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房,立马打官司追回“茶水费”?这波操作迷之魔幻

匿名 2020-12-04 01:21 阅读 1000+

一边是凯歌高奏开盘“秒光”,一边是看不见的阴暗面乱象丛生。

今年以来,东莞楼市局部区域热度高涨,买方市场逐渐向卖房市场转变,僧多粥少之下,各类违规乱象频现

其中,涉案金额较高,情节更为严重的“茶水费”成了当下一大热门话题。

某中介公开在群内发布的精准抢房信息

日前,针对此类违规违法行为,东莞市住建局在收到相关举报后,立即协同公安部门对相关经纪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并对广大市民进行提醒,及早制止违规行为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针对“茶水费”等隐藏式违法违规行为,也成了东莞房地产市场当下整治重点,广大市民可通过住建局举报热线0769-22207339直接反应。

成功买到房,却打官司预追回“茶水费”

在房地产行业,茶水费是个公开的秘密,屡见不鲜,也屡禁不止。

虽然交、收双方都知道该行为是违规违法的,但面对一房难求的现状,现实中仍有不少购房者愿意交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茶水费”,以期待获得一套满意的房源。

在这个交易过程中,购房者的角色稍显微妙,他们可以说是受害者,但却又是“心甘情愿”交钱。而交易双方因有利益共存,很少有涉事购房者会举报此类现象。

但,正因为“茶水费”是上不了台面的行为,也不乏有购房者以此为漏洞,试图要回自己的高额“喝茶费”。

据《长江日报》报道,2018年6月,原告费某因错过提交购房资料的机会,认为自己已失去了购房资格,便在朋友介绍下联系到被告何某、张某。何某告知费某,向其支付18万元,保证买到满意房源。

2018年7月,费某与何某签订《购房委托协议》,并在当日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向何某支付18万元。何某收到款后,将该18万元转至被告张某账户,并将选房事宜交于张某负责处理。

费某此次找到的并非市面上一些打着喝茶费幌子揽金的人员,而是确实掌握违规手段操作房源的内部人士。

交完高额“喝茶费”后,在何某的一番操作下,费某购房便开启了“绿色通道”,甚至在未参加开盘摇号的情况下,便选到了中意的房源。

随后以正常流程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

在何某以为这事告一段落后,谁料到签订完购房合同后,费某便立即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何某等返还其支付的“喝茶费”。武汉青山区法院于2020年8月5日作出一审判决,确认原告费某与被告何某签订的《购房委托协议》无效,并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宣判后,原、被告均未上诉,该判决现已生效。

事情到这并没有结束,2020年8月31日,青山区法院另行作出决定,依据合同法第五十九条: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收缴张某依无效民事行为取得的18万元归国家所有,现该收缴决定已移送执行机关强制执行。

结果引起极大舒适。

新房难求,供需失衡,屡禁难止

“茶水费”盛行与当下的新房售价密切相关。

一方面是开发商新盘备案价格上不去,部分房企为获得高额回款,便铤而走险通过第三方加价;其中不排除有部分仅是销售个人行为,此前,便有项目数名销售相互勾结,收取巨额茶水费,经由外界人士向开发商反应,调查确凿之后,该开发商最终将自家销售告上法庭,最终被判刑。

另一方面,由于新房限价,部分区域出现一二手房倒挂现象,几万元的“茶水费”与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价差空间相比,吸引着购房者们踏破门槛,给不法分子有利可图的机会。

供需关系无法缓解,此类现象便难以根治。

加大打击与监管力度,尽可能维护市场公平,是当务之急。

部分信息来源:镁刻地产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