在"三价合一"的情况下,刚需客购买二手房要比新房成本多二三十万

综合两地出台政策来看,都是在严厉执行中央关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总体定位,但一个政策是在新房,一个是在二手房,但最终的结果可能都是误伤刚需!

“因城施策”在继续执行,未来会不会有更多城市出台政策?

大家说说:假如,我说是假如没有限价也不限签的话,楼市会是什么一种情境?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