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囤房圈地 竟然不是最赚钱的!

匿名 2020-12-04 00:25 阅读 1000+

楼市终于在政策的引导下,暂时冷静些了;也可以让在楼市中厮杀了一年多的投资者,稍稍缓口气,回顾一下自己的收益。一线城市楼市的投资者大概是最赚钱的吧?其实,真相还真不是这样。

自住房,房价多高都跟你没关系

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仅仅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自住,那么房价上涨下跌大概都给你没有什么关系。自住不是财富,是国际上公认的投资理念;早买自住房,只能说是省钱,谈不上是赚钱,只能说让货币抗通胀,完全不是让货币变资产,为自己带来利润。之前很多人都理解不了这个观点,然而,看看今年北京自住房持有者的遭遇就知道了。

去年930之后,很多人都看稳北京房价,终于在今年出手换房;简言之,就是签约新房,卖掉旧房,再贷点款;看似是旧房带来了收益,实际上无非是抗了通胀——至少让当时买房的钱,还可以在几年后买到同样的面积。然而,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网签之前,政策变了,首付提高了;多出近百万的首付不是一般家庭可以一蹴而就的,终止交易则面临违约风险,前期定金不退。这样一个事件就凸显了,以小换大、以旧换新,越换越穷;自住房不能带来收益,而是增加了负债。

追本溯源,房价始涨于2015

那么这一轮财富疯涨是从何时开始的?2015年3月30日是个节点。历时几年的政策沉默后,在房价13跌之后,终于重启以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做法。

事实上,决策层本是想收紧政策,谋求实体经济发展。然而GDP不给力,最终不得不求助于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方式。

(2007-2015年GDP走势)

2015年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联合出台刺激政策。同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发布宽松新政。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至此,经济增长重回土地经济模式。

单一市场赢了,全球市场输了

那么是不是抢到房子就是赢家呢?看看三位高净值人士的遭遇就知道了。第一位是开厂子的,员工近百人,规模也不算小;然而,2016年市场低迷,竞争重组激烈,人力成本也上升了,拼了一年,纯利润20万——作为一个创业者、老板,还不如好的民企的中层年薪高。

第二位大家熟悉,深圳投了房子,涨了200多万,顶第一位开厂子的十年利润。这倒不稀罕,不是说公司卖了套学区房,当年扭亏为盈了吗?

如果你以为这第二位投资者是赢家,那就目光短浅了。第三位投资者,看好特朗普,借着美元的东风,重仓美股;一年下来,利润折合人民币也是200多万。

关键的问题来了,去年人民币贬值幅度较大,持有美元的人,则成了最终的赢家。

这个故事倒不是让大家都去把国内的房子卖了去炒美股,拜托,没有对美股市场深入了解就盲目介入,结果想必不会乐观。那么这个故事是说什么呢?

第一,去年黑天鹅事件频发,有人戏称,去年全球变成了天鹅湖,于是,不管是否盈利,三位投资者最深的感受就是满满的“不确定性”。

第二,在不确定性面前,任何资产都不敢说自己百分百安全。

第三,当不确定性转变为确定性的时候,也就是泰山压顶、火燎眉毛的时候,如果仅仅持有不动产,则无法应对突变的形势;当然,形势向好怎么都好说,一旦形势急转直下——在“黑天鹅湖”什么都可能发生——那时候就会深刻感受到,为啥房子叫“不动产”了。

第四,中国融入世界、世界需要中国,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对经济环境的概括;因此,财富值的衡量不能再单一市场中进行,而要放眼全球衡量自己的购买力;当本币贬值时,是否有资产对冲贬值风险,则是决定财富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且净资产越大,对于汇率带来的财富缩水就越明显。

综上,不管之前凭借房产赚了多少,财富之路永无止境;2016北京房产带来的财富,如何在未来坚挺、保值、持续增值、对抗风险,那么,全球财富视角的培养,离岸资产科学配置,才是个人财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比单一持有北京几套房更为安全的方式。

本文作者:刘磊,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中国外国专家局澳籍专家资质, 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作家。微信号:victorliulei

澳洲房地产投资全攻略 (澳)刘磊,(澳)王匡平 九州出版社 9787510826788 ¥24.6 购买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